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木耳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对黑木耳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进行筛选,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菌种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0 g/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150 r/min,26℃,接种量3 mL/100mL。该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体生物量为1.22 g/10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生素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选取4种维生素V_(B1),V_(B2),V_(B12)和V_C分别加入黑木耳基础培养基中,使维生素终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和0.30μg/mL,以不加维生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提高黑木耳品种黑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单一加入维生素最佳浓度分别为V_(B1) 0.25μg/mL、V_(B2) 0.20μg/mL、V_(B12)和V_C均为0.15μg/mL;多种维生素加入的最适V_(B1) 0.28μg/mL、V_(B2) 0.20μg/mL、V_(B12) 0.12μg/mL、V_C 0.18μg/mL。[结论]培养基中单一加入适当浓度的V_(B1)、V_(B2)、V_(B12)和V_C会促进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多种维生素加入培养基更适宜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其中V_C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的新疆早熟陆地棉田间遗传转化与室内潮霉素相结合的筛选体系.[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去皮早熟陆地棉新陆早17号种子为材料,进行头孢霉素敏感性实验,研究其对棉花植株的影响和抑菌情况;通过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和IBA,研究新陆早17号最适抗性筛选浓度及最适生根条件.[结果]新陆早17号最适的头孢霉素筛选浓度为500 μg/mL,在该浓度下,植株生长不受影响且其鲜重较其他处理增重明显;其对潮霉素反应较为敏感,10 μgg/mL潮霉素即可抑制棉花根部生长,棉花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其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 1.0 μg/mL IBA,在该浓度条件下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8.5根;具有3~4片真叶的生根无菌苗经练苗和移栽后成活率为100;.[结论]为新疆早熟陆地棉田间进行“喷花法”的农杆菌遗传转化方式和室内潮霉素抗性筛选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富硒酵母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经过DES(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富硒发酵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为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添加4%~5%时可得到最高生物量与硒含量;蛋白胨和尿素的复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分别添加蛋白胨0.5%,尿素0.9%,辅助氮源酵母膏0.4%,硒 25 μg /mL,摇瓶(250 mL)装液量30 mL,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 28 ℃,pH 5~6,培养时间40 h,此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7.942 g/L,总硒含量达到16 486.48 μg /L.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富硒黑木耳浆液的配制条件,为富硒黑木耳深加工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富硒黑木耳G6干子实体及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粉碎后分别按一定比例加蒸馏水混匀,通过测定不同料水比浆液中的不溶物含量及硒、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以确定最适料水比,制得子实体浆液和发酵菌丝体浆液;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富硒黑木耳浆液配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富硒黑木耳子实体浆液中的不溶物含量明显高于发酵菌丝体浆液;发酵菌丝体浆液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子实体浆液;随料水比的降低,发酵菌丝体浆液和子实体浆液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均下降,溶出率则升高,制备发酵菌丝体浆液和子实体浆液的最适料水比分别为1∶10和1∶20.菌丝体浆液300 mL、子实体浆液200 mL、蜂蜜30 g(25 mL)时,制得的富硒黑木耳浆液口感爽滑、微甜适口且具有黑木耳淡香味,经3个月的放置观察,饮品基本无分层现象,稳定性好.[结论]富硒黑木耳子实体浆液、发酵菌丝体浆液和蜂蜜以8∶12∶1比例混匀,配制的富硒黑木耳浆液为棕褐色黏稠状液体,口感和风味较佳,无需添加其他化学增稠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色饮品.  相似文献   

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是延边州内唯一集食用茵引种、驯化、栽培、推广为一体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多年来,研究所分离并培育了黑木耳、灵芝、香菇、猴头等50多种食药用菌菌种和川多种毒菇菌种,其中,“延特3号”、“延特5号”黑木耳品种,已经被国家农业部认定  相似文献   

7.
以甘薯品种胜利百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蔗糖,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胜利百号脱毒试管苗离体培养的适宜增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胜利百号甘薯试管苗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3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适宜试管苗根诱导及生长的基本培养基和NAA浓度,结果表明适宜的胜利百号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  相似文献   

8.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为测定指标,采用DPPH还原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富硒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膏2.5 g·L~(-1),硒浓度7.5μg·m L~(-1),p H 6.5,温度28℃,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5 d。该条件下黑木耳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富硒量可达853.16μg·g~(-1),较优化前提高了66%。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1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较好地提升了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富硒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草莓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gCl2,分析Hg2+对草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gCl2对草莓的生长影响不大,表现为叶片数、株高、鲜重均超过对照,叶绿素也能正常合成,HgCl2的临界浓度为10 μg/mL;而当HgCl2浓度超过150 μg/mL时,植株死亡,说明HgCl2对草莓的致死浓度为150 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高耐硒平菇品种,初步优化高耐硒平菇菌丝液体富硒条件,为研发出高效安全的富硒功能食用菌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比例Na2SeO3添加到培养基中,通过比较固体培养基上13株中高温平菇菌落直径大小、菌丝长势强弱并结合液体深层发酵试验,筛选出高耐硒平菇品种;通过单因子试验初步优化高耐硒平菇品种的Na2SeO3浓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条件.[结果]供试的13株平菇菌株中以江都302对Na2SeO3的耐受系数最小,仅为0.40.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江都302菌株在160 r/min摇床转速、28℃培养7d条件下最适的Na2SeO3添加量为5~15 mg/L、初始pH为5.0~7.0,接种量5%~15%、装液量80~120 mL.[结论]不同平菇菌株对Na2SeO3的耐受力差异明显,以江都302号菌株的耐硒能力最强.培养基Na2SeO3浓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对平菇菌丝生物富硒能力影响较大,在试验组合中,江都302菌株在Na2SeO3浓度10 mg/L、初始pH 6.0、接种量10%、装液量100 mL/250 mL时菌体含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转化技术生产富硒发芽大豆,并以此为主要原料,进行富硒发芽大豆乳饮料研制及产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6~15 μg/mL的亚硒酸钠浓度,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及豆芽鲜重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浓度18μg/mL的亚硒酸钠对大豆种子的发芽与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2μg/mL的处理,发芽率及豆芽鲜重最高,有机硒的含量也最高;富硒发芽大豆乳添加0.05%分子蒸馏单甘酯、0.1%蔗糖酯、0.16%柠檬酸钠、0.14%三聚磷酸钠时,富硒大豆芽乳饮料的稳定效果和感官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12.
用豆粕、棉粕和菜籽粕3种粕肥培养基对5个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株进行固体培养,比较分析3种粕肥及不同处理水平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效果最好,但最适浓度不同:白灵菇1号、2号和白灵菇Pn11的豆粕最适浓度为7g/L,Pn8和Pn29的豆粕最适浓度为4g/L。棉粕培养基上的白灵菇菌丝普遍长的较细但长势快。菜粕培养基上的白灵菇菌丝长的较粗但长势较慢。  相似文献   

13.
堇叶碎米荠硒蛋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硒蛋白的生理活性,为富硒植物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湖北恩施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叶片中提取的硒蛋白作为硒来源,设置硒质量浓度分别为2.25,4.45,8.90,17.79μg/mL的硒蛋白液灌胃饲喂小鼠4周,研究不同的硒蛋白溶液对小鼠体质量、血硒水平、血液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蛋白液的硒质量浓度为8.90μg/mL时,小鼠体质量增加最多;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血硒水平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硒质量浓度为4.45~17.79μg/mL的硒蛋白液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液及肝组织的T-AOC、SOD活性和GSH-Px活力,抑制MDA的生成,但硒质量浓度为8.90~17.79μg/mL时,促进效应减缓。【结论】堇叶碎米荠硒蛋白可以促进小鼠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最适硒质量浓度为8.90μ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以及随硒浓度变化菌丝中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羊肚菌的集硒特性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亚硒酸钠为无机硒源,以羊肚菌菌丝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硒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水提醇沉法和Sevage法对多糖进行提取及纯化,蛋白质采用磷酸缓冲液提取,并对不同溶解性蛋白进行提取,以硫酸铵沉淀和透析法进行纯化;使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硒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菌丝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结果]羊肚菌菌丝富集有机硒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硒浓度25μg/mL、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5 d、装液量200 mL,在此条件下,亚硒酸钠转化为菌丝有机硒的硒源利用率为1.85%.4个因素影响排序为:硒浓度>培养天数>培养温度>装液量.硒浓度为20μg/mL时多糖集硒效果较好,硒浓度为30μg/mL时蛋白集硒效果较好.碱溶性和盐溶性蛋白的集硒能力更强,且集硒蛋白大多在30%硫酸铵饱和度时沉淀.相较于未加硒组(0μg/mL),加硒组菌丝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硒浓度在50μg/mL以内,硒浓度的增加促使T-SOD活力不断增强;硒浓度的增加则抑制POD活性,但硒浓度超过30μg/mL后POD活性略有回升;硒浓度对PPO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硒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补硒能提高菌丝Pro含量,从而提高抗逆性,但超过30μg/mL也会对其抗逆性产生负面影响.[结论]羊肚菌液体发酵菌丝的集硒特性良好,能产生更有利的活性物质,是一种有效的羊肚菌集硒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相似文献   

16.
以巨大芽孢杆菌J1为材料,利用溶磷圈法测定了菌株的解磷能力,优化了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此菌株溶磷效果明显;此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时间为28 h,最适接种量为6.7%,最适pH值为8.5;最佳碳源为玉米粉与葡萄糖的复合碳源,最佳氮源为大豆粉与硫酸铵的复合氮源。摇瓶培养的接种量为6.7%,pH值为8.5,250 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体积为30 m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8 h,最适宜转速为180 r/min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活菌数各影响因素最佳组合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5 g/L,大豆粉7.5 g/L,硫酸铵0.33 g/L,各因子对巨大芽孢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铵浓度玉米粉浓度葡萄糖浓度大豆粉浓度。  相似文献   

17.
以丰城市富硒地区的农家酸菜为原料,分离筛选出2株产酸和富硒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这2株细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类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CFC001、LCFC002。在MRS培养基37℃培养,2株乳酸菌的延滞期约4 h,培养18 h左右到达稳定期,浓度达2.5×10~(10)CFU/mL,培养基pH值则从起始的6.3降至3.0。在MRS液体培养时,2株乳酸菌可耐终浓度320μg/mL亚硒酸钠;当培养液含亚硒酸钠浓度为20μg/mL时,菌株对硒的转化率可达74.5%。研究表明,分离的2株乳酸菌具有优良的无机硒耐受和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叶用莴苣富硒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射手101’、‘大像生一号’、‘美国大速生’3种叶用莴苣的富硒效果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叶面喷施浓度梯度为7.5、15.0、22.5 g/hm2的硒酸钠与亚硒酸钠溶液,进行1次或2次叶面喷施,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标准曲线法测量硒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2种硒源均可以提高3种叶用莴苣含硒量。其中,浓度为22.5 g/hm2的亚硒酸钠富硒效果最好。喷施1次,‘射手101’效果最佳,含硒量为(11.33±1.52753) μg/100 g。喷施2次,‘大像生一号’效果最佳,含硒量为(14.33±0.5774) μg/100 g,约为喷施1次时含硒量(4.87±0.3215) μg/100 g的3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浓度,掌握多种培养基的最适富硒配方,为开发富硒羊肚菌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制备试验,通过平板、原种和栽培种制备试验,系统分析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硒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趋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在液体摇培中,硒浓度≤20 mg/L,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随浓度升高,对羊肚菌菌丝促生作用增强,且20 mg/L时干重最大;在母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均没有影响;在原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对羊肚菌的菌丝有促生作用,在10 mg/L时最强;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菌丝体的促生作用最强,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硒浓度在10~2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羊肚菌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 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可分辨出20条谱带,较为清晰的谱带有16条.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处理之间的病菌菌丝可溶蛋白谱带数目和迁移率均相同,但谱带颜色的深浅和谱带的粗细有差异,表明蛋白种类一致,只是含量不同.在蛋白分子质量为90 u 处,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增强;在分子质量为16~35 u之间有6条谱带,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减弱.这说明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