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短波紫外线诱导采后番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为试材,经2.4kJ/m2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取果皮经冰浴研磨、硫酸铵分级沉淀、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苯丙氨酸解氨酶。经测定,紫外照射组PAL活性为81.0U/mL,比对照组高5U/mL,分离纯化倍数为16.4倍,纯化获得的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亚基分子量约为76kD。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离和部分纯化了甘蓝型油菜荚果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亚基分子量约为46KD,推测其全酶分子量为184KD。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8.4;最适温度是60℃,70℃处理10min残存活性仍保持在5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底物L-Phe最适反应浓度是0.02mol/L;有两个Km值,即Km1为1.01×10-3mol/L,Km2为0.778×10-3mol/L。  相似文献   

3.
刘成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0-504
摘要:以乌鳢为试料,研究灭活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对其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LPS能提高乌鳢的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但不同浓度脂多糖的生理作用不同,0.8 mg/ mL组可提高乌鳢的抗氧化性能:在第10天时血液CAT酶活力达0.17U、SOD酶活力为16.56U/mg,均比对照(CK)组的高;0.6 mg/ mL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能提高乌鳢血液溶菌酶、胃肠道淀粉酶、蛋白酶的活力:0.6mg/ mL组LPS处理的乌鳢血液溶菌酶活力到第20天时为最高,达到0.0399U,在第10天时,淀粉酶活力为17.21U,蛋白酶活力为0.36U,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苦瓜种子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DS-PAGE分析表明:苦瓜种子主要含有57KD和49KD蛋白组分,它们由诸多低分子量(LMW<47KD)蛋白亚基通过双硫桥结合,是药用价值高,营养丰富的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苦瓜几丁质酶在生物防治和植物抗真菌病害中的潜势作用,以青皮苦瓜为试验材料,采用0~60%(NH4)2SO4分级分离苦瓜蛋白质,通过几丁质亲和柱层析色谱工作站,分步聚集纯化出几丁质酶。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单一条蛋白带;经生化分析鉴定,苦瓜几丁质酶的分子量为35.4 k Da,等电点p I=6.2;酶活力为24 U,比活力为32 U/mg。理化性检测表明,苦瓜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50℃、6.0;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影响酶活力;其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上升的趋势。抑菌试验显示,苦瓜几丁质酶对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力,对植物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提示偏酸性几丁质酶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利用区隔性分级提纯苦瓜几丁质酶,将能开发出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抗真菌病虫害药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膜处理、脱色、混合有机溶剂除杂、丙酮沉淀等工艺提取纯化神州草中的SOD,通过考查浸提缓冲液、活性炭脱色时间、激活剂加量、混合溶剂及丙酮加量等因素对SOD酶活性的影响,确定神州草SOD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在神州草叶中加入2.5倍pH值7.8的0.9%氯化钠溶液打浆、离心,上清液经截留分子量为100 000的中空纤维膜,透过液再经截留分子量为10 000的中空纤维膜浓缩后得到SOD浓缩。40 m L浓缩液中加入0.5 g活性炭和0.5 g活性白土及150μL氯化铜激活剂后脱色20 min,离心得上清液,加入总体积50%的氯仿-乙醇混合体系(3∶5),离心后,上清液中加入1.0~1.2倍体积的丙酮沉淀,得到SOD粗品。该粗品再经混合有机溶剂除杂、丙酮沉淀处理后,获得活性在2 000 U/mg·pro以上的SOD产品。为神州草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新型木聚糖酶的高效分泌表达,在工程酶项目组前期原核表达了木聚糖酶基因xyn A的基础上,将xyn A基因(Gen Bank登录号:U57819)编码耐热性木聚糖酶成熟蛋白的部分序列克隆到p PICZαA表达载体上,转化毕赤酵母X33,成功构建真核表达体系,再分批加入0. 5%(V/V)甲醇诱导毕赤酵母工程菌株产胞外木聚糖酶。结合木聚糖酶活力检测、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胞外木聚糖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XynA含有典型的糖苷水解酶11类催化结构域(GH11),成熟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38. 6 ku,等电点为6. 86; 7个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X33/p PICZαA-xyn A分泌的木聚糖酶活力均≥300 U/m L,最高达487. 2 U/m L;胞外木聚糖酶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的特征谱带分子量约为45 ku,均比预期分子量(38. 6 ku)略大。一种新型木聚糖酶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为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其性质、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板蓝根为材料,研究了Pb2+胁迫下Ca2+对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处理下,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随Pb2+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在Ca2+处理下,浓度为80、160mg/L时,板蓝根幼苗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浓度为320mg/L时,则显著低于对照,有明显抑制作用;Ca2+、Pb2+混合处理,80、160mg/LCa2+显著提高了Pb2+胁迫下POD、SOD活性、根系活力及蛋白质含量,具有缓解Pb2+毒害的作用,Ca2+为320mg/L时,与Pb2+起协同胁迫作用,增强对板蓝根幼苗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和对照土壤中的芦苇和茭白的叶和根样本,测定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同时检测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湿地芦苇和茭白叶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分别由23.56 mg/g、15.89 mg/g;0.98 g/L、1.43 g/L;0.11 nmol/mg protein、0.29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4.27mg/g、33.17 mg/g;2.10 g/L、2.61 g/L;0.7 nmol/mg protein、1.01 nmol/mg protein),但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和茭白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增加(分别由0.32 U/mg protein、32.68 U/mg protein;0.09 g/L、0.38 g/L;176.98 U/mg protein、39.96 U/mg protein增加至54.73 U/mg protein、43.79 U/mg protein;0.11 g/L、0.45 g/L;361.46 U/mg protein、50.79 U/mg protein)。与茭白相比,湿地芦苇中MDA含量较低、SOD活性高、CYP450活性增加。结果说明,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芦苇根可溶性蛋白和茭白根SOD分别与根中磷或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生化指标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和对照土壤中的芦苇和茭白的叶和根样本,测定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同时检测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湿地芦苇和茭白叶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分别由23.56 mg/g、15.89 mg/g;0.98 g/L、1.43 g/L;0.11 nmol/mg protein、0.29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4.27mg/g、33.17 mg/g;2.10 g/L、2.61 g/L;0.7 nmol/mg protein、1.01 nmol/mg protein),但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和茭白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增加(分别由0.32 U/mg protein、32.68 U/mg protein;0.09 g/L、0.38 g/L;176.98 U/mg protein、39.96 U/mg protein增加至54.73 U/mg protein、43.79 U/mg protein;0.11 g/L、0.45 g/L;361.46 U/mg protein、50.79 U/mg protein)。与茭白相比,湿地芦苇中MDA含量较低、SOD活性高、CYP450活性增加。结果说明,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芦苇根可溶性蛋白和茭白根SOD分别与根中磷或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生化指标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调查2012年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感染现状,为吉林省今后制订梅花鹿副结核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吉林省富有代表性的4个梅花鹿养殖地区的630份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进行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吉林省梅花鹿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8.73%,其中,辽源的梅花鹿副结核病阳性率为25.00 %,为吉林省副结核病之首,而四平的梅花鹿副结核病的阳性率为11.86%,明显低于其他3个地区。通过对梅花鹿在年龄与性别方面进行统计学两两比较分析发现,仔鹿与育成鹿及成年鹿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育成鹿与成年鹿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鹿群的副结核病阳性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流行不容乐观,提示广大饲养者及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梅花鹿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培养及X型胶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 中收录的人、鼠、牛、猪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X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 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3.
三步法分离纯化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 wy-1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得率和活性。本研究主要利用三步法从副干酪乳杆菌HD wy-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抑菌物质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分别采用硫酸铵沉淀、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分离技术对副干酪乳杆菌HD wy-1产生的细菌素进行纯化。结果表明:细菌素得率为39.93%,比活为1.56×103 AU/mg,是纯化前的2.87倍,得到的细菌素样品经Tricine-SDS-PAGE电泳出现清晰条带,大小约为72 KDa。通过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细菌素进行回收。该工作为研究菌体内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特异性小分子拮抗剂SB-431542对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在鹿茸快速生长中的调节机制。分离培养生长30天的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将传代培养第2代的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B-431542 (0,1,3,5,8,10μM)作用,培养48小时后用MTT法测其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用SPSS软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SB-431542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都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浓度为8μM和10μM的SB-431542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着添加SB-431542浓度的升高,对细胞的生长速度抑制更加明显,试验表明,TGF-β对维持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的快速增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离培养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通过研究TGF-β的特异性小分子拮抗剂SB-431542对这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TGF-β在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机制。从生长30天的梅花鹿鹿茸中分离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传代培养第2代的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分别在含不同浓度SB-431542(0、1、3、5、8、10 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后用MTT法测定这两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用SPSS软件对其增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前成软骨层细胞呈纺锤形或梭形,台盼兰染色显示细胞活性均在90%以上。经SB-431542处理的间充质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3μmol/L和5μmol/L的SB-431542处理的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表明,TGF-β可能在维持鹿茸间充质层细胞的快速增殖和诱导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通过静态、动态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原花青素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XDA-8是纯化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最优树脂,吸附率为63.41%,解吸率为78.98%。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4 BV/h、上样浓度4 m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4 BV/h。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纯度由5.25%提高到12.10%。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38、0.3699 μg/mL,清除能力强于Vc。因此,XDA-8树脂纯化法简单、高效,可用于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且紫苏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不同代数的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生长90d的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将传代培养第2代、5代、8代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 nM)作用,培养24 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测定法检测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结果】不同浓度IGF1处理组的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32146和35973 DPM/mg);培养5代的细胞(分别为2781和3206 DPM/mg)已明显下降;第8代时(分别为489和736 DPM/mg)又进一步下降,并且与对照组无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培养时期的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取材于生长90天鹿茸的间充质层细胞在离体培养8代后已失去了对IGF1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1型(PCV1)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方法从PK-15细胞和疑似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仔猪组织病料中分别扩增出PCV1 ORF2全基因(702bp)。将此基因片段克隆入pMD 18-T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MD-PCV1-ORF2并对其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PK-15来源和组织病料来源的ORF2基因的同源性为99.4%,二者与Genbank上发表的PCV1 ORF2基因的同源性介于97.3% ~ 99.9%,与PCV2-ORF2基因同源性介于67.9% ~ 68.4%,二者编码的蛋白在几个功能区域比较保守;抗原表位预测表明PCV1 ORF2编码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与种子为材料,开展了有关NAD-IDH亚基1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花粉与种子的NAD-IDH比活力均比叶片的高。花粉与种子发育过程中NAD-IDH比活力均呈抛物线状变化,这与亚基1基因的RNA定量斑点杂交和定量RT-PCR揭示的花粉与种子发育过程中NAD-IDH亚基1基因mRNA量的变化规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