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双列杂交的方法,按照P(P-1)/2对6个不同的亲本材料进行配合力分析,并分析了自交系的穗长、穗粗、行粒数、粒行数、粒重、千粒重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NS226、EGM-1、HA 8-2等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高,NS226×HA8-2、KS4455×EGM-1、系1523×HA8-2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高.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栽培品质蛋白玉米(Qpm)能提高食用和饲用玉米产品的营养价值。CIMMYT、得克萨斯A&M大学、Natal大学、南非的育种计划已经培育出了高赖氨酸自交系。有关不同来源的优良QPM自交系在杂种中的配合和表现方面的知识能促进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和育种策略制定工作。本文旨在估计不同来源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间籽粒产量和二级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从而鉴定出它们之间的潜在杂种优势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用国内11个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55个杂交组合,对穗粒重、穗长、穗粗等8个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秃尖等性状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效应的作用;郑58×5003/412、昌7-2×综31、B73×昌7-2等10个组合的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昌7-2、P138、B73、242/B84具有较高单穗粒重性状GCA效应优势;昌7-2和郑58自交系秃尖性状上一般配合力为负数;5003/412、P138、综31具有穗长和行粒数性状GCA效应优势。  相似文献   

4.
龙风  李承波  彭忠华 《种子》2021,(8):111-115
用12个玉米自交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6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P 18-7、丹340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母本中P 18-12、P 18-13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育种上运用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玉米自交系,可以组配出优势强的杂交后代.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是P 18-13×...  相似文献   

5.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采用NCⅡ分析方法,对自选及引进的11份自交系材料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分析,为以后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时11份自交系材料的株高、稳位、穗长、稳粗、秃尖长、穗粒数、出籽率、百粒重8个主要性状及单株粒重进行一般配合力分析,综合来看,K3、816、K12、2011、PH 6 wc这5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较强,用它们作亲本更易获得优良的组合;通过对30个组合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进行估算,08-42×PH 6 wc、817×816、PH 4 cv×M0 17、K12×PH 6 wc、K3×816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尤其在穗粒数、百粒重、穗长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优良种性特征,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以5个分别来自Suwan、Reid和非Reid三个杂种优势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共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宣威市、嵩明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分析研究新选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YML12、YML11、YML20、YML05、YML07为综合性状配合力比较优良的自交系,较易组配出优良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杂交组合YML05×T1、YML12×T1、YML07×T1具有较高的产量对照优势,可进一步研究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单倍体诱导育种选系时先自交1~2代再诱导,可淘汰一些不利基因,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良DH系,但不同育种材料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6份转Cry1Ab抗虫基因玉米自交系与5份常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NCⅡ设计,共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其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长、穗粗5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估算,以鉴定这6个转Cry1Ab基因玉米自交系的育种利用潜力。结果表明,5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在30个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区产量与行粒数、穗重、穗长和穗粗均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小区产量与穗重的相关系数最高;转基因系6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11.717,其次为转基因系1,效应值为2.946,其他4个系的效应值都为负值;转基因系6产量一般配合力与转基因系1、2、3、4、5有着极显著差异。在30个组合中,M03×转基因系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25.808 2,其次为PH6WC×转基因系1,效应值为22.221 4;PH6WC×转基因系1的小区产量最高为635.873 kg/667 m^2,其次为M03×转基因系5,产量为593.6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玉米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10个熟期相近而子粒脱水速率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对玉米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0份玉米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一般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5份自交系表现为正效应。9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正反交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参数估计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达到81.45%和61.71%,在后代的遗传中加性基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反交效应,为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组配提供依据。以1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Ⅲ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10个组合,观测杂交种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开花期等7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并对上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反交效应进行估算。供试材料除雄穗主轴长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Z3和JZ6两个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值,两对组合JZ9×JZ2和JZ2×JZ9、JZ6×JZ3和JZ3×JZ6的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正向SCA效应值,分别为40.68 g和35.24 g。单株产量的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部分自交系的反交效应方差较大。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开花期、穗位高、抽丝期、单株产量和雄穗主轴长;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穗位高、开花期、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显性遗传方差占比最大,狭义遗传力最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该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陕 A 群、陕 B 群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和丰产性,研究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在陕西关中西部的发生规律,探讨抗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以 42 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和病圃鉴定的方法,分类鉴选抗病、高产的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陕 A 群、陕 B 群玉米自交系整体抗性水平较高,对大斑病的平均抗性为中抗,对茎腐病的平均抗性为抗,对穗腐病的平均抗性为中抗。A09、A12、A13、A14、B01、B07、B09、B14 兼抗以上 3 种病害,可作为抗性资源重点利用;A06、A17、A16、A05、A04、A12、A14、B11、B15、B16、B07 单穗粒重较高,可作为高产资源加以利用;A12、A14 和B07 既有较好的抗性,单穗粒重水平也较高,值得重点关注。该结果可为玉米抗病、高产育种及抗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组配玉米强优势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16份自选玉米自交系按B.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60份玉米杂交组合,并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M 103[(PH 6 WC×PH 09B)×PH 6WC]和M 106[(PH 6WC×昌7-2)×PH 6WC]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M 109(PH 6WC×京724)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M 102[(PH 6 WC×PHGJ 4)×PH 6 WC]、M 104(PH 6WC×PH 09B)、M 105(PH 6WC×PHGJ 4)和M 108[(PH 6WC×C 8605-2)×PH 6WC],需改良后利用;其他供试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2.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撑。选用11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的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2-4×P1-10;在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地方种质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3.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新选的15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GP2-1,GP5-2和GP5-5;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48-2×GP3-3和ES40×GP1-2;在穗长、秃尖长、穗粗等12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群体自交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4.
孙佩  卫晓轶 《中国种业》2018,(11):63-65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3个自选系为母本,5个外引美系为父本作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3×5)设计组配15份杂交组合,分析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并对各性状特殊配合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产量性状中,百粒重组合间变异系数最大,达12.15%,产量组合间差异其次。各性状的遗传率为16.95%~86.20%;其中,出籽率最高为86.20%,行粒数最低为16.95%。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相关性依次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及出籽率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穗粗是筛选高产杂交种的关键。母本的3个自选系中S10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在穗粗、百粒重和出籽率性状上,S102的一般配合力均表现突出;父本M4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最大,且M4的穗粗、穗行数一般配合力最高,说明S102和M4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从产量特殊配合力来看,S102×M5最高,杂交组合S103×M3和S101×M1也表现较为突出,均可作为今后育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粒重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内不同自交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1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ZK01-1>ZK01-2>郑58>9058>248>ZK01-3>齐319;P2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昌7-2>ZK02-2>ZK02-1>LX9801>永35-2>H21>ZK02-4>ZK02-3>黄早4。郑58改良系ZK01-1、ZK01-2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昌7-2改良系ZK02-2、ZK02-1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行粒数和粒长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育种中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快玉米育种机械化进程,筛选早熟、耐密、脱水快、宜机收玉米新种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1个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RF315可提高组合的产量,IRF313-1、IRF313-2、B103等自交系能使组合株高穗位降低,PHG7、PHK76、PHW43、PHJ89、3IBI3、B103、PHJ40等自交系能使组合脱水速率加快,这些系可在生产上加以利用;IRF313-1×郑718、IRF315×郑58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株高等4个性状宜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等4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丹东农业科学院利用单倍体诱导方法育成的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骨干系为父本,按P_1×P_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用NCⅡ分析方法,对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K6、X69、X18和XLL多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XLL×K6和X69×K6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通过对遗传参数的分析,对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子率宜进行早代选择,而对产量性状、穗粗和秃尖长宜早晚代相结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