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病变的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病虾的肠粘膜,肌肉,神经索,心脏等组织器官普遍坏死,明显的特征是,角质层皮下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巨大嗜伊红染料的包涵体,故推论此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从某对虾育苗场2个育苗池中分别采集了发生摄食下降、活力降低及死亡率增高等症状的未知疾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溞状幼体3期(Z3)和1期(Z1)的样品。用PCR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MNV)、黄头病毒(YHV)、虾肝肠胞虫(EHP)、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等9种已知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诊断观察到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内存在不明褐色团块。使用2216E培养基对致病菌分离鉴定,得到2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浸浴感染悉生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后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58%和83%。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这2个溞状幼体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总细菌菌群的测序,分析揭示了未知病因病虾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门水平上2个样品的优势菌群均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但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均为弧菌属(Vibrio),在2个样品中的丰度分别为74.3%和60.5%,此外,Z1样品相对高丰度(21.9%)的属为黏着杆菌属(Tenacibaculum)。育苗管理信息及上述病例分析结果提示,该疾病可能是由于在过期存放的幼体饲料质量下降所致的营养障碍情况下,有一定致病性的溶藻弧菌条件性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30℃以上温度条件下青蟹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青蟹蚤状幼体的发育速度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Z1变态为Z2时间缩短1 d,并直接影响后期幼体的变态存活率;高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育苗水体中NO2-N、NH4-N含量及弧菌数、总菌数峰值会提早出现;高温季节育苗可通过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进、换水避开高温,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以及蟹苗变态期适当降低水温等措施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30℃以上温度条件下青蟹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青蟹蚤状幼体的发育速度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Z1变态为Z2时间缩短1 d,并直接影响后期幼体的变态存活率;高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育苗水体中NO2-N、NH4-N含量及弧菌数、总菌数峰值会提早出现;高温季节育苗可通过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进、换水避开高温,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以及蟹苗变态期适当降低水温等措施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幼体复眼的超微结构_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志峰 《水产学报》1999,23(3):217-222
用电镜对中国对虾幼体复眼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期复眼仅处于眼基细胞状态,至Z2期,构成复眼的每个个眼的基本组成结构已具备,但各部分结构尚待进一步发育个眼的小眼面至仔虾期以前呈六角形状,但当仔虾体长达0.7~0.8cm时,小眼面基本成为方形,随着幼体发育,角膜厚度渐增,其下角膜生成细胞中主要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逐渐减少;幼体阶段,晶状体外亦有角膜生成细胞延伸而成的鞘包围,晶状体束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英杰 《水产学报》1996,20(4):370-373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氨基酸组成的研究马英杰,张志峰,廖承义,马爱军,孙谧(青岛海洋大学,青岛266003)(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幼体发育,氨基酸THESTUDYONTHECOMPOSITIONOFAMINOACIDINL...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对中国对虾幼体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鲁渔业》1993,(5):41-44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是对虾幼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关于对虾养成期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需求量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幼体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蛋白质除了作为有机体增长的“构件”和组织修复的原材料外,还是对虾幼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育苗生产中,以轮虫为对虾幼体饵料,育苗效果最好。据此可以推测,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饵料较适宜于对虾幼体的存活与生长。本研究利用不同剂型和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喂中国对虾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探讨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旨在为对虾苗种生产和幼体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收稿日期:1999-01-1…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对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晓民  刘永发 《水产学报》1991,15(3):236-240
关于中国对虾对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虽然已有了一些,然而这些研究尚未涉及消化率在不同环境下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变化。至于中国对虾对脂肪与淀粉消化率的测定,尚未见到正式报道,由于中国对虾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所以对中国对虾消化生理的进一步研究,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养殖生产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放流群体在象山港中的移动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浙江沿海没有中国对虾的自然分布。七十年代初引种南移至池塘获得成功。把中国对虾的南移从人工控制下的有限水体中向自然海域扩大,即进行人工放流与移植,是提高近海生产力的一个好途径。这对改变生态结构也有积极意义。了解、掌握放流移植虾群在港内的移动、分布、集群与出港规律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移植虾群的移动和分布规律既显示出与它的发源地黄渤海相似的共性,又由于港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显示出自身的地理群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长湖 《水产学报》1997,21(1):57-62
运用气谱-质谱联用仪对中国对虾肌肉水溶性提取物蒸煮后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对特征性虾风味有影响的化合物如烷基吡嗪类,噻唑,吡啶吲哚,二噻嗪,三噻茂烷等。提取物中添加Gly、Ala、Arg、IMP组成不同的模拟体系,加热后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与体系有关。海虾虾与养殖虾肌肉的风味成分之间略有不同,试验结果表明,产生特征性虾风味的主要前体物质有游离氨基酸,Gly、Ala、Arg、Gys,糖类  相似文献   

14.
1991~1992年间,从唐山沿海四县7个对虾养殖场采集弧菌综合症病虾81尾,并将虾体主要患病部位进行弧菌分高培养,虾体弧菌检出率为95.1%(71/81),主要患病部位弧菌阳性分离率为86.8%(146/168),对其中64株弧菌进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为麦氏弧菌8株(12.5%),哈佛弧菌6株(9.4%),弯曲弧菌7株(10.9%),溶藻弧菌21株(32.8%),河弧菌10株(15.6%),副溶血弧菌1株(1.6%),霍利斯弧菌11株(17.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病原菌(鳗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1987年7~10月福建省平谭县对虾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被称为“红腿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从五只垂死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作纯焙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泡的人工感染方法,得到了与虾池中患病虾相同的症状。菌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鼠。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能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精氨酸脱羧;鸟氨酸、赖氨酸不脱羧。V.P.阳性.在42℃中不能生长。不能在无盐和含有8%NaCl 的胨水中生长,但在含有3%和6%NaCl的胨水中生长良好。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对16种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利用三氧化二铬为指示物,测定了平均体长在8.0-9.0厘米的对虾对卤虫等16种不同饲料源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按消化率的高低顺序排列则为:卤虫,蓝蛤,熟豆饼、秘鲁鱼粉、生豆饼、FS酵母、花生饼、ESB酵母、棉籽饼、肉粉、菜籽饼、羽毛粉、TPL-32酵母,血粉、麦麸和玉米粉,该研究结果为评价某一饲料源的营养价值和开发适于中国对虾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患不同程度褐斑病对虾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时期的褐斑病都包括甲壳及壳下内部组织两部分的病变;都有增生性和非增生性两种组织应答。故推论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污染所致。在早期褐斑病虾之甲壳表面发现有粘液状分泌物,说明此时在对虾甲壳表面已有了局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对虾病原菌(普通变形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水产学报》1992,16(2):130-136
1989年9月青岛崂山区上马镇养虾场部分虾池中流行红腿病。自垂死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成虾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经 63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普通变形菌(Protetus oulgaris Hauser)。中国对虾养成期红腿病系由条件致病菌所致,其作用部位在对虾血淋巴并引起血淋巴混浊、变稀、凝固能力下降。该病的实质是由于细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19.
渤海对虾洄游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昌 《水产学报》1986,10(2):125-136
本文根据渤海对虾标志放流与重捕资料、渤海大面水文调查资料、渔场统计资料以及幼虾相对数量试捕资料,对渤海对虾的洄游、分布和中心渔场的位置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表明:每年6、7月份,幼对虾在渤海各海湾及河口水深10米以内的咸淡水交汇处生活;8月上旬至9月下旬由“低盐高温”区(盐度为22-28%,水温为26-28℃)游向渤海中部东侧或辽东湾中部的“高盐低温”区(盐度为30-31%,水温为20-23℃)索饵;9月下旬之后,因季风影响浅水区水温下降,原冷水团所在的深水区反而成为相对的高温区,对虾集中于“相对高温区”中。中心渔场位置及其稳定程度取决于底层水温、盐度分布及它们的稳定状况。渤海对虾具有趋向于底层水温20℃和盐度30.5%的习性。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国对虾亲虾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行  杜宣 《水产学报》1989,13(2):160-163,169
随着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人工育苗技木的突破,我国对虾苗种生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养殖和增殖放流的需要。但是各育苗场的育苗效果差异较大:好者,平均每尾亲虾可培育十几万尾虾苗;差者,用数万尾亲虾,育苗量甚少。其中原因之一是亲虾产卵率低、孵化率低及亲虾死亡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