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基于N市保障房社区420份调研数据,运用IPA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保障房社区居住满意度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住房条件、社会网络关系和交通条件对居住满意度有影响;居住满意度受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属性影响存在差异性特征;居住满意度不仅影响保障房政策的成功与否,而且也影响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根据居民需求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加强保障房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人口特征合理设计房屋内部空间,进一步改善社区硬环境建设、完善物业服务等,以提升保障房社区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居住空间在房价和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下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阶层的家庭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需要、偏好等自由选择住房,结果导致不同收入、职业、文化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向于同类相聚,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的状态。南充市作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初显,并显现出阶层分化的迹象。以南充不同类型小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南充当前居住空间分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居住分异现象,思考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居民住房状况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助力居民提升居住条件,但城乡住房差异仍客观存在。为进一步理清城乡居民住房现状和差异,基于江苏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已有研究建立城乡住房状况指标,开展差异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江苏居民住房状况得到了长效改善,居住空间显著扩张,住房消费市场化观念增强。但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城乡居民在住房的来源、承重结构、建成时间以及配套设施上的差距仍然较大。现有的城乡住房状况差异不仅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建议政府健全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住房制度框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在缩小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差异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周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35-11436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居民住区环境特点以及目前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调查人们对住区环境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分析里坊式院落景现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文化再现等方面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系统阐述里坊式景观所体现的邻里间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首先描述了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现状,然后以2005-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与收入相关性强;自2004年以来城镇居民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增加的居住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城镇居民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消费需求是城镇居民的刚性需求;城镇居民居住基本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不同收入户居住消费差距缩小;中国城镇居民对居住的消费需求已经由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居住质量得到了提高。最后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确立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理念、加大调控力度,抑制住房投机行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源 《吉林农业》2012,(2):220-22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住房市场化政策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同时,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也导致新问题的出现:住房市场出现的投资过热、房价猛升、城镇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针对当前我国居民住房问题,中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文章针对我国居民住房保障现状进行一些浅显分析,以期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积极寻找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据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对城市居住要求更高,居住支出负担更重,农民工群体租房和购房的比例提高,但享受政府补贴比例较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广州市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农民工的城市居住条件总体评价处于"不宜居"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造成农民工城市居住供给不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缺位、租房市场的培育不足,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多主体供给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适度差异化推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等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居住街坊水景设计、建设和维护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游憩需求,本文通过卫星地图及走访调研,对南京市栖霞区"栖新"片区内居住街坊的水景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景主要位于居住街坊入口广场和街坊中心绿地中,90% 的居民对于水景表示喜爱,47% 居民对于本居住街坊水景运行状况表示满意,43% 的居民表示不满意;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住房需求模型对安徽17个地市的城镇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需求函数存在地区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房价和居民人均储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影响程度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5-14808
在简要分析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尝试,总结了广西的传统民居特色,将其按地域特征分为3类,一是按发展源流分为干栏建筑,院落式建筑和非院落式建筑,西洋建筑;二是按建筑材料分为竹木结构民居、石头结构民居、土墙结构民居、土石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混合材料民居;三是按建筑样式分为干栏式建筑、院落式建筑、非院落式建筑。桂北木结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民居的代表。笔者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改造;要以更新民居形态为改造的新方向;要善于挖掘、展示和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建议对提高城乡风貌改造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进  陈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7-15459
在将农村住宅建设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现有农村居住模式在节能和舒适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着发展新农村生态住宅,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节能减排的目的,将自然生物体的气候应变现象引入建筑设计之中,分析了应变设计的概念,并针对中国具体的地域和气候特点指出应变设计有利于解决目前农村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支摘窗、木格风门、开合式天井、气窗等应变结构。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郊区平原地带的联排住宅中的1个居住单元为例,从可变的暖廊、可变的天井、可控的自然风通道、植物应变特征的应用、可变的封闭构建、可控的"腔体空间"方面具体阐述了该应变设计的实例,以期为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赵玉阁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97-200,216
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其中食品、居住分别稳居第1、2位,交通通讯与文教娱乐分别位居第3、4位;交通通讯收入弹性最高,其次是居住,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9年跃居第2位,且呈增加趋势;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基本需求,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且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比例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苏农村住宅的能耗现状,介绍了一种适合江苏农村居室冬季的节能采暖技术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并系统地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同时结合具体施工案例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使用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农居能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郑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23-10624,10627
通过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住房消费倾向与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揭示3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的影响,根据未来人均住房面积规划和我国农村居民住房消费倾向地区差异,对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做了预测,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及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居民的调查情况,说明了农村居民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法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状况,并分析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传统民居院落变化较大,大致可归纳为4种基本形式,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山区的前后排房院。为叙述方便,笔者把正房露脸宽度在1~2间的称为"窄型"院落,2~3间的称为"宽型"院落,小于1间的称为"超窄型"院落,大于3间的称为"超宽型"院落。  相似文献   

18.
官琳琳  门可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49-15451
简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介绍了聚类分析的原理。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可划分为4类:第1类为北京、上海,此类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因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位于前列;第2类为天津、江苏、浙江,3省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基础较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稳定;第3类为辽宁、山东、福建、广东,4省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各省(区)归于第4类,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产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王杜春  穆燕鸿  张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47-3749,3751
以消费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原始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6大因素排序为:家庭支出、家庭收入、国家政策、消费品供给、消费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拉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雷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23-10325
以2011年对江苏省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留守老人经济收入状况相对较高,80%以上的老人认为家庭收入够用;大多数外出子女会对留守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并没有显著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是否有个人收入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