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后土壤有效锰平均含量比植烟前有所降低,从60.10 mg·kg-1下降至49.82 mg·kg-,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分维数分别为1.929和1.853,变程分别为42.3和89.1 m,最优模型分别是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块金系数由6.13%增至41.20%;植烟前区域土壤有效锰含量在0°,45°,90°和135°方向表现为各向异性,烟草收获后在4个方向表现为各向同性;烟草种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在低值和高值范围变化最为显著,低值(小于47.61 mg· kg-1)所占面积由8.7%增加到38.9%,高值(大于60.01mg·kg-)由45.8%降低为17.1%.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统计学的山西省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展示山西省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影响因素,实现土壤肥力高效利用,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方式改良以及精准施肥。本研究以褐土、黄绵土、栗褐土、栗钙土四种山西省常见土壤类型进行研究,分别选取区位临近的县市采样,得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通过对比从三种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状模型、高斯模型)中选取最优拟合模型,并采用最优拟合模型进行插值制图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褐土平均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块金系数为25%,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性;黄绵土平均有机质含量最低,其块金系数为50%,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结构性;栗褐土平均有机质含量仅次于褐土,其块金系数为49%,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结构性;栗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略低于栗褐土,其块金系数为3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结构性。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类型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海拔、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因素同样对有机质空间变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山西省土壤肥力、精准施肥、改良农业生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学报》2022,(1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统计学原理,使用ArcGIS的统计分析模块研究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福建省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变异;有机质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对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有机质空间相关性较强,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结构性因素作用的影响。利用交叉验证和独立验证,对比验证3种Kriging插值类型(Ordinary Kriging、Simple Kriging、Universal Kriging),结果表明:Ordinary Kriging的插值制图的精度和稳定性最佳。绘制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情况及丰缺状况,可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是合理科学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了1076个采样点,测定了其耕层(0~20cm)、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两个土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中上水平,变异系数为中等程度变异,其剖面分布表现一定的表聚性;通过结构分析,耕层有机质和亚耕层全氮的理论模型采用球型模型拟合较好,耕层全氮及亚耕层有机质采用指数模型拟合较好,耕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小,变程分别为18.32和19.0km,亚耕层有机质和全氮的变程较大,分别为131.9和51.0km,它们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主要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和地统计学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兴村为试验点,对土壤有机质进行常规统计及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球形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该区有机质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地精准农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滨海盐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 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苏滨海盐土0~20 cm及20~50 cm的两层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性高于下层,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层、下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总体趋势均是离海岸线越远,有机质含量越高,等值线与海岸线走向基本吻合;在近海区域,侵蚀型和稳定型岸段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淤涨型岸段。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阜康市为研究区,选取55个采样点,获得各层土壤样本,综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深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极大值在40~60 cm深度,为42.38 g/kg,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且各层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2)在土壤深度为0~20、20~40 cm处,土壤盐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40~60、60~80、80~100 cm处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块基比为1.23%~23.42%,均具有强烈的自相关性,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自相关,后3层空间相关性强。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移提供了初步论证,同时为该区土地合理分区与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 272个农用地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方法揭示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25±3.68) g·kg-1,变异系数为32.71%;基于指数模型的空间变异拟合效果最佳,变程为7.1 km,块金效应为7.02,存在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由结构因素引起的变异程度略强于随机因素。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总体呈斑块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轻壤质上,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砂质土。除居民点外,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设施农业用地和畜禽养殖等因子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影响,黏质、耕作强度大、蔬菜用地、距设施农业用地1 km以内和距畜禽养殖地1.4 km以内的土壤易于积累有机质。上述结果可为相似区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这4种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的C0/(C0 C)为49.96%,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C0/(C0 C)变化范围是8.10%~14.39%,均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均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总体分布趋势来看,4项养分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变异,为农田管理和测土施肥提供依据,减少农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地统计学和Kriging插值方法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速效磷经对数转换后符合球状模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50.5%,59.7%,50.5%,都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速效钾的块金值/基台值为77.3%,空间相关性较弱。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考虑趋势性各向异性,获得了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了空间分布规律,并对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是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4表4参7 相似文献
12.
微尺度下植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烟田土壤养分的精细管理和合理施肥,以武隆烟区为例,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植烟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速效磷外,其他土壤肥力要素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空间变异函数分别为球状、指数、指数、球状模型,其中,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而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速效养分进行克里格插值的结果表明,速效磷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且在研究区内表现出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北京郊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47
【目的】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收集和实测北京南郊-大兴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共进行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12.76和12.89 g·kg-1,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0.5、59.2和49.0 km,呈递减趋势。大兴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之势。从1980年到2000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由低向高逐级累积的规律,具体变化为有机质含量一级和二级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0%和14.3%,含量三级的土地面积从23.0%增加到37.1%,四级土地面积减少很少,约为2.19%,五级土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50.4%。【结论】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普遍上升的原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有机质入不敷出,呈下降的趋势,应注意土壤的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城郊地区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北京东郊的顺义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对20世纪80年代土壤二次普查和2007年两期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时间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与南部地区上升明显,两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一致,这种分布格局是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产生正面影响,从精准农业角度出发研究结论对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南疆岳普湖县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寻找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为耕地土壤改良、合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对研究区耕地土壤进行采集,分析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研究区土壤总体表现出养分不足的特征,4种养分含量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结论]有机质、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土壤母质、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有关,而有效磷的分布规律主要与施肥及耕作方式的影响有关.在研究区土地耕种过程中,应注意节水保肥,防止养分损失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7.
湖南烤烟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年和2003年在湖南62个样点采集的相同等级(C3F)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Hg含量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3年湖南烤烟Hg含量分别为0.10~0.490 μg/g和0.10~0.320 μg/g.均与Spherical模型无阶趋势效应拟合最好,并具有相似的趋势效应.烟叶Hg含量块金效应分别为0.061和0.055,空间相关性均表现为强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 影响烤烟Hg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丘陵地区不同尺度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丘陵区不同尺度耕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在相同尺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最弱,有效磷空间变异最强,在不同尺度下,土壤养分均存在典型的半方差结构.在大、中尺度下,土壤养分的块金系数介于0.001~0.207之间,土壤养分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在小尺度下,有效磷的块金系数为0.394,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交互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不同尺度下的估计精度不相同.在相同尺度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丘陵地区不同尺度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 对丘陵区不同尺度耕层土壤有机质, 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 在相同尺度下, 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最弱, 有效磷空间变异最强, 在不同尺度下, 土壤养分均存在典型的半方差结构. 在大、中尺度下, 土壤养分的块金系数介于0 001~0 207之间, 土壤养分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 在小尺度下, 有效磷的块金系数为0 394, 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 交互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不同尺度下的估计精度不相同. 在相同尺度下, 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湖北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北省157个土壤样品数据,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并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其空间变异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其变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04±6.39) g/kg,变异系数达27.73%,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以高斯模型拟合最佳,块金比为0.33,呈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表明以结构变异为主。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由鄂中向鄂西和鄂东增加,其中东西方向上变异性高于南北方向。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是地形、化学养分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海拔、土壤质地分别解释了41.5%、22.1%的变异信息,是其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