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揭示当前退耕农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便顺利开展第二轮退耕还林工作,采用随机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贵州退耕农户进行人户调查,从纵向与横向角度分析退耕农户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缺粮问题、对退耕补助标准和补助限期望过高、家庭经济收入净增长缓慢、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差与发展质量低、生态环保责任意识较低等问题,指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深入推动贵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解决退耕农户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不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而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后续产业,宁夏西吉县充分利用退耕幼林行间空间大、土地肥的优点,在幼林行间栽植金银花,不但可以增加广大退耕户的经济收入,而且对退耕幼林起到中耕除草、施肥等作用。以下介绍退耕幼林行间金银花栽培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生态效益等后续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基层已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在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退耕户收入和改变退耕户家庭生活来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政府应对退耕户进行长期的经济补助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生态效益等后续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基层已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在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退耕户收入和改变退耕户家庭生活来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政府应对退耕户进行长期的经济补助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退耕农户跟踪监测,并就原州区整体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调研,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监测调研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使区域内生态效益日趋突显,但随着二轮政策补助减半和补助到期,退耕地比较收益明显偏低,退耕区农户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如何处理好退耕成果巩固与退耕户收益矛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后续产业培训工作,可帮助退耕农户有效开展实施养殖业、种植业等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本文介绍了洮南市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后续产业林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国家为此工程出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和措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长久解决退耕户生计来源的首选,因此研究以秦巴山区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的安康市为样本,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方向选择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安康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广大退耕农户,耕地退出后又没有找到优势后续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势必会给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延莉 《吉林农业》2012,(5):141+140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事关西部大开发预期目标能否实现.随着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已陆续到期,宜君县为了能够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给退耕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解除退耕户的后顾之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结合宜君县的土地面积大,“小气候”独特,农业劳动力充足等优势,宜君县加快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清水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林草植被快速增长,退耕还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粮款补助的逐渐到期和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退耕区的产业结构,积极培植后续产业,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石阡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及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巩固该县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以实现石阡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通过对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巩固达县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庞永红  王芳芳  刘有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78-21481
在界定"增长性贫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找出我国农村居民经济弱势的成因。分析了市场消费经济对"增长性贫困"的影响,指出我国农村较快经济增长下可能导致的"增长性贫困"现象,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物价持续上扬,农村居民市场消费能力不足;二是财富集中程度较高,农村居民大多数收入偏低。提出了预防农村"增长性贫困"的对策建议: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村居民获取自由迁移权利,增加地位收益;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科学有效进行收入再分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增长性贫困"。  相似文献   

15.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绿色增长、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阐述耕地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耕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归纳出耕地储备的四种类型:结构型储备、休耕型储备、流转型储备、开发型储备.并在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国外有关耕地储备的政策、实践,论证了耕地储备的可行性,围绕储备机构体制、价格机制、期限设置等论述了耕地储备运行体系的构建,在以解析耕地储备数量作为切入点的同时,提出了通过完善、创新农地产权、农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户籍改革、农地金融等一系列制度,构成耕地储备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609-9611
根据2006~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宁夏南部山区隆德县的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隆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推进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种植业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最大,农民人均种植农业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最大,这表明隆德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县域,但林业和牧业收入的关联度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改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钟菲  刘秀华  曹蕾  孙芬 《江西农业学报》2012,(8):148-150,158
从农户微观角度着手,选取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为研究区域,通过走访调查基层农户了解研究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与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明显差异,农地重要性、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农业收入对转出意愿影响较显著;而家庭农业收入、非农收入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对转入意愿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成果并未惠及全民。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削弱农户收入增长,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运用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对江苏省、河南省和四川省抽样调查的566户农户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农户收入增长及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次之。基于上述结果认为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将有利于在持续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集体林区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对实现农户增产增收、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临安、开化、庆元和龙泉4个县(市、区)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在分析集体林区农户不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观原因及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需求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客观因素。研究发现:不愿经营林下经济的农户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劳动力、没有资源优势、交通不便、资金不足以及收益不理想等。多数农户最希望政府出台的林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是资金补贴,其次是技术推广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回归结果表明:户主特征、林地资源禀赋以及家庭特征中的老年劳动力占比、林业收入占比和是否参加森林保险是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