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本文从新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以郑州市5个辖区的15个城市边缘区新农村为调查对象,实地考察这些新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和居民对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看法,深入分析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新农村环境建设对策提供依据,为全国其他大城市郊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建设好的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辽宁省建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指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在必行。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保护与治理的意义、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流程,提出新农村生态环境合理保障与治理措施,以期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2009年调查了全国29个省(市)、1 080个乡村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总结了农业生产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生产污染3个方面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原因,针对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提出对策,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环保法规为基础,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机制;因地制宜,科技兴农;以多种形式开展新农村环境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建设趋势,是党中央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为适应新农村规划建设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景观的破坏,应建立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构建体系的重点是保护乡土风貌、田园风情,突破原有单一经营农业的格局,将农村环境、景观与生产有机融合,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方向,为城乡景观异质与景观相融提供思路,为实施大地生态景观化提供举措。  相似文献   

7.
蒋苹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201-202
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司法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等五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农村发展水平的反应,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绩斐然,但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美丽乡村视角来透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现实境遇并寻求问题所在,为构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国锋  肖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7-19759,19763
介绍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概况及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达成,而且关系到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环境视角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生态保护观念淡漠;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发展举步维艰;人居环境规划滞后。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视角下,指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转变传统观念,科学合理发展;借力农技支撑,恢复生态环境;倡导生态经济,发展优势产业;注重空间规划,优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肃生态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经济与环境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对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问题做以初步探讨,并提出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环境绿化工作做得好,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先从重基础建设与轻环境绿化、环境绿化方式太过片面、选用树种品类方面太过单一、环境绿化后期培育管护不科学4个方面对新农村环境绿化工作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后从提升对新农村绿化环境工作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视力度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农村环境绿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整体朝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经济基础的涵义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选择了反映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的6项衡量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福建省的67个县(市、区)进行层次聚类,最后将它们分为4类,并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其类别特征,以期所得结果能为分类推进福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内容,更是体现新农村"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然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中,过度的破坏环境与生态资源。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论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共存、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叠加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此,加强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泉州为例,在介绍泉州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目标及重要性,提出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河北省也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一目标,大力  相似文献   

16.
哲迪 《新农村》2006,(10):2-2
自今年5月浙江大学与湖州市签约共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以来,浙大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湖州市新农村建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湖州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启动,各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7.
对天津市蓟州区6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社区治理4个方面和16个评价因子构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获得评价指标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最终对调研村庄进行综合排序和分级,结果表明蓟州区农村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一般。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蓟州区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模式,为蓟州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相同农村村情的新农村的生态保护、人居环境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优美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化对于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结合新农村建设相关内容,对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提出优化与改善对策,从环境保护角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新活力。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下6大环节不可或缺:①强化区域环境规划;②完善环境补偿机制;③加强对农村的环保投入;④丰富环境管理手段;⑤发挥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