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丽水市,地处浙江、福建两省结合处,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其将近2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占据了88.42%,耕地今占5.52%。近年来,响应政府土地复垦的号召,每年有大量地形较为平坦的山林被改造为旱地,进行茶叶种植。然而,茶叶作物生长较为缓慢,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地利用率,有必要开展幼龄茶园间作套种技术。对于幼龄茶园来说,例如黄豆、绿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或马铃薯、甘薯等匍匐性植物都是很好的选择。本文以现代茶园管理理论和作物种植相关规律,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新茶园实施黄豆套种技术的意义做简单阐述,并基于此,对我国新茶园套种黄豆技术做具体阐述,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发展马铃薯生产,2005年萧山区戴村镇引进试种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大西洋”,利用幼龄茶园进行套种,并与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结果与效益在萧山云石农业综合发展公司的“三清茶”基地内,利用幼龄茶园套种“大西洋”,实施面积135亩(1亩=667  相似文献   

3.
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范规定了大球盖菇在幼龄茶园套种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菌渣利用等技术要求,适用于福建省幼龄茶园在封园期间套种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4.
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可提高幼龄茶园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种植效益,同时降低幼龄茶园管护成本,在幼龄茶园面积较大的贵州地区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为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从大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幼龄茶园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南阳盆地小麦·马铃薯·棉花1年3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小麦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后套种棉花间作套种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3行小麦间作2行马铃薯、套种1行棉花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最高。河南省南阳盆地在传统“3.1”式麦棉套种方式的基础上,在小麦预留行上间作2行马铃薯,经济效益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幼龄果园行间空闲土地和光热资源等适于间作套种的客观条件栽种马铃薯,通过间作方式可使同等条件下水肥、光热资源协调利用以及病虫杂草防治得到互补优化。马铃薯的栽培特别是地膜马铃薯栽培,既可抑制果树地内杂草的生长,又利于果园的保水保肥。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柑橘品种的更新换代,幼龄柑橘园每年都达到一定面积,柑橘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一般3年内不能取得经济效益,而幼龄柑橘园套种马铃薯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的最有效方法。同时,幼龄柑橘与马铃薯套种,相互促进,互相补充,是一种优良的栽培模式。本文综述了幼龄橘园套种马铃薯的概况、优越性、栽培技术,分析了广东省发展幼龄橘园间套种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并对该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茶园的整体效益,以花生、辣椒、萝卜为间作物,连续2a对早春初植茶园进行间作模式研究。对茶苗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茶鲜叶内含物成分,及不同间作组合的成本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间作萝卜组合整体效益最高,综合效应最好;间作花生组合次之。幼龄茶园间作萝卜、花生的间作模式可以在该区域茶叶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虎彪 《农技服务》2014,31(7):85-85
幼龄茶园间作适宜作物,尤其间作豆科作物(花生、黄豆)是当前幼龄茶园管理中控制杂草、提高茶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既能精耕细作、培肥地力。为丰产茶园奠定基础,又能实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增加茶农收入的目的。清棵能有效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进程,提高花生根系生长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增加侧枝发育数量和质量,实现增产增收。试验表明,清棵处理单株总果数为16.2个,比CK单株总果数多1.5个,饱果数多2.7个,百果重多2.4g,实收亩产比CK增加37.83kg,增长24.3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幼龄茶园中间作药用植物对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单作茶园为对照,间作元胡、紫云英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为处理,测定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药用植物可有效降低茶园空气温度,增加茶园空气湿度,其中菘蓝间作效果最佳;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效氮在成熟采收期含量高,有效磷在不同发育期含量都高,有效钾在发育中期含量高,且均高于单作茶园,其中菘蓝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最高;在发育中期,菘蓝间作茶园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间作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土壤有效钾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pH和有效钾呈正相关。茶园间作药用植物能明显改善幼龄茶园土壤和小气候环境,保障幼龄茶树生长,尽快达到采摘标准,使茶农及时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1.
实行粮茶间作套种,发展生态立体农业是发展茶叶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园地选择,园地整理,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等方面阐述粮茶间作套种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南方地区柑橘产业迅猛发展,新增果园面积逐年扩大,不少幼龄果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利用幼龄柑橘果园空闲地套种马铃薯,可以延缓收获期,避免水田种植秋冬马铃薯的弊端,也可实现幼龄果园以短养长,增加前期收益。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通过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中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优化的栽培技术与合理的品种布局,能够取得高效收益与良好的社会效应,实现实现短期经济收入与长期经济收入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幼龄果园套种模式生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套种,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集培肥地力、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有效办法。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平孟镇新植砂糖桔果园内进行“柑桔+西瓜+旱稻+马铃薯”套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幼龄果园套种,效益西瓜产值4.16万元/hm^2,旱稻产值1.16万元/hm^2,马铃薯产值4.1万元/hm^2,三项效益产值共9....  相似文献   

15.
果树是个多年生的经济作物,幼龄果园树小间隙大,充分利用幼树小空余地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间作套种,是果园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好方法。通过幼龄果园的问作套种,不但能增加果农当年的经济收入,而且也能改良果园土壤的理化结构,以促进果树的良好生长。取得一举两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区幼龄茶园套种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幼龄茶园套种花生既可减少除草费用、促进茶树生长,又可增加了农户收入,每667m^2净收益300元以上,本文将介绍山区幼龄茶园套种花生的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建园已成为甘谷果园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 333.33 hm2。为了保证新建果园早成形、早收益,搞好果园间作套种,实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非常必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作者筛选出了4种果园间作套种模式,分别是果树+马铃薯+白菜(甘蓝)、果树+大葱、果树+中药材和果树+花木。  相似文献   

18.
正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以4米行距的幼龄果园为例。在4米行距里种马铃薯2行,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上旬收获。果园套种地膜马铃薯,没有相互感染的病虫害,能增加果园前期效益,能促进幼树生长,马铃薯收获后,将其枝叶埋入树冠下,腐烂后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提高土壤  相似文献   

19.
黄雪  余安强 《农技服务》2011,28(6):892+899-892,899
为找出适合幼龄茶园套种花生的最佳密度,达到茶园既能管理,农民又能增收的目的,进行了幼龄茶园套种不同密度花生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苗宽行中套种3行2、行和1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 373.5 kg/hm21、988 kg/hm2和1 020.5 kg/hm2;花生按市场价5元/kg计算,其平均产值分别为11 867.5元/hm29、940元/hm2和5 102.5元/hm2。在茶苗宽行中套种3行花生的平均产值与单独种植玉米的相差不大,可以在茶园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黑美人西瓜是永州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通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利用幼龄茶园空地多、树冠幅度小的特点,套种黑美人西瓜,不仅营造了较好的茶树生长环境,而且更好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当地幼龄茶园套种经济作物比较理想的模式。着重介绍了福田茶场在选择套种幼龄茶园时的注意事项和黑美人西瓜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