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补贴是我国政府农业支持和维护农民权益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够促使农户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农户意愿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关注农业补贴对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浙江141个农户为例,探讨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务农人口老龄化,耕地收入偏低;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熟悉,土地流转率低;农户对农业补贴认知度有偏差,近半数的农户对当前农业补贴不满意,75.4%的农户认为农业补贴数额太低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67%的农户认为补贴应给经营者,并根据实际种粮面积来发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7,(7)
正1直补是农业发展的保障1.1补贴种类齐全现有惠农政策涉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水稻保险、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蔬菜、水果、种粮等大户补贴。永川区享受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的农户212216户,补贴面积100.29万亩,补贴金额8445.95万元,每亩约83元。种粮直补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用于春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1.2规范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108-108
1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三是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四是增加政府的储备;五是合理调控进出口。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何种因素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926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OLS模型基础上采用优势分析法,比较成本收益和政策环境2个维度变量对小农户及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种稻顷均收入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意愿均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顷均成本仅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政策环境类变量中,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对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满意度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均对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有促进作用;对于小农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种粮大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其感知的农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作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张帅 《新农业》2014,(16):47-49
<正>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全省农业人口2050万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当前,辽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实施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现阶段我国构建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上是以直接补贴和支持价格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联接农户的具有时代性意义的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三次动能。基于对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产托管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地托管服务对象以种粮大户为主,托管模式以半托管为主,政府加快建立“补贴+三级协办体系+培训”的政策扶持机制和托管服务组织利用现代化思维发展生产。近年来,虽然增城区农业生产托管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但仍在小农户需求、建设用地、融资、农产品品牌与销售、行业培训与孵化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服务宣传,提高农户认知度和积极性、简化用地审批,规范办事流程、加大财政支持,畅通融资渠道、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大销售保障、完善行业培训与孵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粮食直补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及粮食生产现状做出的一项英明决策。从2004~2006年,中央财政共拿出290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2007年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粮食生产。200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稳定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直补力度,使7亿多种粮农民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资》2012,(9):3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其次,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形势下,粮食安全特别是主产区的粮食安全供给关系到了整个国内粮食的稳定.采用黑龙江省265份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种粮收益、生产灌溉水资源充足与否、粮食补贴政策、粮食销售交通便利性、生产资料价格合理性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收入比例与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各项政策补贴,增加其种粮收益;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设施的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化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集中有限的资源扩大其规模经营效益;深入探讨主产区承包经营体制,稳定推进种粮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10.
张宗良 《现代农业》2008,(7):104-105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包括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资源保育补贴等。其种类繁多,涉及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国际贸易以及生产条件等多个环节,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补贴。我国应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参照美国的农业政策,应用WTO的“绿箱政策”与“黄箱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正>1.种粮直补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对农民种粮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逐步提高,市场粮价相应走高,但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幅度远高于粮价的增长幅度,致使粮食种植效益下降,尤其种粮效益比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偏低,土地流转后,种植作物多为蔬菜等经济作物,"非粮化"趋势加剧。一、种粮效益分析根据对粮食生产价格、单产与效益、种植粮食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当前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农村部、财政部4月3日共同发布了今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这些政策有37条,包括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防灾救灾,以及对农业生产大县进行奖励的政策等方面。为推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改革,保护种粮农民收益,国家将在相关稻谷主产省份实施稻谷补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正值春耕时节,各地政府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促进春耕生产,纷纷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日前,财政部追加重庆农资综合直补金近6亿,每亩均增15元;山东省财政在前期已发放每亩100元粮食直补的基础上,每亩再增加20元;此前中央财政也拨付新增农资综合补贴243亿元。在为农民获得实惠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补贴的效果最大化,把每一项补贴款真正花在刀刃上。实际上,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提出工业反哺农业,一方面结束了我国持续约2600余年的农耕征税历史,同时也开启了我国农业进入"由取到予"的新阶段,对农业生产实行包括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在内的各项补贴政策。6年以来,每年从中央到省、市、县政府对农业补贴的力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村土地流转中耕地占补出现“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现象,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粮食直补政策作用偏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纯收入逼近于零,农户种粮积极性持续走低.建议政府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评估考核机制,制定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折算标准,尝试实行财政补贴与商品粮供给数量挂钩的补贴制度并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执行粮食直补政策,该政策对北京市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市相关文件及统计年鉴数据,归纳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北京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政策实施带来的初步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增加了种地收益产值,从而增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对北京市的种粮面积及粮食产量也有重要相关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补贴标准不稳定,狭小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坚持执行合理稳定具体的粮食直补政策,加强资金发放程序的监督管理,并设立合理的粮食规模经营标准,加大规模生产补贴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1,(8):3-5
1·农业生产发展方面(1)提高稻麦种植大户直补标准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补贴30元。对种植油菜面积5亩及以上的农户,继续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农户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认知与种粮行为变动影响有助于政府明确政策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缓解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调查农户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认知与规模变动反应基础上,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粮农种粮规模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种粮行为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达80%以上。农户粮食生产收入增加会促使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户认知的粮食补贴对其粮食生产越起作用,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越多且价格越合理,农户扩大种粮的积极性越高。农户在当地找非农工作越难,越倾向于扩大种粮面积;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和承包耕地面积的多少对其种粮规模变动不显著。研究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粮食补贴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未来主产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整中,政府需要构建粮食价格与补贴的融合机制,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农户进行重点补贴,要加大对农户生产投入产出的补贴。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家已经形成一个认识:我国的农业要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不断地提高对农业各项的补贴,包括耕地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基于此,结合个人所在农村农业发展情况,简单叙述了华北部分农村开始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萌芽,希望这个希望之火可以燎原,把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真正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5,(12)
<正>2015年5月以来,12316金农热线的电话快被农户打爆了,许多农户的问题都集中在粮食直补政策上。在此,编辑们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问题1:2015年粮食直补为何少了?答:财政部、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将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补贴种粮大户试点的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之所以对农业补贴政策作此调整,是因为在不少地方,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不种地,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