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是以"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为建设大平台,营造海洋文化的教育氛围,建构海洋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将海洋意识培养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教育课堂构建具体分为3个层次圈。第一层次圈为外圈:构建物质性海洋文化氛围,即坚持以"走进海洋"为主线,渗透海洋意识理念教育内容;第二层次圈为中间圈:优化海洋文化体系,拓展海洋相关课程教学体系化建设;第三层次圈为内圈:不断优化海洋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海洋文化进课堂的校本活动建设,将海洋文化的特色融入海洋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75-17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调海洋经济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密不可分,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近年来,舟山致力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成为舟山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海洋旅游业、节庆日会展、休闲渔家乐和文化旅游商品四个方面介绍了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现状,对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以及不断调整与海洋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成果,也是一种物质成果。不论我们处在哪一个时代,海洋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的一个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并且提出了"海洋中国"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海洋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随着不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亟需解决。要想解决海洋环境日益恶化这一问题,海洋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牧场是缓解当前海洋资源快速紧缩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能持续利用海水产品,维持海洋生物资源价值,进而保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发展思路,利用和发挥好海洋植物功能作用,为海洋牧场提供物质能量,发挥海洋汇碳作用,为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效益和碳汇渔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采用多元层次分析法,从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2个层次建立江苏省海洋带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测算2001—2012年江苏省海洋带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江苏海洋带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现综合上升趋势;(2)敏感性指数"先升后降再升",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快海洋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发展都是降低海洋经济与环境系统敏感性的关键举措;(3)适应性指数逐年稳步提升,表明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管理、业已形成的以海洋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开放型海洋经济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海洋经济与环境系统适应性。最后,从加大海洋污染排放控制管理、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等角度,提出有效提高江苏省海洋带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江苏海洋带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雪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814-2816,2820
广东是临海大省,如何制定好海洋开发政策,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课题。该文简析了海洋政策的主要内涵,提出了构建新型海洋政策的重要性,并根据现有海洋政策体系,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海洋政策体系的具体方法及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海洋成为沿线各国关注的焦点。面对频发的海洋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和社会海洋危机管理能力受到极大考验与挑战。通过介绍4R理论,引出对我国海洋危机管理现状分析和问题存在。最后结合4R理论完善我国海洋危机管理体系,以期实现我国海洋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坚船利炮"的方式一度显示了西方海洋文明的强势。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统治者一直将海洋当作对外防御的天然"长城"。海洋从来没有被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考虑范围。鸦片战争后,如何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执行什么样的海洋战略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变的近代思想家,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并力图从不同的方面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海洋文明强盛的根源。魏源吹响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角,主张改漕运为海运、发展海商、巩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掌握海权,期望中国通过发展海洋文明而成为一个能够足以"制夷"的"海国"。魏源的"海运—海商—海防—海军—海权"的"海国"理念标志着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觉醒。随着西方海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国人的海洋意识逐渐从增强"海上力量"过渡到争取"海洋权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12-113
随着"东方大通道"建设的启动,舟山海洋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舟山如何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东方大通道"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在"东方大通道"建设背景下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辽宁、浙江、广东三省,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发现辽宁省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而浙江省与广东省保持着"三、二、一"的格局不变。进一步从各省拥有的主要海洋资源、海洋科研经费投入、海洋污染及其治理三个方面探寻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国民海洋文化意识亟需加强的情况下,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对于推广海洋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的课堂里,关于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建设存在着"未成系统"和"缺乏模式"等问题。以渔民画教学为例,对沿海农村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拓展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建立系统的课程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广受人类的关注,该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瓶颈阶段。通过对海洋新能源产业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海洋新能源产业海上风能、海洋温差能、海洋波浪能、潮汐和潮流能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制约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意识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灵魂作用,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历史要求、战略需要和核心动力。海洋意识是人类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策略、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海洋意识在客观实践领域对认知的基本反映,是海洋意识优化与提升的基础。文章对高校海洋意识培养教育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在对海洋意识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涉海高校应充当海洋意识培育的主力军。针对当前国民海洋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从海洋自然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等方面研究海洋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体系并服务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上海海洋产业为地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海洋环境方面不容乐观,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从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上海各海洋产业发展关联性,以及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决策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继续优化上海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群,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改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结构、运行过程和运行机制,引入了"三重螺旋"理论对现存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行了剖析,并在"三重螺旋"的视野下提出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改进建议,以实现我国海洋科技进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既是中国国内海洋经济与海洋社会形成、发展的时期,又是中外海洋社会经济大碰撞的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海洋政策的不断变化,传统海洋管理形式出现较大调整,海洋民间组织作为海洋管理的新生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陆续出现"渔民帮会"、"渔民公所"、"渔团"、"渔会"等多种组织形态,并在海洋渔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和排外性特点以及来自政府权威的压力和干涉,又极大地限制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李冰  徐涛  蔡敬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31-13934,13978
对海洋放线菌、海洋细菌、海洋真菌及海洋微藻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基础GIS系统是"数字海洋"南海节点的主要建设成果之一,在南海区的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过程、系统结构、设计原则等内容,论述了GIS系统在分局各项海洋工作中的应用和渗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新的发展热点,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深入总结并探讨了GIS系统在海洋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一座"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滨海国际大都市。从海洋文化社会视角分析上海的城市变迁,有助于剖析上海城市变迁的内在动力,把握和理解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探讨上海城市变迁的发展趋势。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海洋文化视角分析归纳出上海曾历经江南渔村、国内贸易港口、远东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海洋文化社会形态的变迁;发现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受益于海洋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得益于海洋精神这一根本动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上海的城市变迁主要是海洋文化作用于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是海洋精神内在动力外化的直接反映。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成为国际文化中心。由于上海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独特城市精神,因此,上海在建成"四个中心"之后,将会逐步发展成为一座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国际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0,(4):39-39
<正>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将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就是通过人为干涉,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