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电网的接地故障频繁发生,对年度配网接地故障处理过程详细分析,得出影响接地故障隔离复电时间主要原因为:线路开关自动化率低、小电流接地选线正确率低、拉路检查命中率低。通过制定基于线路状态评价优化的配网拉路序位表、推进小电流选线装置升级改造、提升分段开关自动化率三项对策,配网接地后故障隔离时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正3月9日,国网山东梁山县供电公司员工在35 k V拳铺变电站,对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进行完善调试,进一步提升故障研判水平,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可靠性。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是变电站里的"诊断师",能迅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线路,减少判断和确定具体接地线路的时间,有效维护配网侧的供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中低压配网中,谐振接地的运行方式最为常用,单相接地短路是谐振接地系统最常见的故障。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使得系统稳态的电流数值很小,和稳态电流相比,暂态电流特征量更加明显,而且消弧线圈的影响较小。利用小波变换提取故障时的暂态信号特征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小波变换在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接地电阻经常出现异常,严重影响接地网的稳定运行,为此提出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及监测研究.首先分析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及监测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更换接地网接地材料,二是在接地材料上进行防腐工艺处理;最后通过安装接地电阻在线监测装...  相似文献   

5.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阻接地的电力系统,盱眙供电公司配电网多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经消弧线圈容流补偿,无法迅速确认故障线路。为解决此问题,盱眙供电公司采用KA2003-DH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此装置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运维简单,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准确率达到了100%,彻底摆脱依靠"经验"的"人工拉路法",解决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问题,为盱眙供电公司配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局所辖 110 k V变电所通过“四遥”改造 ,实现无人值班。当 10 k 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所内 ML N- 98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判断接地线路 ,其遥信接口通过 RTU将选线信号送到调度端 ,调度员通知供电公司巡查线路 ,消除隐患。在运行中 ,当 10 k V线路单相接地时调度没有收到选线信号的情况时有发生。经检查 ,为遥信公共电源对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干扰所致。1 遥信接口原理MLN- 98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遥信接口原理如图 1所示 (为表述简单 ,只画出一路通道 )。图 1计算处理芯片 U1判断接地故障线路 ,通过片选U3 选择相应的出口通道 ,由…  相似文献   

7.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多数变电站未装设接地选线装置,在发接地信号时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由于多种故障都会引发接地信号,所以运行人员一定要熟悉接地信号的判断与处理,不要误以为都是线路接地,按照接地故障处理,造成不必要的停电。以下就发接地信号的几种故障判断与处理,谈一下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贵州电网凯里供电局研究农网防人身伤害事故安全保护技术项目——采用基于暂态分量法原理的小电流接地保护装置,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小电流接地保护装置能够检测各类接地故障,并根据故障类型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故障线路,装置的选线准确率为100%,能正确跳闸,显著缩短系统带故障运行的时间,有效避免农村人身触电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青岛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二次运检班承担着青岛市多半数变电站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排查工作,公司所属区域共有近200个35kV等级的变电站须要安装或调试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小电流选线装置安装调试工作量大。据统计,二次运检班2017 年11月—2018 年2 月主要工作花费工时中,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调试工作量最大,占全部主要工作的37.74%,占用了大量工作班成员的工作精力。  相似文献   

10.
某日,某县城变电站10kV出线接地故障报警,MLN98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出L3,L5,L6三条10kV线路为故障线路。但经拉闸选线测试,只有L6有接地故障,L3,L5并无接地故障。拉开L6线路后,所有信号恢复正常,并且经巡线人员巡线检查,也未发现L3和L5线路有接地故障。那么,为什么L3和L5会发出这种报警信号呢?经运行人员认真比对设备原理和检查线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