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正今年4月底,文昌航天超算大数据产业集群项目在文昌航天·现代城启动,项目规划以航天超算中心为支点,将为文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带来巨大机遇,推动文昌成为立足海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航天强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省第七次党代会关于建设海南文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军民融合范围广泛、内容繁多的系统中,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点,找准了突破口。主要介绍了军民融合的涵义,并且着重对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专利导航的西安军民融合知识产权实施与权益挂钩双轨制,切实解决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知识产权转化实施问题。以知识产权实施机制创新为推动力,采用专利导航技术,促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军民融合产业知识产权导航模式,以及知识产权实施与权益耦合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一些有利于促进乡镇建设的方针性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三产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国家"十四五"规划表明,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业和新兴产业结构,注重"三农"的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走上新型现代农业之路。本文从南阳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南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工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从而有效地促进南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更快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产业融合模型,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二者总体融合能力不显著,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融合能力较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能力较差。为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安徽省应采取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辅剥离、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措施,努力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微波食品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当前我国微波食品存在基础研究不足、品种单一以及市场拓展乏力等问题,并结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探讨了微波食品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微波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农高区是聚集农业创新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价值链,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改革创新示范区,是推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12,(8):22-23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业与工业的技术、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融入相对落后的农业,呈现出"强势产业改造弱势产业,弱势产业支撑强势产业"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仅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而且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方式转变,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决定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结合"科技北  相似文献   

9.
李兴平 《河南农业》2014,(22):57-57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将其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就环保产业的概念、现状和发展环保产业的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对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如何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时代的命题.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格局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是一场广泛、深刻而重大的变革[1].  相似文献   

11.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发达地区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值得关注的话,那么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三产融合的发展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值得研究和探讨。这不仅对欠发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从全局上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项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结合调研的第一手材料,基于市场"需求—供给"层面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从食品满足参与主体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评估其价值,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并以破解现实中重庆市长寿区出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附加值不高、产业融合层次低、以生产为导向、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不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企业交互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其对于推动高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进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使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实现互利互赢,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西部的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在对西部军民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这一发展思路与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战略有较多共同点。为此,我们系统梳理了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一尧野六次产业冶的根本是农业日本提出发展"六次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将更多的增值收益保留在农业,促进农户收入提高。进入21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关联度很强。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在相关产业领域内的相互融合,既拓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使二者协同共生、互利双赢,并实现云南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杭州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类型与特征,提出产业层次低、要素瓶颈多、区域不均衡、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已明显制约了这些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升级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对策,即深化制度改革,破除要素瓶颈;培育产业公地,推进跨界融合;实施宏观引领,优化产业业态;创新发展方式,提升竞争核心。  相似文献   

16.
罗琴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9):226-227,288
以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为微观案例,梳理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木根村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取得的关键经验: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农业产业兴旺更需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农业产业及融合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的兴旺发展上;开放环境下的乡村振兴是一个更加系统复杂的工程,这对政府的参与协调能力,特别是对基层组织的村庄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重庆市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优势农业产业资源,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指引,以产业打造为基础,着力发展多形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模式。特别是2013年启动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将民生实事推进与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多形态的休闲农业模式。一、基本现状和成效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工作。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打造。2013年,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相似文献   

18.
正康美产业是指"无污染、小空间、高科技、资源型、大产出"的新兴产业,就是生产天然生态的品牌农产品,发展养生休闲体验的乡村经济,形成农旅深度融合的健康美丽产业体系。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发展康美产业不足,值得研究。1.发展康美产业的特殊意义(1)康美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定位仪"淳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美丽杭州实验区以及杭州饮用水配水工程  相似文献   

19.
推进广东农垦经济转型升级,关键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本文将从发展新兴产业的视角发表粗浅看法。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行业,是新技术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我国在201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20.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