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涌现出合肥智能语音、芜湖汽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创新能力与绿色发展。从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各子系统间协调性发展的角度,首先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三个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概念对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子系统与创新能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而经济效益子系统与绿色发展子系统协调度较低,要提高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整体协调度,必须努力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种业研发平台条件得到改善、种企综合实力得到增强、良种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种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种业研发自主创新体系、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强化种子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科技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传统的高能耗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远低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能力较低;集聚性强的产业其企业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比。  相似文献   

4.
智慧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也面临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从种企在育种创新体系中的分工以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取得条件等方面对鼓励种企育种创新做出了相关规定。文章分析了我国种业整体呈弱质状态的原因,如研发投入强度低、育种人才严重缺乏、研发机制不利于育种效率提高等,并提出了提高育种创新对种企生存和发展根本意义的认识、将协同创新作为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逐步增强种企自身育种创新能力等提升种企育种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研资料,综合分析了天津市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基本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天津市农业企业存在技术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偏低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天津市农业企业应通过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注重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则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强科研项目资助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训和文化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中科院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创新效率、支持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打造东北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加大创业投资支持、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业态大发展等措施。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培养农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江苏农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创新成果产出效率及经济效益不高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可以采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创新能力均衡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推进农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栗云端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224-225
本文阐述了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培养一批科技尖端和创新人才,在科研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释了人才、科技人才、人才资源、团队建设的概念,以及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对增强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学科领军人才、科研骨干人才、学术型人才、服务"三农"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并着重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人才立院"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期通过创新人才管理,努力开创"人才立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盐城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着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偏低、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领军型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建立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人才的素质,而技术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高附加值。本选择松下电器公司、东京工业大学以及日本发明协会来分析日本企业、高校、社会三方面,如何致力于创新能力培养。本可作为我国推动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一步激发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基本状况和取得的创新成效,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人员创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贯彻落实人才发展改革政策、引进留住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重大原始创新和突破性成果、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丰富学生创新经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能够提高人才素质,服务社会发展;能够实现产、学、研、用互动发展;能够提升办学质量;能够提高学院知名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通过开展创新教育、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开展创新活动、创建学生创新工作室、设置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等形式搭建培养平台,也可通过设立学生创新专项基金、建立激励机制等方法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20-123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支撑作用,笔者对天津农业科技的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如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等。未来天津农业科技应在创新能力、科技培训、服务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推动天津农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支撑、提升农村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天津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界定农村创新能力的概念、分析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农村创新投入能力、农村创新环境的支撑能力、农村创新产出能力视角出发,研究科技对天津农村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总结科技推动天津农村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探寻科技推动天津农村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对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2010—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0—2012年以及2017—2018年有小幅回调。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源投入、流动资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安徽省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力资源和流动资金等要素的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水平,以促进安徽省制造业更好地融合到全球价值链中。  相似文献   

18.
陈捷 《新农业》2022,(4):64-65
"十四五"时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意义重大.农业数字化转型能够解决福建一二产业发展错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健全、农村人才短缺等短板,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计划项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科技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该项目需要在建设实践中更加注重创新的交叉学科性和社会产业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工作站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有助于推动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产业化驱动、交叉学科协同和创新培养机制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坚持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途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