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养鱼先养水”是我国从事渔业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养水的基本功就是看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颗粒以及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水色还与水体透明度有直接关系,其中水体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水体浮游生物中有不同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变化时,池水颜色亦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2.
鱼生活生长在水中,水体质量差,水质败坏和酸化都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罹病、浮头、泛池和死亡。因此养鱼,除了合理供给饵料外,还必须有好的水体。1.水体好坏的判断(1)测定 pH 值对鱼类安全的 pH 值范围是6~9,而最适于鱼类生长的 pH 值为7~8.5。如果 pH 值高于9.5或低于4.5,就会引起鱼类死亡。(2)看透明度水的肥瘦表现为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的水为中等肥度水,适于鱼类生活生长;小于20厘米的水表明太肥,大于40厘米的水为瘦水,均不适宜于养鱼。(3)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及其它内容物  相似文献   

3.
合理施肥,适时注水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给鱼类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但施用过量,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并污染水体。因此,要合理施肥,掌握好“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并且有机肥一定要先经过发酵。成鱼池要求的肥水,透明度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当池水水色过浓,呈黑褐色,悬浮大量有机物,透明度低于25厘米时,说明水质过肥,不可再施肥,并应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一般每隔10天~15天换水30厘米左右深,使水质符合“肥、活、嫩、爽”的要求。勤捞残渣,清除淤泥在养殖水体中,…  相似文献   

4.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1.看水色。池塘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黄褐色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褐中带绿);另一类以绿色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绿中带褐)。两种都是肥型水质,但黄褐色水中所含鱼类易消化浮游生物较多,故较绿色水质好。2.看水华。水华是池塘…  相似文献   

5.
<正>1.对鱼塘水质状况进行定期检测(1)对鱼塘水体颜色的监测。水体出现黄褐色,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硅藻与绿藻,该水色是鱼类养殖的上好水色。通过对鱼塘水色的观察,能够大体判断出藻类优势种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状况,从而作为对鱼塘水质检测的指标。(2)对鱼塘水体pH值进行检测。陆地鱼塘养殖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为  相似文献   

6.
<正>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采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  相似文献   

7.
乳酸杆菌对黄鳝养殖池几个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池中施用乳酸杆菌,按0·0、0.6、1.2、1.8、2.4、3.0mL/m36个浓度均匀泼洒,施用后每隔3d分别测量各养殖池水的溶氧、pH、亚硝酸盐氮、NH4 -N、的含量。结果表明,施用乳酸杆菌的含量为3.0mL/m3时,养殖池水的溶氧显著升高(P<0·05);随着施用时间的增加,水体的pH逐渐降低,使水体呈弱酸性环境;当乳酸杆菌的施用量为2.4mL/m3时,对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乳酸杆菌的使用量为0.6mL/m3时,能显著降低池中NH4 -N的含量(P<0·05)。总的来看,当乳酸杆菌在黄鳝养殖池中施用含量为0.6mL/m3时,能对养殖池中的水质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4.水质调控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 40厘米,pH值控制在7.2 ~ 7.8.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则适当追施肥料,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 ~ 80公斤,另根据水质情况,施碳酸氢铵4~5公斤、磷肥2~3公斤.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一、肥水判断 判断鱼池肥水是否适当,主要看水色,水质要符合"肥、活、嫩、爽"的特征."肥"是指水色较浓,透明度30厘米左右,浮游生物量丰富且易消化种类数量多."活"是指水色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藻类有趋光性,随光照强度的变化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日出后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在表层,之后又逐渐下沉分散,...  相似文献   

10.
<正>(续第8期第16页)4.水质调控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pH值控制在7.2~7.8。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则适当追施肥料,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80公斤,另根据水质情况,施碳酸氢铵4~5公斤、磷肥2~3公斤。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衰。5.科学投饵采取以投喂人工饵料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与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质管理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该是由绿藻或硅藻占优势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养殖前期,即投苗1个月内,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深保持在80~100厘米,基本不换水。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35~60厘米,采取  相似文献   

12.
<正>养鱼养虾就是养水,其实一般性的养殖动物都生活在特殊的水体环境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1.黄褐色水(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该种水  相似文献   

13.
正养鱼先养水。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水质的优劣可通过水色判断出来,绿水(蓝绿色或老绿色水)是主要危险水色之一,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主要特征绿水中蓝绿藻、隐球藻、粘球藻、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能清楚看见水体中有颗粒状的藻类,晚上和早上沉于水底,太阳出来后上升至水体中上层。这种情况在山塘养殖中经常出现。一旦天气骤变,水质会急剧恶化,造成蓝绿藻等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蓝绿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从而  相似文献   

14.
王云  龙凤玲  丁艳梅  刘程  彭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8-21230
[目的]探讨水葫芦生长对水质的影响规律。[方法]对一水葫芦分布密度和盖度较高的河流选取3个点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分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枯死期以及沉淀期,对水体中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总氮含量以及总磷含量进行定点检测。[结果]5~9月是水葫芦生长旺盛期,随着其生命活动的加强,水体透明度逐渐增加,溶解氧含量有所增加;同时,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明显下降;10~12月,当水葫芦生物量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水质逐渐恶化,透明度又明显降低,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总氮、总磷含量增加,水体呈富营养化。[结论]水葫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质的影响不同,在生长盛期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在生长后期和枯死期又会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5.
一、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每10天左右换1次新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稍淡些,每7~10天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20~25厘米.夏季高温时池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6.
塘址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源丰富,周边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并适合鲫鱼养殖的地方。主养鲫鱼的池塘中应具备一定量的浮游生物,水的酸碱度,透明度要适宜鲫鱼生长,池塘水色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的规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调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相似文献   

17.
水色与水华     
<正>水色是溶存于水中的物质——悬浮物或胶状物所表现的颜色。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的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及色素,甚至与当时当地的天空和水底色彩反射等有关。如富含钙、镁、铁盐的水呈黄绿色,富含溶解腐殖质的水呈褐色,含泥沙多的水呈土黄色且混浊。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养殖鱼对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建立方形圆弧角单管养殖池及养殖鱼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ultiple reference frame, MRF)模拟鱼类在固定轨迹下的运动,并分析养殖池内养殖鱼的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变化对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鱼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条件一定时,放养密度越大,养殖池内水体平均流速下降越大;在养殖池内养殖鱼放养密度一定时,鱼数量越多(个体体积小)时,鱼类的逆流游动产生的阻流作用越大,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下降就越明显;在养殖鱼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养殖鱼在养殖池水体中层分布时,养殖池内水体的整体平均流速下降幅度和湍流强度增加幅度最大,养殖鱼在养殖池下层时,对平均流速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最小。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池中养殖鱼的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养殖池的进水速度,以维持养殖池内适于养殖鱼生存和生长的流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续2012年第6期20页) 1.水色水色是指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黏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两方面,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植物及底柄生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养鱼先养水,优良水质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肥、活、嫩、爽”,养殖实践中常用水色及其变化加以判定。水色有“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稻-红螯鳌虾共作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2种模式进行水环境监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水体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均高于传统养殖池;在相近虾苗放养模式下,水稻种植水体氮、磷含量以及沉积物总磷(TP)、有机质(OM)含量等指标均低于传统养殖池。各监测点浮游生物种类数相近,浮游植物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占优势(占总种数的78%~83%),浮游动物以轮虫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0%~60%);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在相近虾苗放养模式下,水稻种植水体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略高于传统养殖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