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扩大甜叶菊生产,以江西赣南地区2a种植甜叶菊品种守田3号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早春插苗和移栽;夏季精细管理、重施基肥和追肥、2次留茬收获;秋末宿根留种;冬季盖膜安全越冬,以期为江西赣州甜叶菊种植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甜叶菊高RA品种江东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中性盐NaCl、Na2SO4与碱性盐NaHCO3、Na2 CO3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浓度的升高,4种盐处理下甜叶菊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抑制作用明显;甜叶菊种子能够忍受的Na+胁迫浓度范围为0~80 mmol/L;同样Na+浓度下,碱性盐抑制作用大于中性盐,总体表现为Na2CO3> NaHCO3> Na2SO4> NaCl;在20 mmol/L Na+的低浓度下,NaCl处理对甜叶菊种子萌发表现出促进作用,无盐害效应;复水后,种子能恢复部分活力,但恢复率较低.试验表明,甜叶菊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其抗盐碱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正>甜叶菊属菊科草本植物,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糖料作物。济宁市任城区种植甜叶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甜叶菊之乡"。2004-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夏栽甜叶菊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甜叶菊在烟草薄片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甜叶菊醇提处理,液相进行浓缩得到甜叶菊浸膏。通过致香成分分析发现甜叶菊浸膏可赋予薄片特殊香气并能降低刺激改善吃味;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当浸膏添加量为涂布液的0.5%时效果较好;提取后的甜叶菊纤维用于制备薄片基片,基片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量为15%时最佳;对最终制成的薄片产品进行烟气分析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甜叶菊具有降低薄片焦油和CO释放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甜叶菊的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其最佳外植体消毒条件、最佳不定芽增殖及壮苗生根培养基。[结果]甜叶菊外植体材料的灭菌最佳条件为75%酒精20 s,0.1%升汞5~8 min;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 NAA,此时不定芽增殖率达80%;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6-BA+0.1 mg/L NAA+0.2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甜叶菊的工厂化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甜叶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而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资源稀缺等实际问题,通过机械化的引入与应用,使甜叶菊机械化的应用从无到有,渐而形成了一套甜叶菊生产中应用机械化的技术模式,并应用于甜叶菊育苗和甜叶菊叶采收两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育苗环节,每亩省工120个,仅为人工育苗用工的1/4,此环节每亩苗床节本18 000元;甜叶菊叶采收环节每亩省工13个,每亩节本2 000元。同时为甜叶菊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单株干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甜叶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种质材料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下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不同。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仅IS-1在T3(停止灌溉15天)略有上升;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出现较平稳的显著增加;IS-1和AL-4叶片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先降低后升高,而QF-1、‘青甜杂4’及JD-1叶片MDA的含量持续升高;SOD与P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单株干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同处理中不同材料的相同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其抗旱能力不同:其中IS-1最强,QF-1最弱,其他3份材料的抗旱性顺序分别为:AL-4>‘青甜杂4’>JD-1。  相似文献   

8.
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叶片中含有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的150~ 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甜叶菊生产与出口国,占据全球甜叶菊市场的80%以上的份额.国内每年大约消耗甜叶菊干叶3万吨左右,加之每年有上千吨的甜叶菊叶出口,因此我国每年需生产、储备4万吨甜叶菊干叶,需稳定种植面积1.06万公顷以上,而目前全国甜叶菊总面积仅有0.67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9.
刘波  赵军  李玮  马永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28-133
以焉耆县甜叶菊田间调查结果为依据,将该地区危害严重的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作为对象,通过盆栽和培养皿发芽试验,采集甜叶菊不同生长时期(S1和S2)的根、地上部以及根际土,测定其甲醇浸提液诱导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甜叶菊根际土的甲醇浸提液能够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且发芽率随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S2时期甲醇浸提液原液对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作用最强,发芽率分别为59.9%和35%。甜叶菊不同生育期的根部甲醇浸提液刺激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地上部,发芽率随植株根和地上部甲醇提取液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甜叶菊植株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发芽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列当。本研究探明瓜列当寄生于甜叶菊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治理甜叶菊田间瓜列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沈农保 《当代农业》2014,(13):50-50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甜叶菊种植保险条款》明确了甜叶菊种植保险标的、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与免陪率等标准,对农户甜叶菊生产起到保障作用。种植甜叶菊投保要求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甜叶菊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生长正常。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甜叶菊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相似文献   

11.
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含糖苷14%,叶片经晒干粉碎后即可当糖料,其提取物——甜叶菊糖,属于天然无热量的高甜度甜味剂,是蔗糖甜度的300倍,而热量仅为白砂糖的1/300。甜叶菊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制成保健茶或食品添加剂,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调节胃酸、恢复神经疲劳、预防小儿龋齿等。现将其田间管理技术归纳如下:一、中耕除草及追肥方法与农作物管理相同,因甜叶菊是浅根植物,中耕时注意不要伤根。第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甜叶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种质材料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下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不同。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仅IS-1在T3(停止灌溉15天)略有上升;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出现较平稳的显著增加;IS-1和AL-4叶片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先降低后升高,而QF-1、‘青甜杂4’及JD-1叶片MDA的含量持续升高;SOD与P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单株干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同处理中不同材料的相同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其抗旱能力不同:其中IS-1最强,QF-1最弱,其他3份材料的抗旱性顺序分别为:AL-4>‘青甜杂4’>JD-1。  相似文献   

13.
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含糖苷14%,叶片经晒干粉碎后即可当糖料,其提取物——甜叶菊糖,属于天然无热量的高甜度甜味剂,是蔗糖甜度的300倍,而热量仅为白砂糖的1/300.甜叶菊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制成保健茶或食品添加剂,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调节胃酸、恢复神经疲劳、预防小儿龋齿等.现将其田间管理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为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09年开始探索甜叶菊套种早熟豌豆栽培技术模式。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一般亩产甜叶菊323 kg、豌豆184.5kg,合计亩产值4 100余元,经济效益良好,已成为酒泉市肃州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高效种植模式。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专家点拨     
甜叶菊怎么不“甜”了章学山东省是国内种植甜叶菊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而济宁市作为“中国甜叶菊之乡”,其甜叶菊种植面积和出口量约是全国的70%。多年来,甜菊糖因其价值高、出口销路好成为鲁西南出口的拳头产品。同时农民种植的甜叶菊几年...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蔗糖替代晶的甜叶菊糖,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因此甜叶菊是理想的甜味剂。笔者主要介绍了甜叶菊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以促进甜叶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冯宣军  彭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70-9471
[目的]探究甜叶菊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无毒害或抗致畸作用,为甜叶菊作为饮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核检验技术,测试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在N1甜-叶菊水浸液、CK+-烟草水浸液、N2烟-草和茶混合水浸液以及N3烟-草、甜叶菊混合水浸液处理下的微核发生率。[结果]N1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差异不显著;N2组的微核抑制率达到81.09%;N3组的微核抑制率达到66.04%。[结论]甜叶菊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无毒害;甜叶菊水浸液可明显降低烟毒所致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甜叶菊水浸液对烟毒所致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抑制效果低于茶叶水浸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引起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MeJA在甜叶菊响应链格孢菌过程中的作用,为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的发病甜叶菊植株的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7个致病菌株ST1-ST7的r DNA-ITS区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链格孢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利用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甜叶菊叶片上的萌发状态及侵入叶片的方式。通过向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外源添加MeJA分析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MeJA并接种链格孢菌,观察叶片对链格孢菌的抗性;采用q PCR方法分析JA通路相关基因在甜叶菊叶片接种链格孢菌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甜叶菊发病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近圆形等径辐射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不同程度的灰黑色,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多为近球形、倒棒状或倒梨形,大小为(20.5—45.5)×(6.5—16.0)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甜叶菊离体叶片上,发现7个菌株对甜叶菊叶片致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ST2、ST3和ST7 3个菌株侵染叶片后病斑扩展速度快,致病力较强。3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的r DNA-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69、570和570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ST2、ST3与菌株KY814634.1、DQ491089.1等(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sp.,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100%,ST7与菌株HQ402558.1(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对接种细极链格孢ST7分生孢子的甜叶菊叶片台盼蓝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可以从孢子的头部、侧面、尾部多个位置萌发,从叶片的气孔和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内。外源施加浓度高于200μ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100μmol·L~(-1)的MeJA后接种细极链格孢,病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表明MeJA可增强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JA通路相关基因LOX3和JAR1在甜叶菊接种细极链格孢后上调表达,JAZ1和JAZ4反之下调表达,表明JA通路参与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响应。【结论】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褐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丝可以从叶片的气孔以及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表皮细胞。外源施加MeJA能够有效增强甜叶菊叶片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在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决明子、甜叶菊、绿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研制了玉米须决明茶,其最佳配方玉米须4g、甜叶菊0.07g、决明子0.6g.  相似文献   

20.
甜叶菊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其甜菊糖苷的含量远远高于国内品平均水平,现已应用在新糖源、食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甜叶菊所含的天然活性物质在降血糖、降血压、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抑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甜叶菊种植优势,探析了甜叶菊在食品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