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涉及我国主要农牧交错带和"粮改饲"示范区的两大草畜技术示范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周振明副教授介绍,该项目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和宁夏等7个主要省区农牧交错带和青海省内农牧交错区建设20个牛羊牧繁农育生产模式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牛羊牧繁农育重大关键技术4套,总结归纳成功的牧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归纳提出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4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与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归纳提出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4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由我院首次独立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中,院植保所承担的"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完成2010年目标。"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分为"果粮间作模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通过省市县联动和产学研结合,开展现代农业试点示范是科技促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丘区简阳市种养加复合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是四川省科技厅在全省组织的4个现代农业试点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结合简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重点围绕现代节水农业、山羊产业、生猪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三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渤海粮仓"示范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集成中科院土肥水种等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环渤海低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瘠薄盐碱的粮食增产瓶颈,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省市,以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联动方式推动,目标是在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4月29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组织的技术验收。为稳定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科技部适时启动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从早熟、机械化油菜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机械化设备研制、高效低耗加工技术和集成示范等全产业链设计,经过四年科技攻关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培育出适合机械化和早熟  相似文献   

8.
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环境变化敏感区,有气象-环境放大镜作用,及时准确地了解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时空变异状况,对环境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利用中国大陆752个站点1982—2012年的逐年降水、气温数据资料,运用反距离空间加权法、掩膜提取、变异系数运算等对中国北方和川滇农牧交错带降水、气温进行分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除北方农牧交错带丘陵草原区(Ⅳ区)降水量增加外,其他4区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甸草原区(Ⅰ区)影响最大(降水量变异系数VCp=18%),川滇农牧交错带山地草原区(Ⅴ区)受其波动性最小(VCp=7%)。(2)1982—2012年间,研究区总体增温速率为0.45℃/10年,总体变异系数达29%;30年平均变异系数空间上存在差异性,表现为草甸草原区(Ⅰ区)(温度变异系数VCt=14%)丘陵草原区(Ⅳ区)(VCt=12%)荒漠草原区(Ⅲ区)(VCt=9%)灌丛草原区(Ⅱ区)(VCt=7%)山地草原区(Ⅴ区)(VCt=6%)。(3)30年来400 mm等雨量线有向东、向北发展趋势,空间动态变化范围(102°~111°E、35°~40°N)与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105°45'~124°42'E、36°01'~49°36'N)重合度达89%,且重合度有升高之势。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开发了大量实用性很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并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脆弱与贫困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影响内地大气环境的主要沙尘源地。我校师生与当地科技人员经过近20年的长期攻关研究,针对水蚀、风蚀和春旱等主要生态障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以防沙为主的生态保护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提出了以丘陵为单元和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基本模式,总结了农牧交错带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途径。同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供国内其他生态脆弱与贫困地区借鉴。本文还总结了近20年攻关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主要经验,并展望了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是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已经走出了一条既符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东南部农耕区与西北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区,是我国主要大江(河)的水源涵养地,是遏制荒漠化东移和南下的一道生态屏障。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该区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失调、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沙漠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为加大农牧区交错带荒漠化治理力度,充分挖掘农牧交错带巨大的生产潜力,加快该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中国农学会将于2002年9月下旬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4.
李晗  郝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78-1278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为解决"竹资源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设立了"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竹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和"竹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3个项目统筹推进,组织国际竹藤中心等39家主要从事竹资源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I0001-I0001
四子王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南部,具有荒漠草原和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地域代表性。于2001年依托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下达的旱生牧草原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承担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等职能,2004年注册成立内蒙古多赛特种羊场。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29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组织的技术验收。为稳定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国家科技部适时启动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从早熟、机械化油菜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机械化设备研制、高效低耗加工技术和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饲用作物,能够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既能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和拯救生态资源的恶化,又能通过养殖业加工增值,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并提高农牧交错带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牧交错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7,(9)
<正>最近,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江苏淮阴农科所的"江苏稻麦生产抗逆调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通过成果评价。2008年以来,江苏淮阴农科所开展稻麦高效增产防倒伏技术攻关和抗逆减灾物化产品研发。通过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品种间的多年试验、示范,已集成稻麦抗倒伏栽培关键技术体系1套,获得授权专利10个,制定技术规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为高质量完成2019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高原藏区甘孜县青稞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及精准扶贫"项目,按项目工作方案,四川省农机院、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到甘孜县落实项目实施所需土地。2020年3月14日,在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泽仁伍呷局长、王媛总农艺师等人员陪同下,再次到甘孜县拖坝乡具体落实项目实施的土地。项目组和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人员到拖坝乡政府与拖坝乡进行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可以用作项目实施的耕地地块会谈。随后项目组一行人员现场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