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不要使用醇型和矿油型制动液。要选用高质量的合成制动液,这种制动液的平衡回流沸点不低于190℃。在高温条件下不容易产生"气阻",同时对制动系统橡胶件不产生腐蚀和溶胀。(2)常检查和调整制动系技术状态。检查和调整内容包括:及时添加和更换制动液;正确调整制动器间隙,防止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  相似文献   

2.
液压制动系主要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分泵和车轮制动器等组成。分泵利用制动油液将驾驶员的脚踏板力转变为油液压力,传递到车轮制动器上,然后又通过分泵将油液压力变为机械力,使制动蹄张开而产生制动作用。常见故障有:制动失灵、制动不良、制动跑偏和制动拖滞。其诊断方法如下: 一、制动失灵 制动时,各车轮轮胎没有拖印,车辆不能减速和停车。其故障检查如下: 1.连续踩几下制动踏板,踏板不升高,同时感到无阻力,则应先检查总泵是否缺油,如不缺油,再检查前后制动油管是否漏油和损坏。 2.踩下制动踏板,如无连接感,则踏板至总泵的连接件脱开。 3.踩下制动踏板,虽感到有一定阻力,但踏板位置保持不住,而是明显下沉,在机车下可发现总泵有滴油或喷油现象,此时为总泵皮碗破裂。 4.如上述检查均正常,应检查总泵皮碗是否踩  相似文献   

3.
夏季气候炎热,对农用机车的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安全使用维护上也要相应地加以调整。本文就防止轮胎爆裂、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防止高温产生气阻、防止发动机产生过热等夏季农用机车易产生的问题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制动跑偏故障的诊断 1.有规律定向跑偏 (1)检查轮胎气压,若同一轴上两轮胎气压不一致,则农用车易跑偏。(2)车辆减速制动时,若机车向左偏,则说明右边车轮制动迟缓或制动力不足;反之,则是左边制动迟缓或制动力不足。这时可紧急制动,观察车轮印迹,印迹短的为制动迟缓,印迹轻的为制动力不足。应作下列检查和调整:①左、右制动间隙;②清除制动蹄片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实施制动时 ,有时会出现跑偏现象 ,以致机车行进方向无法控制 ,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因此 ,必须根据跑偏故障表现查找原因 ,并及时排除。1 有规律地定向跑偏若机车行驶中无跑偏 ,而在制动时 ,无论点刹 (轻刹 )或急刹 ,车辆在减速的同时 ,行进方向总是朝某一侧偏斜 ,这说明跑偏一侧的车轮制动迟缓或制动不足。这时应检查该侧车轮制动器及制动传动装置 ,其主要原因 :(1)单侧车轮制动摩擦片与制动毂的间隙过大 ,或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与制动盘间隙过大。应重新调整 ,使左右轮制动间隙一致。(2 )单侧车轮制动摩擦片沾有油污、泥水 ,或摩擦片…  相似文献   

6.
夏季天气炎热,对农用机车的某些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安全使用维护上也要相应的调整,加强预防,以适应环境变化。(1)预防轮胎爆裂。夏季轮胎的充气压力应适当比标准压力  相似文献   

7.
三轮农用运输车制动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而靠摩擦力制动的三轮农用运输车,在使用中会因磨损而使制动效果变差,故使用中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调整。1.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的调整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一般为0.2mm~0.3mm。若此间隙过小,则行驶中  相似文献   

8.
有的农用运输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机车使用时间的增加,制动从有效到制动无力,到后来以致制动无效。经检查,制动管内有大量气泡存在,排除管内气泡后,制动有效,但使用一段时间,故障重现,这样,反复排除管内空气使用,故障总是不能排除。无奈,换上新的总泵、分泵等配件,再检查各液压油管接头密封良好,油管也没有破裂漏油现象,但机车使用不久,故障仍旧,制动失效。驾驶员及修理工为此大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鞋子穿破了可以补一补,或者把它扔掉换双新鞋子”。如果你心爱的坐驾轮胎出现了不正常的磨损,那就得好好查找一下原困,千万别以为换了轮胎就万事大吉。轮胎的正常与否,不但对机车运行状态有影响,而且对汽车、拖拉机安全有重大影响。为此,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机车轮胎过早报废的原因,如机手司机朋友们注意了,也就做到了养护轮胎的第一步。一、加速过急在机车运行之中,应当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制动和急转向,这不但对汽车、拖拉机本身的机械性能有好处,对轮胎的寿命也有好处。如果反复进行急加速、急制动、急转向等不正常的行驶,…  相似文献   

10.
怎样预防制动器失灵拖拉机制动器是保证机车安全的重要装置,马虎不得。如何预防制动器失灵?1.应按规定调整好制动器踏板的自由行程,并定期进行检查;制动器拉杆的长度,应使制动带在制动鼓上全周间隙均匀。2.摩擦片(带)不得沾有油污,如沾有油污,应用汽油清洗烘...  相似文献   

11.
一、入冬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要对农用机车进行一次季节性的保养,按照高号保养要求,对各个部位进行彻底的除垢、清洗、调整和润滑,尤其要对农用机车的技术状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气门间隙、喷油压力等不合要求者,要调到规定范围,供油时间过晚、过早的必须调整好.另外,还要对离合器、制动器及其操纵机构进行详细的检查调整,保证其工作可靠,预防冬季路面结冰时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2.
1.车轮液压制动器制动间隙的检查调整 变型运输机制动器有自动增力式、非平衡式和平衡式3种形式。它们的制动间隙调整如下。 (1)自动增力式制动器间隙调整:先支起要调整的车轮,然后取下制动器底板下部调整孔的橡胶塞,将螺丝刀伸入调整孔,向下拨动调整带齿螺钉的牙齿使制动端张开,同时用手旋转车轮至不能转动为  相似文献   

13.
一、机车性能检查。如果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感到机车某一性能变坏,如发动机的功率下降,突然熄火,或者转向失灵,制动不灵等,都应该立即停车检查加以排除。 二、燃油检查。如发现机车的燃油,机油的油耗量明显增加,表明燃油系统、配气机构或润滑系统有故障。 三、间隙检查。机车各部位的间隙都有规定的标准数值。使用过程中如果气门问隙、刹车间隙、离合器间隙等过大或过小,就会  相似文献   

14.
车辆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拖拉机年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其制动性能,要求在采取制动时迅速减速并停车,并能在地面上留下制动的拖印。一些拖拉机达不到上述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拖拉机本身制动性能不佳1. 液压制动总泵缺油或管路中有空气; 2. 总泵或分泵皮碗损坏; 3.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 4. 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或接触不良(接触面有油污、摩擦片磨损过甚、铆钉露出,制动鼓失圆等); 5. 制动管路破裂或管接头渗漏; 6. 采用机械制动的拖拉机左右两轮鼓蹄间隙不平衡(常易引起偏刹),机械联结…  相似文献   

15.
汽车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指踏板下移后,而总泵活塞尚未开始动作前踏板下移的距离。实际上它是总泵推杆与活塞之间间隙在踏板上的反映。自由行程过大,会造成制动作用滞后,导致制动效能降低;若自由行程过小,活塞皮碗则有可能堵住旁通孔,使制动作用不能彻底解除。因此,踏板自由行程必须按原车的规定值或有关标准要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正拖拉机出厂前,转向系统的各个间隙都已调整正确,通常在使用时不需要调整。当使用一段时间或在保养时,应对以下部位进行检查和调整。一、前轮前束的检查调整由于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轮毂轴承和横拉杆球头会逐渐磨损,达到一定磨损量后,将使前轮前束发生变化,影响方向操纵的稳定性,使轮胎和转向机件产生不  相似文献   

17.
有的农用运输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机车使用时间的增加,制动从有效到制动无力,到后来以致制动无效。经检查,制动管内有大量气泡存在,排除管内气泡后,制动有效,但使用一段时间,故障重现,这样,反复排除管内空气使用,故障总是不能排除。无奈,换上新的总泵、分泵等配  相似文献   

18.
制动系统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但对制动系统的保养却常被驾驶员忽视.往往等到发现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时候,才对制动系统进行检修.这样很有可能由于突发故障而导致制动失灵酿成大祸.因此,要经常对制动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确保行驶安全. 一、定期检查和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汽车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为保证不发生制动拖滞、彻底解除制动而设置的.调整时可通过轻踩制动踏板来检查其自由行程.如果自由行程出现差异,则首先松开锁紧螺母,然后通过调节制动踏板内侧的挺杆长度来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调整完毕后拧紧锁紧螺母.最后应检查制动踏板是否可以无粘涩地被踩到底、不碰总泵为宜;并踩下制动踏板后再放松时,从制动阀处能听到快速的排气声.  相似文献   

19.
1.做到勤检查勤保养。经常查检查机车的行走系、制动系,保证前轮定位准确,前束符合要求,轮胎气压正常,制动系不偏刹、不拖滞。行车中若机车的操纵性、稳定性变差及有焦糊味时,应及时检查并排除故障。收车后应用清水洗净轮胎上的污物,并清除胎纹间的嵌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上接1999年第3期第24面)6.液压制动不良或制动突然失灵(1)制动不良。制动时,制动减速度小,制动距离长。故障原因主要是液压不足和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小。检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是:①检查踏板位置,若踏板位置低,说明制动间隙大。②看踏板有无自动下降现象。维持踏板状态,如踏板有缓慢下降现象,说明液压制动系统的密封不良,其内部或外部有泄漏。如果是内漏,必须拆卸液压总泵,观察皮碗是否有破损,柱塞是否严重磨损或卡滞。③连续踩动制动踏板,若将踏板踩到底后,踏板无反力,说明液压总泵内已严重缺少液压油,应添加油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