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3.
4.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索式提取法分别对八角、丁香、桂皮中的精油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精油用于低温香肠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皮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超临界萃取法,对A1,A2,B,C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0,25,20μL/mL;八角、丁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索式提取法,其中八角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5,200,100μL/mL,丁香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5μL/mL。 相似文献
6.
闫艳茹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2):41-44
银杏外种皮系统溶剂提取物,是指用各种有机溶剂系统对银杏外种皮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而制出不同溶剂的提取物。用这些提取物分别对多种食品污染菌和致病菌进行抑菌性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等25种菌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对浅部的真菌,而且对深部的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0.1%的白果酸抑制真菌的有效率达90%,而体积分数为0.5%的克霉唑抑制真菌的有效率仅为68%,同时该提取物对各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5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精油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迷迭香、薰衣草、肉豆蔻、柠檬天竺葵等5种不同植物的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精油组分。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其抑制作用。通过分析得到肉桂精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2.50%),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20.69%)含量较多,薰衣草花精油主成分为丁酸沉香酯(33.92%)和芳樟醇(29.29%);肉豆蔻精油主成分为GAMMA-萜品烯(13.00%)、(-)-4-萜品醇(12.84%)、2-蒈烯(10.37%);柠檬天竺葵精油主成分皆为β-香茅醇(32.21%)。肉桂精油对于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佳,其EC50为286.62 mg/L,肉豆蔻精油的抑制效果最弱。该研究为筛选抑菌的植物精油及开发肉桂精油在生物农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渝浩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5):44-44
目前,食品科技界反对在食品中使用化学抑菌剂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使得对天然来源抑菌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不仅有消费者的需求、立法的改变以及天然抗菌素的分离纯化等。柑橘精油以往总是被当作调味品使用,但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柑橘精油具有非常好的抑菌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为溶剂,辅以超声波技术从丁香中提取抑菌成分,以温度、时间、乙醇质量分数、超声波频率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用滤纸片扩散法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漳州地区种植的柠檬香茅草,提取其精油分别用不同物态定量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以此筛选出该精油抑制该菌种的最佳物态及最低浓度;采用固态直接接触法、气态熏蒸法和液态混合药剂法筛选出柠檬香茅精油对供试菌种的最佳抑制物态,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该精油抑制供试菌种的最低浓度。结果表明用固态直接接触法的抑菌效果最佳,气态熏蒸法次之,液态混合药剂法的抑菌效果最差,但仍显著优于5%氟康唑阳性对照(P0.01),柠檬香茅精油固态直接接触法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浓度为0.15μL/m L。实验结果可证明柠檬香茅精油在3种物态下都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为寻求绿色、天然的水果防腐保鲜剂,对水果常见的腐败微生物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综述了牛至、肉桂、百里香、丁香、橙皮、芥末和山苍子7种植物精油对水果常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分析了百里酚、香芹酚、肉桂醛、柠檬醛、丁香酚5种精油单体成分的抑菌机理,总结出植物精油及其单体成分对水果常见腐败菌抑菌机理主要有以下5个途径:破坏细胞壁、细胞质膜,增强膜通透性;通过降低或抑制霉菌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阻断其繁殖;线粒体膜发生电势超级化,TCA循环关键酶活性被抑制,氧化还原反应系统被破坏;抑制ATP的合成和呼吸酶的活性,能量代谢异常;干扰DNA、RNA正常合成或加速RNA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为了开发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和多菌灵对棉花枯萎病菌EC50值分别是407.4 mg·L-1和574.5 mg·L-1 ,多菌灵的毒力小于农抗120;农抗120与多菌灵以1:1~2:1混配增效系数(SR)为1.99~2.19,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多菌灵1∶2混配增效系数最大,达2.19,为最佳混配增效比例。实验结果为混配杀菌剂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宁夏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精油成分、抑菌功能及安全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cck-8法检测大籽蒿精油对于2种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宁夏大籽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母菊薁(29.61%),樟脑(4.80%)、桉叶油醇(4.32%)、异木香酸甲酯(4.0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781 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0.3125 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95 μg/mL,MBC为0.078125 μg/mL;当精油浓度小于100 μg/mL时对角质细胞(HaCaT)和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均无毒性。综上,宁夏地区大籽蒿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以上结果为宁夏大籽蒿精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天竺桂叶精油的含量动态、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明天竺桂叶精油含量的月变化动态及高含油量月份的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与抗菌效能。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叶精油,GC-MS-DS分析叶精油化学成分,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MIC法测定与评价叶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月份的天竺桂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约0.25~0.6mL/100g干叶,其中12月份精油含量相对较高,该月份的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3.522%)、丁香烯(10.403%)、丁香烯氧化物(8.69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8.293%)等,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精油对普通变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甘蓝黑腐菌、白菜软腐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天竺桂的适宜采叶期为12月份,此时精油得率较高,抗菌活性也强,在植物源抗菌剂与农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为提高小茴香精油含量和改善精油成分比例的栽培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以内蒙古小茴香为材料,采用砂培法,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肥,设计0 mg/L(CK)、22.3 mg/L(N1)、44.6 mg/L(N2)、66.9 mg/L(N3)和89.2 mg/L(N4)5个施锰水平,探讨不同施锰水平对小茴香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精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N1~N4处理小茴香株高较CK分别高2.4、6.0、6.8、9.4 cm。地上鲜重及干重最高的是N1处理,分别达(71.65±1.79)、(8.15±0.73) g。随锰浓度增加小茴香全碳、全氮、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不同水平的锰主要影响小茴香精油主成分反式茴香脑相对含量,且N1处理效果最好。N1浓度锰能够促进小茴香的生长发育,且可提高小茴香精油主成分反式茴香脑和萜品油烯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黄芩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抑菌成分黄芩苷,探讨9种不同性质的DESs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确定DES-1为最优提取溶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在提取时间16 min、液固比20:1(mL:g)、提取温度85℃时黄芩苷有最高得率为66.99 mg/g。用黄芩苷制备复合保鲜液,通过测定鲜肉理化指标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含有黄芩苷的复合保鲜液能够有效降低pH的下降速率及过氧化值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速率,有效抑制鲜肉脂肪氧化与蛋白质分解,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大鲜肉的保鲜效果提高。研究结果能够作为黄芩苷在肉类贮藏保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