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举肢蛾研究发现其在章丘地区发生规律与相关文献有许多不同点,在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方面有新的发现。本文将研究成果与相关文献记载进行了比较,详细汇总了与以往文献记载的不同点与新发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田间调查时发现,大豆的次要病害霜霉病在田间的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并且在种子市场调查中发现带病种子也占比较大的比例。现在农户对此病的发生有的不认识、有的则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该病害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大豆霜霉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加以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5年邵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邵阳市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情况较重,"两迁"害虫发生较轻,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当地田间管理、品种选择、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阿克苏地区辣椒枯萎病的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辣椒塑料大棚中发现有枯萎病,虽点片发生,但发生区发病率可达70%—90%,甚至整个大棚被毁。在2001—2003年多次调查中,发现阿拉尔市郊、二团、三团的许多辣椒田块都有枯萎病危害,有的与疫病混合发生。有关辣椒枯萎病的病原菌的研究,有人报道该菌属尖孢镰刀  相似文献   

5.
寒地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对象水稻病虫害发生有一定区域性,通过10余年的调查,现将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1水稻病害到2001年为止,共发现传染性病害18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病毒病害各1种,尚有1种未弄清。种子上分离出16种病原真菌。此外,在田间还发现  相似文献   

6.
王克荣 《世界农业》1991,(11):41-42
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真菌在培养性状及致病力上经常发生变异,其变异频率之高是用染色体发生突变的观点难以解释的。因此,人们转而寻找起作用的核外遗传因子,发现真菌的病毒和有关的双链核糖核酸(dsRNA)等遗传因子与这些变异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崇信县胡麻枯萎病发生情况的详细调查,发现全县胡麻枯萎病普遍中度偏轻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胡麻枯萎病的发生主要与品种、降雨量、水肥状况、田间密度等因素相关。本研究发现,实行五年以上轮作倒茬栽培制度、种子处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等措施,能有效防止胡麻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殊 《中国农资》1998,(6):13-15
在湖北省孝昌、大悟等地发现小面积板栗干枯病危害,发病面积占当地栽培总面积的3%左右,集中成片发生,在主干、枝叶上都有明显证状,发病4~5年后植株逐渐死亡;干枯病发生与苗木引种、管理水平、虫害和机械伤等关系密切。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褐边螟系54年在长沙晚稻田内发现的一种新螟虫。本种螟虫除在长沙发生外,55年检查醴陵、洞口、常宁等县螟卵寄生率的材料中亦发现有不少稻褐边螟卵块。本年8月在望城、湘阴等县调查亦发现本种;特别是在连作晚稻秧田,它为害秧苗所造成的枯心率与虫口的密度,远远超过三化螟。又根据一系列的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与三化螟近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扶桑绵粉蚧疫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安徽省2011年发现的新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目前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阜阳市颍州区、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有发生,在行道树及棉花上发现扶桑绵粉蚧的为害。论文介绍了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BTLA是近年发现的CD28家族共抑制受体,主要表达于T、B细胞,在DC、单核及NK细胞上也有表达,其结构和功能与其它两种抑制性受体CTLA-4和PD-1相似。已证明BTLA的配体是HVEM,两者结合可负性调节T、B细胞的激活与增殖。最近研究发现BTLA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的发生、发展有关。随着对BTLA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阐明BTLA在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为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廊坊地区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摸清甘薯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病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对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育苗圃、大田新移栽苗和收获期薯块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严重威胁调查区甘薯生产的病害有甘薯病毒病(SPVD)、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根腐病。其中,SPVD自2009年首次在我国发现以来已经蔓延到了所有调查地块,传播速度之快应引起甘薯行业的高度重视;其他3种甘薯传统病害也有随连作年限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训忠 《新农村》2001,(10):24-24
老年性痴呆是指50岁以上的人出现的一些慢性精神衰退性症状,如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抑郁,甚至痴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饮食中,调整饮食可防老年性痴呆症。避免饮食过量专家发现约有  相似文献   

14.
2015年甘肃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掌握甘肃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流行动态,于2015年8月与9月在全省9个市(州)30个县(区)对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普通锈病和玉米螟在甘肃省各生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为甘肃地区的主要玉米病虫害;玉米灰斑病在甘肃首次发现,分布在陇南山区,有蔓延和扩展到周边地区的趋势;茎基腐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在甘肃各地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HE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进行显微研究。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11个阶段,即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和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在卵母细胞生长及卵黄形成期,滋养细胞核内的多核仁现象、灯刷染色体与旺盛的物质合成有关;卵母细胞本身也合成一些物质;滤泡细胞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并为外源性卵黄蛋白提供通道。因此,卵母细胞内卵黄蛋白的形成是自体合成和外源合成同时并存;滤泡细胞还参与了卵黄膜及卵壳的形成。并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果蝇卵子发生有相似的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黄形成前期,这种凋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谢发锁 《现代种业》2011,(4):23-23,58
一、分布与为害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我国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于1989年首先在湖北省发现,现已知在湖北、河南、河北、青海、山西、安徽、北京、江苏等省均有发生,由燕麦胞囊线虫引起。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是我市近年来新爆发的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的害虫。2001年4月份在我市首次发现,当年仅零星在东海、赣榆等县发生危害。我市2002年在扬州农业大学杜予洲教授带领下,组织全市各县、区植保站对全市展开烟粉虱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发生量、发生面积有加重趋势,仅赣榆县基地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与危害玉米叶螨2003年在鹤壁市发现,起初仅在浚县和淇县个别地方发生,且危害较轻,现在该虫在各县区都有发生,局部地方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和沙土地,面积达2000公顷,玉米受害后叶片出现干枯。一般年份玉米叶螨在玉米田5月上旬至6月上旬始见,数量极少,处于零星发生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初期,此时成、若螨主要聚集在中、下部叶片背面危害,被害处逐渐失绿成浅绿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的种植生产中,分析发现水稻常见病害病发生情况有多种,其中对水稻危害较大、发生较普遍的病虫害有:水稻二化螟、稻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稻瘟病等。.这些病虫害导致水稻生长不佳,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这给农业产业化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应当深入了解水稻常见病虫害,及时准确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