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9年6月中旬,《农村百事通》记者一行慕名来到了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的花田小镇,与花田小镇的创始人李青共赏花田美景,畅谈创业点滴。走进花田小镇,记者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花田小镇四面青山环绕,小桥流水,花海绚烂,一朵朵粉荷含苞待放,一片片葵花娇艳欲  相似文献   

2.
正隆冬时节,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的草莓小镇大棚种植草莓迎来丰收,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据了解,杨村桥镇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草莓,现在全镇大棚草莓设施栽培面积5000余亩,从事草莓种植的农户2028户,占全镇农户的34%,产业年产值约7亿元。2017年,草莓小镇接待采摘休闲游客累计达5万人次,单日采摘游客最高达600人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安徽省特色小镇305位游客和小镇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从产业可持续性、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治理与组织机制可持续性三个角度分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游客满意度正向促进特色小镇治理与组织机制的可持续;宣传力度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显著;区域经济状况分别对特色小镇产业、环境和资源、治理与组织机制可持续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打造满意度高的小镇、制定规划并卓有成效地进行特色小镇宣传、集聚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小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与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推进特色小镇更高水平建设,本文以河南省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为例,分析其建设现状,探讨了管理运营水平不够高、三产发展不够平衡、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大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高标准做好产业规划、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提出推动蓝天芝麻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花田旅游作为中国现阶段兴起的一种旅游产业,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市场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花田旅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政府的有力支持,逐渐成为花卉行业的重要力量。本文以花田旅游的可实施性为主题,通过分析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进而对我国未来花田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区域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亟待探寻适宜发展路径以突出自身特色,实现去“同质化”。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安徽合肥,特色小镇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空间发展不均、产业形态缺乏丰富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阶段,需要首先根据相对区位引导小镇的产业定位,通过资源现状的存量、增量细分引导建设规划流程及内容,再根据运营主体和发展阶段的分类引导建设运营模式选择,以明晰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和区域协同作用,实现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   

7.
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为云南省特色小镇,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小镇。"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三大功能版块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区域内葡萄种植、葡萄酒深加工产业及庄园经济融合发展。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带动现代林业、健康度假产业长足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促进酒店、餐饮、运动休闲、会展、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探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产村相融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的景观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于旅游文化的需求,对此,许多拥有丰厚民俗文化的地域开发出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旅游,其中包括不少特色小镇的民俗旅游,为游客们的精神需求带来新的满足,也为小镇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对民俗文化旅游中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且在十四五时期迎来新机遇。以北方国际种苗小镇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基础,从全产业链构建、功能体系联动、产城融合共生等领域探索其发展策略,从产业决策、政策支持、系统规划、运营模式和项目落地等方面探讨其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特色小镇的现代化发展可构建全产业链智慧循环、重点产业突出、三产协同发展、产城深度融合的建设体系,并将生态+、文化+、智慧+、健康+等新型产业要素融入,应避免农业小镇功能陷入单一化、同质化困境,通过升级核心支持政策、构建"1+N"多规合一综合体、促进多方合作运营和制定分期行动计划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特色小镇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背景,而特色小镇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本研究在回溯国家层面特色小镇发展思路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关系,据此提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旅游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中的资源整合路径,并以巢湖半汤温泉小镇为例,分析其特色温泉资源与周边乡村各类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着眼于区域乡村振兴的巢湖半汤温泉小镇规划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为相关类型的特色小镇发展提供规划思维和建设路径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君乐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每天都能喝到的牛奶。其实它还有另一个身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逢初春,太行山下的君乐宝奶业小镇都会迎来一批批游客。他们现场品尝酸奶,近距离观察全自动挤奶过程,学习奶业相关知识……打开了牧场、工厂的大门,君乐宝用诚挚沟通赢得了市场更多认可。  相似文献   

12.
商洛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商洛特色小镇以旅游为主,游客的满意度对商洛特色小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游客满意度入手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挖掘商洛市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影响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阜阳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将研究对象规划分为产业类、文化类、体育类和旅游类4类特色小镇,分析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小镇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挖掘特色小镇旅游功能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升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针对商洛市特色小镇的特点,面向游客从旅游资源、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基础设施、综合感知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问卷调查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权重的大小表明游客的期望,总结归纳影响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桥流水,渔牧农耕,花田月下,莺歌燕语,好一片梦境般的祥和土地,这就是位于隆回县城西郊的乐欢天休闲山庄。山庄背靠郝水河,总投资9200万元,占地45.3公顷,主要经营酒店、休闲游乐、民俗文化、园林花卉、果园蔬菜、渔业养殖等项目,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漳州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突出,漳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漳州市加快培育特色小镇的对策:一是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二是找准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三是出台漳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四是遴选一批漳州市级特色小镇,五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9,(4)
<正>特色小镇,文化为魂。要让小镇真正具有灵魂,必须提炼真正体现小镇独特风貌和特点的文化元素,打造富有文化气质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代名词,并不是简单地拿投资、拿规划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必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提升小镇特色和环境。文化、产业、建筑、社区是特色小镇营造的标配,产业固然是特色小镇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秦岭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商洛市经济的发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商洛市秦岭特色小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在搜集大量文献与实地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功能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对秦岭特色小镇提出问题并给出对策。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自然环境、可观赏价值、景区设施服务3个层次12个指标的秦岭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的权重最高,为0.637 0,而景区服务设施的权重最低,为0.104 8。在具体的各项指标中,空气质量和水质量权重较高,但游客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权重较低。整体来看,商洛市秦岭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指标得分为0.66分,说明秦岭特色小镇总体来说发展较好,但是其景区内部交通和住宿服务2个指标的评分较低,应该进一步改善住宿环境,加强建设景区内外部交通,更好地发挥秦岭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旅游特色小镇带动周边区域进行精准脱贫已经成为国家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特色小镇精准扶贫,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导周边群众走向小康社会已经愈发的重要。本文通过对保定白石山特色小镇以及张家口冰雪小镇进行现状分析,从国家、社会以及周边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已经运营的特色小镇对引导周边群众创业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归纳出特色小镇的建立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效果。希望能为以后建立特色小镇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台州市各界积极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创建工作,效果斐然。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选取黄岩智能模具特色小镇、仙居神仙氧吧小镇和天台和合小镇,概括出台州市特色小镇开发模式3类:工业+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同时,分析台州市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和重构合理的小镇开发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