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oida)引起的多种毛皮动物(水貂、紫貂、银黑狐、海狸鼠、兔和毛丝鼠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内脏器官炎性出血和败血经过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毛皮动物饲养场。1930年鲁伊斯首先描述了水貂巴氏杆菌病;1931年И·Γ·列维别戈从患病水貂中分离出巴氏杆菌;1936年С·Я·柳巴申柯发  相似文献   

2.
<正> 水貂球虫病在毛皮动物中可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Sprehn(1953)报告1927~1953年间在德国一养貂场爆发球虫病,1954年又报告发生致死性病例。Reinig(1955,1967)报告在美洲毛皮兽饲养场也爆发致死性病例。文献记载,感染水貂的球虫有十一种,其中六种艾美  相似文献   

3.
水貂病毒性肠炎(MVE)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最早由F.Sehofield(1949)在加拿大首次发现。随后美洲、欧洲及日本各主要养貂国均有发生。据C.Will等(1952)报道,水貂肠炎病毒(ME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这种病又叫淋巴白血病、内脏型淋巴瘤、淋巴瘤病(内脏型淋巴瘤病)等,群众普遍又叫作鸡的大肝病,主要由病毒引起。本病广泛散播于英国、瑞典、丹麦、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美洲和亚洲各国的鸡群中也不断发生,发病率占鸡病的10—20%。据我们观察中发现,本病除侵害幼龄鸡外,高产鸡发病率较高,又加多取慢性经过,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动物的淋巴性白血病和血形成器官的其他恶性肿瘤,在禽类(鸡、火鸡、雉、鸽、鸭、鹅、(?)鹑、金丝雀、澳洲小鹦鹉等)、家畜(羊、奶牛、马等)、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猫、狗等)及猴、蛇中均有发生,国内外有较多的报道。但  相似文献   

6.
犬骨髓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在动物中分布相当广泛,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均可被侵害.淋巴组织增生性白血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白血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和骨髓肉瘤病等,其中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于各种哺乳动物[1].犬发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报道的极少见,往往为死后诊断.笔者在一雄性德国牧羊犬病犬收治时初步诊断为犬骨髓性白血病,但因病情严重,以死亡告终,其死后病理变化及切片观察证实前期诊断正确,为以后类症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简称AD)是水貂慢性进行性病毒病。本病是由细小病毒(Parvovirus)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是在秋冬季节造成水貂大批死亡和母兽不妊及产仔数减少等。本病为一种自身免疫病,其特征表现为终生毒血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殖,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肾小球肾炎,动脉管炎,肝炎,胆管增生及脑炎等。1956年美国学者Hartsough和Gorham首次报道了水貂阿留申病。近年来在苏、美、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波兰等养貂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都有本病流行的报道。近年来国内一些水貂饲养场也有阿留申病发生,且有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水貂“野兔热”病是由土拉伦斯杆菌引起的啮齿类、毛皮动物、家畜、家禽以及人的一种传染病.国外曾有过关于水貂、海狸鼠、银黑狐、北极狐散发本病的报道,国内尚未见关于水貂流行本病的资料.陕西省某养貂场,1988年10~12月份,大群水貂曾陆续发病,经诊断为水貂“野兔热”病,现将该场本病的流行情况及诊断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貂妊娠期,胚胎延缓着床是受光照的影响。对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 Turton)紫貂(Martes zibellina Linnaeus)、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等鼬科动物补充光照时间,可缩短胚胎着床的延缓期。当水貂生活在黑暗中,或使鼬科动物瞎眼,则延缓期增长。白鼬(Mustela erminea Linnaeus)经长期光照后可加速发情,但这种反应在切除松果体和颈上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后消失。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犬科等多种经济动物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据报道,1986年以来,我国山西省有三个水貂场暴发犬瘟热致使1 435只水貂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惨重。也有小熊猫、海狮、海豹等感染犬瘟热的报道。根据笔者对本站动物门诊病例不完全统计,海口地区2007年  相似文献   

11.
水貂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毛皮兽中水貂最易感染。病貂和带菌动物(猪、鼠类、鸽子、家兔 )是水貂丹毒的主要传染源。食用污染丹毒杆菌的畜禽、鱼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也会感染。患过丹毒的水貂 ,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一般不会发病。但病愈后长期带菌 ,向外界环境不断排菌 ,引起其他水貂及动物发病。因此 ,饲养水貂的养殖户必须重视水貂丹毒的防治 ,否则会造成水貂丹毒的大面积发生和死亡 ,给养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主要临床症状患病水貂精神沉郁、萎靡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口腔、鼻腔、结膜…  相似文献   

12.
水貂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毛皮动物,分为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美洲水貂被毛较欧洲水貂美观。我国从1956年开始由国外引进美洲水貂,三十多年来几乎已遍及全国。饲养水貂主要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水貂皮。优质水貂皮国家收购价每张在百元以上,但劣质皮只值几元一张。上等的貂皮大衣价值上万美元一件。目前,世界上年产水貂皮3000多万张,我国年产已发展到300多万张。1985年,我国出口的生水貂皮达198万张。我国水貂皮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质量属中等。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水貂流行性腹泻是继水貂病毒性肠炎(MVE)、阿留申病、犬瘟热之后发现的传染性疾病。1975年首次报道于美国,称之为水貂流行性卡他性胃肠炎(ECG)或犹他州肠炎。我国自1987年起在许多貂场也有本病暴发,给养貂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87年韩慧民等人报道在病貂粪便中发现有冠状病毒样粒子,但冠状病毒分离培养困难,因此无法进一步证实其对水貂的致病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用貂肺传代细胞系(ML)分离获得2株冠状病毒,用小鼠L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明美洲水貂酪氨酸酶(TY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对美洲水貂TYR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TYR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美洲水貂TYR基因共编码531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含有1个酪氨酸酶超家族结构域,存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二硫键;该蛋白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细胞被膜、运输和结合的作用,同时还通过信号转导在细胞内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系统进化情况和动物分类学基本一致,美洲水貂TYR基因与雪貂、家犬的亲缘关系最近。美洲水貂TYR基因编码蛋白在生物进化中具有较强保守性,该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为水貂TYR基因遗传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产蛋鸡发生的以淋巴细胞瘤为特征的病毒性肿瘤病。本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引起的。该病在世界广泛流行,影响养鸡业的发展。1990年5月青岛市莱西县某村办养鸡场饲养的一批210日龄京白蛋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现将诊  相似文献   

16.
<正>鹿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最初是由波林格(Bollinger)于1878年报道,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报道了野生或饲养的鹿科动物(赤鹿、麋鹿、驯鹿、梅花鹿、白唇鹿等)发生本病。鹿群一旦发生  相似文献   

17.
牛白血病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持续性增生和淋巴内瘤形成,主要发生于成年牛。本病1876年首次在德国报道,被 Bendixen 命名为地方白血病。据最近报道,本病几乎遍及全世界。1869年,Miller 氏等曾对淋巴细胞短期悬浮培养物的C 型病毒粒子进行了描述,从而使白血病的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明美洲水貂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及其对皮毛颜色的调控机制。根据欧洲水貂MC1R基因(GenBank登录号:AB189820)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及克隆技术测定美洲短毛黑水貂MC1R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CDS),并对该序列进行了BLAST比对及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美洲水貂MC1R基因与欧洲水貂相似性为95%,为单一外显子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 324bp,包括部分5′UTR(188bp)、CDS(954bp)和3′UTR(182bp),编码区碱基G+C含量高达66.04%,由CDS推导共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的MC1R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4.49ku,等电点(PI)为8.97,不稳定系数是36.63,属于弱碱性稳定蛋白质。进一步分析发现,美洲水貂MC1R基因编码的蛋白存在1个低复杂度结构域和7个典型的跨膜区,N-端不存在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膜,具有典型的细胞膜受体结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美洲水貂与欧洲水貂亲缘关系较近,与二者均属鼬科、鼬属动物的传统动物分类学一致。美洲水貂MC1R基因的获取及序列结构特征分析为揭示其皮毛颜色多样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奠定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牛的血淋巴系肿瘤首先起源于淋巴样组织,但肥大细胞白血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也有报告。早期报道的粒细胞性与嗜伊红性白血病可能是肥大细胞白血病的误诊。但粒细胞性白血病据报曾发生在一头4月龄的 Angus 与荷兰牛杂交的处女牛。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可能是恶性淋巴瘤的组织细胞型,偶见于牛,也曾有报告。纤维肉瘤少有报道。白血病综合症在美国及英国广泛地被命名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淋巴肉瘤;但在别处往  相似文献   

20.
<正> 犬瘟热是犬与肉食性毛皮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毛皮动物场,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1973年黑龙江省首次报道了水貂犬瘟热的流行,以后逐年均有本病发生,并蔓延至全国10几个省市。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毛皮动物饲养业的发展,动物的品种、数量、饲养场点及个体饲养户均不断增加,种兽频繁交换、运输,给本病的蔓延、流行提供了条件。笔者自1981年至1988年先后在北京、天津、辽宁、山西等省的6个场点遇到水貂、艾虎、貉、狐等动物的犬瘟热流行过程,最后导致大批动物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说犬瘟热是发展毛皮动物饲养业的重大障碍。为控制本病的流行,饲养者必须掌握其流行特点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