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正>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自然条件下的北方地区难以越冬,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多为温室大棚与地热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对越冬大棚特点与生态环境缺乏认识,造成了罗非鱼越冬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笔者通过总结养殖实践经验,就冬季北方越冬大棚罗非鱼死亡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出现的问题在罗非鱼越冬过程中,时常出现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现象,死亡的罗非鱼从池底翻上水面,无明显疾病特征,通过镜检仅发现少量寄生虫以及轻微的细菌感染,但感染程度并不能引起罗非鱼大批死亡;泼洒消毒剂和杀虫…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是一种优质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北方普通养法产量低、效益差,且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所以养者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在我区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区水产养殖的一个拳头产品,罗非鱼种越冬量急剧增加;但近年来各地越冬罗非鱼种均发生严重病害,造成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从事罗非鱼越冬工作8年,现就罗非鱼越冬期病害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尼罗罗非鱼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在海水养殖的几年中我们发现由于鱼虱的大量寄生而造成尼罗罗非鱼的大批死亡。两年来,我们对这种海水鱼虱进行了观察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传东 《科学养鱼》1997,(12):22-22
九月底十月初,淡水白鲳鱼种由培育池转入越冬池,而后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多数单位由于受热源及增氧设施的限制,越冬池水温不高,这就为腐皮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腐皮病是越冬期间严重危害淡水白鲳鱼种的一种细菌性鱼病,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易复发,危害极大,常常造成大批死亡。我们从1992年开始进行淡水白鲳保种越冬,在最初几年由于经验不足,年年发生腐皮病,造成重大损失。如1992年11月23日,我县罗非鱼保种站保种的250多公斤白鲳鱼种,发生腐皮病,三天时间全部死亡;1993年11月20日,沂南温泉2号池发生腐皮病,死亡6千多尾…  相似文献   

7.
张良尧 《齐鲁渔业》2006,23(12):24-25
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不仅能在淡水中养殖,也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而且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罗非鱼肉质优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深受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广西合浦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罗非鱼的咸淡水养殖,在近20年的养殖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利用咸淡水养殖罗非鱼的技术经验。现将主要  相似文献   

8.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不仅能在淡水中养殖,也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而且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罗非鱼的肉质优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深受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将咸淡水养殖罗非鱼主要技术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北方。罗非鱼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是水库等大水面的网箱养殖。水库由于面积大,水体深,春季水温回升缓慢,每年需5月底水温才能稳定在20℃以上,网箱才能开始放养罗非鱼。而池塘由于面积较小,水体又不与其他水体连接,水温回升较快,每年4月初水温基本稳定在18℃以上,达到罗非鱼的放养条件,两者时间差接近50天。越冬罗非鱼的回放,就是将越冬罗非鱼种及时放养到池塘中,促进罗非鱼种迅速增肥增重,使罗非鱼种越冬养殖的效益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12.
茹立超 《水产科技》1991,(6):26-26,34
罗非鱼类已成为我县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3强。由于罗非鱼的耐寒性差,水温降至10℃以下即出现死亡,如果在寒潮到来之前不及时捕捞,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我县一般单养罗非鱼的鱼塘,在当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都要捕捞完毕,  相似文献   

13.
吴远耀 《内陆水产》1995,21(8):27-27
微网养殖鱼种暴发性鱼病及防治技术1994年3月30、日,慈利县柳林渔场微网养殖的鲤鱼种出现暴发性血病,鲤鱼种大批死亡;199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慈利县罗非鱼场微网养殖的罗非鱼种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给养殖场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两个场微网养...  相似文献   

14.
董勇 《内陆水产》2003,28(12):25-26
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是热带淡水鱼类。通常在12℃以下死亡,冬季需保温越冬,食性杂,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我国于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9年以后,罗非鱼才真正出现养殖热潮。网箱养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网箱养鱼是近几年兴起的养殖新技术,以其产量高、管理方便、名优鱼类养殖为主、效益高等特点而得到迅速推广。其中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鲤鱼和其它杂食性鱼类是最适宜的养殖品种。近几年我省小网箱养殖发展很快,我县先后在龙河口水库和部分乡镇大水面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效益。如1998年以棠树乡老虎冲水库开展小…  相似文献   

15.
张益辉 《中国水产》2009,(11):57-57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16.
淡水鲳的下限临界温度为12℃。越冬水温低于24℃时淡水鲳很易生病,往往因此导致大批鱼死亡,造成越冬的失败。因此应该做好越冬保种工作,并注重其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孙硕 《中国水产》2010,(11):51-52
<正>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在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中都有发生,常引起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惨重经济损失。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9,(2):41-41
罗非鱼是广盐性鱼类,适应性强,既可在淡水中生存,也可通过驯化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的罗非鱼,肉质比淡水的结实,有韧性。近10年来广东部分沿海地区有发展罗非鱼咸淡水养殖。下面介绍广东省廉江市卢志娟养殖户利用罗非鱼咸淡水养殖致富例子。  相似文献   

19.
许色明 《内陆水产》2000,25(4):15-15
漳州地区养殖罗非鱼已有40年历史。近10年来 ,由于罗非鱼品种改良和推广单雄性养殖 ,罗非鱼在本地形成了鱼苗繁殖、单雄性制种(杂交、药物引导)、野外自然越冬培育鱼种的热潮。每年在漳州地区自然越冬后供应本省及广东、江西、浙江等省的罗非鱼种达4500t、成鱼上万吨 ,成为本地区淡水养殖的一个产业。虽然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罗非鱼能在野外自然越冬 ,但也由于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片生态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塘 ,也存在着越冬鱼苗成活率不同的现象。笔者从事罗非鱼制种及野外培育越冬罗非鱼种多年 ,现就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养殖死亡原因及对效益影响的探讨陈修春(安徽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243011)罗非鱼在我国引种养殖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但同样是热带鱼,淡水白鲳苗种阶段比尼罗罗非鱼生长快82.4%,且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到92天时,比罗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