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肉牛生产过程中,各肉牛饲养企业为了提高饲养效益,纷纷将相关母牛繁殖新技术应用于母牛生产中。1应用母牛同时发情排卵技术在肉牛生产过程中,各肉牛饲养企业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营销,做到肉牛能够统一规格、统一标准进行同期肥育、同期出栏,因此采用母牛同时发情排卵技术,使母牛同期发情排卵,实现同期进行配种,同期产犊,同期育犊,同期育肥,同期出栏的肉牛生产目的。目前,主要采用抑制发情法和溶解黄体法使母牛实现同期发情排卵。  相似文献   

2.
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优秀种公牛遗传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准确、及时的发情鉴定是奶牛人工授精的基础,然而,由于奶牛产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发情鉴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情鉴定方法不科学等,实际生产中母牛发情检出率较低,影响了产后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减少母牛发情鉴定工作量,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甚至不用发情鉴定而直接定时输精,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本文综述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奶牛繁殖和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外商品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靠自然交配技术进行母牛配种的繁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需要。同期发情技术对提高母牛繁殖率和养牛生产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母牛同期发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前列腺素处理发进行处理母牛的同期发情状况,来确定它的有效性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同期发情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复多次的母牛发情鉴定,提高母牛同期发情率,通过同期发情达到直接定时授精的目的.研究母牛同期发情技术对于了解不同的发情技术及其具体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促进母牛同期发情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提高母牛繁殖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建立适宜于南方肉牛品种改良的轻简推广实用技术程序。[方法]通过肉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程序在文山州广南、砚山、富宁三县的应用效果作比较。[结果]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程序后三县肉牛平均同期发情率为93.24%,平均受胎率达80.94%,应用效果良好;母牛体况对发情效果影响较大,有待提高母牛饲养管理水平。[结论]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对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效果明显,值得在我国南方肉牛养殖业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家畜正常繁殖的基本条件,在任何繁殖计划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先进的繁殖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表现出应有的作用,最先进的繁殖技术也不能代替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自从60年代人们将孕酮用于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以来,同期发情已成为商品化生产技术,随着人工授精的普及推广,同期发情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期发情技术才能发挥其优势. 饲料供应情况,营养水平高低,对母牛的繁殖影响是很大的。怀孕后期能量限制导致母牛产犊时体况下降,从而延长产后乏情期。在配种季节,体重增加的母牛比体重下降的母牛受胎率高(见表1).为了估计配种季节不同营养水平母牛的预期繁殖性能,在美国已采用Spizer和Herd提出的产犊时母牛体况指数(BCS)划分标准,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母牛发情鉴定的目的在于判定母牛是否发情和发情所处的阶段,从而为适时配种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发情鉴定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也是繁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氯前列烯醇2次注射法在8家牛场228头黑安格斯繁殖母牛群中实施了同期发情处理,共发情166头,平均同期发情率72.81%,发情母牛全部进行了冻配,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为74.70%,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彻底解决了牛场空怀母牛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调整优化,母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国内可繁殖肉用母牛数量持续减少,母牛受胎率普遍不高,犊牛成活率低,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通过应用生殖激素处理调控母牛发情周期,促进母牛发情,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在提高母牛繁殖力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今家畜繁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中国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肉牛上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重视。不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程序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影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处理母牛发情配种妊娠率的因素很多,如何对该技术实现进一步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国内外针对于同一生殖激素的不同浓度、不同激素组合及激素注射的间隔时间、激素的替换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定时输精技术原理、主要程序及国内外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高效的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体系实现该技术在肉牛产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 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 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 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开展《吉林市引进新疆本地牛开展特色牛肉生产技术试验研究》科技项目中,为便于各杂交组合后裔的同期比较,采用氯前列烯醇钠注射液(PG)间隔11 d两次注射方法对试验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人工输精。对母牛不同膘情与同期发情效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上等膘情母牛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膘情差的母牛。据此提出,要提高母牛繁殖力,保证同期发情效果,必须科学饲喂,确保母牛合理膘情。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初乳与家畜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奶牛初乳的主要成分和采集方法,重点讨论了初乳在提高和改善家畜繁殖机能中的作用和应用。现有资料表明,使用奶牛初乳可激发产后母牛繁殖机能,预防产后产科疾病,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改善母牛繁殖性能,并可用于家畜的同期发情和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13.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开展《吉林市引进新疆本地牛开展特色牛肉生产技术试验研究》科技项目中,为便于各杂交组合后裔的同期比较,采用氯前列烯醇钠注射液(PG)间隔11 d两次注射方法对试验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人工输精。对母牛不同膘情与同期发情效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上等膘情母牛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膘情差的母牛。据此提出,要提高母牛繁殖力,保证同期发情效果,必须科学饲喂,确保母牛合理膘情。  相似文献   

15.
宁夏泾源县2016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黑安格斯母牛群中,部分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导致长期不孕。2017年2-6月期间,对上述母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和冻配。同期发情方法为氯前列烯醇法和氯前列烯醇戈那瑞林法2种,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法(n=114)的同期发情率为82.42%,情期受胎率为78.72%,后者(n=267)的同期发情率为87.64%,情期受胎率为81.62%。氯前列烯醇戈那瑞林法的同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高于氯前列烯醇法。本次试验不仅试验示范应用了规模化肉牛群的同期发情技术,而且解决了大量繁殖母牛的不孕难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牦牛人工授精工作效率,对未发情的牦牛采用不同激素组合进行处理,结果得出:人工授精牛群繁殖数为63头,繁殖率为76.83%;自然交配牛群繁殖数为125头,繁殖率为100%.经同期发情处理后,1组母牛繁殖数为11头,繁殖率为64.71%;2组母牛繁殖数为14头,繁殖率为82.35%;3组母牛繁殖数为15头,繁殖率为8...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方很多省份,肉牛主要以散养为主,导致母牛发情后常不能及时冷配,而冷配员却又闲着的现状,从而使母牛配种率低、存栏母牛有下降趋势。针对此情况,研发了肉牛冷配软件(软著登字2009SR11157,软件产品登记测试(2009-12-S2701)),对发情(乏情)预报、发情控制以及冷配员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管理。冷配员通过规范地记录日常工作数据,逐步输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制定的日常工作计划实施冷配。结果表明:(1)对发情正常但漏配的母牛,通过软件准确预报有效黄体期,实施1次PG同期发情技术,同期发情率高于直肠检查组;(2)对乏情母牛,既实现了不通过直肠检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又获得了较高的受胎率;(3)规范了母牛的繁殖记录、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并促进了牛繁殖数据记录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该措施是指在用三合激素(ITC)促使母牛群同期发情的基础上,施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或类似物并配合其他技术措施,从而使母牛群表现正常发情→排卵→受孕等一系列繁殖控制技术。其依据是根据宁夏农学院繁殖技术组丰收工程原理,即根据各种生殖激素对机体的调节和应激作用,采用人为控制方法,使母牛处于正常繁殖生理状态,达到提高配种受孕率,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牛同期发情的方法。 [方法] 选择育成母牛和经产母牛,一次性肌肉注射2支(0.2mg/支),通过发情数量、时间、同期率、受配率等情况对比同期发情率的差异。 [结果] 结果表明,在牛体格、生理状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育成牛发情比经产牛早3-5h;在发情持续时间上,育成牛比经产牛早结束2-3h,症状显著,而相对持续时间较短,受配率育成牛多于经产牛。 [结论] 用一次PG法处理繁殖母牛可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育成牛同期发情效果稍优于经产母牛,体况因素也是母牛发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