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三维绿量—城市森林评价指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森林的三位绿量的测算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对三维绿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概念及提出意义的基础上,对现有三维绿量的测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选取5种沈阳城市森林主要常见绿化树种,并从每个树种中选取其主要形态指标,通过主要形态指标研究分析影响沈阳市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并得出简易的回归方程用来计算三维绿量,为三维绿量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既得的沈阳市5种城市主要常见绿化树种的测量数据,采用合理的方法获取影响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并对其进行简单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5个不同树种中其形态因子与三维绿量的决定系数R2在0.674~1.000.影响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是胸径和树高,并回归出计算三维绿量的简单方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森林树种配置以及后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浅议绿量作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指标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威  李湛东 《广东园林》2008,30(5):37-39
现阶段我国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化指标都属于二维指标。这些指标不能反映绿化空间结构和绿地功能水平,尤其是在系统统计分析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方面,很难给予准确的测算。绿量是绿化的三维指标,可以弥补二维指标的不足,能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城市绿化朝着提高环境效益、提高生态功能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当前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的不足,指出决定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的主要因子有森林的绿量、生态质量、位置、生物多样性等,并明确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加城市森林的乔灌木层、绿叶量,即大力发展城周森林及发展城市草坪上的乔灌木植物。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城市森林人工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市森林三维绿量和平均健康度为核心构建城市森林群落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绍兴市现有城市森林栽培群落进行质量和效益评价,选出作为地方植物群落配置的基本模式14个;基于树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基本决定群落组成的一般认识,按树种相同或特性相近原则,对基本配置模式进行多样化扩展,提出以绍兴市为代表的不同地类城市森林人工群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绿当量原理,对呼和浩特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生态用地结构及面积进行了评价,进而确定了地区最大森林覆被率。结果表明:生态绿当量森林覆盖率达38.2%以上,武川县和托克托县实际森林覆盖率低于联合国公布的最低森林生态下限指标值20%;平原区的市辖区、土左旗、托克托县具备建设生态城市条件;测算最大森林覆被率,市辖区34.73%、清水河县45.08%、和林县39.5%、武川县27.41%、土左旗31.03%、托克托县20.3%,全市森林覆被率可达到29.43%。今后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实现由营造林向森林经营与保护方向转变,实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绿量测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量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指标,对绿量的研究是园林绿化实践的前提。文章介绍了绿量指标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发展过程,对现有的绿量测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叶面积指数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同时论述了绿量与环境效益、景观效果的关系,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并对绿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大观河岸植被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市大观河岸植被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定量化研究,为城市滨河绿地生态改善提供指导,为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采用逐株实测的方法,测量每株植物的树高、枝下高、冠幅、胸径、树形等,运用上海绿量研究所得绿量方程计算植被三维绿量,通过三维绿量换算产生的生态效益,包括释氧固碳量、吸收SO2量、滞尘量、蒸腾量。结果表明:大观河岸植被中绿量最大的是乔木,乔木中以落叶乔木绿量占多数。生态效益以乔木的释氧固碳量、吸收SO2量、滞尘量、蒸腾量为最大,灌木和草本的非常小。河岸植被三维绿量的大小与植物树种组成、树龄、植物配置方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市森林的基本特征,对广州市森林在城乡和谐建设中的生态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提升功能、城乡交错带完善结构、城市外围增加绿量、丰富色彩、保护屏障的空间策略和城乡和谐发展战略的“123456”工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绿量概念的含义及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国内城市绿量研究现状与估测绿量的方法,探讨了绿量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压缩了城市生态用地比例,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生态用地功能将是缓解生态用地紧张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矛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城镇景观林建设为例,从城镇景观林构建模式、林分管理技术、林分群落结构和林分景观特征等方面,开展土地资源节约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结果显示①对以桃树为例,具有"群落绿量小、夏秋缺彩、冬季少绿"等特征的废弃果园,通过树种林分改造后,使群落的三维绿量增加了21.7倍,并改造了林分中栾树、红叶黄连木和香樟等树种的不同观赏特性,实现了"夏秋增彩"与"冬季补绿"。②对无季相景观变化且林内景观质量较低的巨桉纯林,通过林窗补充观花、观叶树种,林下配置观赏草本的方式,丰富了林内色彩种类,实现了林分景观质量的提升。③对仅有一个观赏季节的玉兰纯林,通过引入紫薇、木芙蓉和三角梅等树种,将林分观赏时间由春季20天左右,延长为四季。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的配置模式,采用适宜的管护措施,可以构建出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景观质量较高且观赏期较长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景观林人工林群落。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峡江县城市森林建设规划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省峡江县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森林数量、布局等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峡江县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目标、总体布局以及建设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规划实施,至2020年峡江县城市森林覆盖率将由2010年的60.5%升至68.0%,建成区绿地率由44.6%升至49.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9.9%升至5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2m2升至15m2,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将得到更大发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显著提高。该规划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县级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地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通过分析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地的概念,阐述了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地系统区别与联系,以及城市森林对促进城市绿地系统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森林公园是位于城市当中并以"粗犷"的森林景观为主的城市公共绿地。文章介绍了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5年内展望。    相似文献   

16.
屋顶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屋顶绿化是一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低碳的途径, 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提高城市绿量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趋势之一。国内屋顶绿化起步比较晚, 对其生态、隔热节能等方面的定量研究较少, 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 对屋顶绿化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文中介绍屋顶绿化的定义及其分类, 综述屋顶植物抗性、屋顶植物筛选以及屋顶绿化在生态和隔热节能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提出未来屋顶绿化研究的趋势, 以期为我国屋顶绿化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和科学计量指标,以CNKI与WOS数据库中1992-2018年13 845篇城市森林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文献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学科交叉特征显著,与生态环境科学、林学和城市林业3门学科联系最为密切;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与《中国城市林业》分别是国际、国内城市森林领域的主流期刊;城市森林包含多个研究方向,其中城市森林生境破碎化过程与机理探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评估、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探索等3方面为关注度较高的研究热点;未来国内城市森林研究的合作强度和原创性需要加强,研究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乡村振兴、城市群建设、空气污染去除、城市绿地服务公平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