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一)养蚕生产布局 我国土地辽阔,各蚕区的养蚕生产布局存在着很大差异。长江流域蚕区,自4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1年养蚕4~5次;珠江流域蚕区,从3~11月,1年可养蚕7~8次;华北地区,从5~9月,1年养蚕2~3次。 1.春蚕: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力低,是1年中  相似文献   

2.
<正> 一、夏秋蚕的重要性 随着夏秋蚕生产的不断发展,夏秋蚕饲养数量在全年养蚕总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一般占到 60%左右。很多地区的夏秋茧产量超过春茧的产量。 夏秋蚕亦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夏秋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半以上。夏秋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  相似文献   

3.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4.
戴建忠 《蚕桑通报》2010,41(1):34-36
<正>养蚕生产布局狭义上是指一年饲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和每期蚕的饲养数量。养蚕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除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质量外,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龄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沙,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沙,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广东蚕业主产区由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老区迅速向粤北、粤西等新区转移,1985年新区产蚕量已占全省产茧量的80%左右;饲养的蚕品种,也由传统的以多化性品种为主转为以二化性蚕品种为主,1985年已实现全省全年饲养二化性品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养蚕形态也由专业性大规模集体养蚕转变为副业性的分散性个体养蚕。在养蚕地区的生态条件,蚕品种和养蚕形态发生很大变更的条件下,为了解我省蚕区蚕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正> 为加快简易活动蚕台养蚕技术的推广,我场于1995年春进行了简易活动蚕台与常规设施养蚕对比。现将情况浅介如下: 一、养蚕设施投入比较 从养蚕设施投入看(见表1、2)。常规设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相似文献   

9.
蚕台隔沙育是蚕业科技人员研究出来的一种适合养蚕重点户规模生产的较好的养蚕方法。通过试点,初步摸索到它具有蚕座空气新鲜;蚕体和桑叶与蚕粪相对隔离,减少病原感染,少发蚕病;给桑方便;有利于稚蚕与壮蚕分开饲养;可以自动上簇,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是一条逐步走向省力化的科学养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 提高养蚕单产,在蚕品种相同、卵量标准一致的前提下,一是提高蚕种实用孵化率;二是使蚕儿良桑饱食,增加单粒茧重;三是减少蚕头损失,有更多健壮蚕结茧。要做到这几点,养蚕人员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加强饲养管理。还应具备好的养蚕条件。近年,我省养蚕蚕茧单产几乎年年下降。1987年全省平均蚕茧单产仅23.66公斤,虽比1986年提高0.32公斤,但与1980年相比,降低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子洲县何家集公社乔家墕大队有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叫刘凯举。他自幼爱务桑也会务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务上了106株桑树,但由于不懂科学养蚕,连年养蚕暴发蚕病、致使有桑不能很好受益。去年他春、秋两季养了三张蚕产茧不到50斤。秋上他让孙子到省蚕研所在子长县涧峪岔公社毛家河大队举办的蚕训班上学习了五十天。今春养的两张蚕采用石灰消毒、专室养小蚕、塑料膜复盖育、药剂添食等一系列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12.
多次养蚕是增产蚕茧的一种方法,所谓多次养蚕,就是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一年共养五次蚕。因为夏蚕饲育是从6月下旬开始直到7月上旬季节变化显著的时期内饲养的,所以有必要注意夏蚕饲养。根据丰收的蚕农经营实况分析,大部分的养蚕农家是进行包括夏蚕在内的多次养蚕,夏蚕期成为增产蚕茧不可缺少的蚕期。所以如何使夏蚕饲育夺取丰收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江苏蚕业》2016,(4):17-20
传统的养蚕模式为一年四期蚕,分别是为春蚕、夏蚕、一秋蚕和二秋蚕。从2013年起,大丰探索尝试了全年7次养蚕法和8次养蚕法,突破了传统的养蚕模式,提高了亩桑饲养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提高了蚕房、蚕具、簇具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桑园的产出效益,为蚕桑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农场的兴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养蚕季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质量和养蚕效益的高低,同时还影响到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的消长。 一、我县养蚕季次的历史与现状 解放前,潼南县与川东接壤的蚕区,桑树采用冬伐,靠川北的蚕区多为夏伐。年养蚕1-2季。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亩桑园,三亩庄田。△蚕儿不吃五谷草,养蚕先把桑栽好。△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如得“聚宝盆”△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 养得一季蚕,可顶半年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盐县沿袭的是一年五期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生产布局。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环境恶化,养蚕劳动力流失严重。为适应农民对养蚕生产变革的需求,该县1999年停止了早秋蚕饲养,2009年又停止了夏蚕的饲养。这对简化养蚕劳作、减少蚕农从事养蚕生产与从事二、三产业之间劳力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刚  邓志强 《四川蚕业》2013,41(1):46-47
<正>乐至县回澜镇是全县15个重点蚕桑乡镇之一,辖29个村,现有桑园520hm2,351万株,年养蚕8760张,养蚕农户1658户。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减少;养蚕人员老龄化,养蚕缺乏技术,老龄蚕农因视力不佳甚至连眠蚕都难以辨认;养蚕设施配套落后,养蚕粗放。往往出现小蚕钻沙蚕多,从而遗失蚕多,  相似文献   

18.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19.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20.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