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不均衡林业信息文本分类中少数类分类正确率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LM模糊神经网络的不均衡林业信息文本分类算法。在阐述优化LM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取不均衡林业信息文本特征矩阵训练分类器的各项参数,实现对不均衡林业信息文本的精准与快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少数类辨识准确率高,优于神经网络分类法以及SVM算法、模糊神经网络算法,为不均衡林业信息文本的分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福建林业科技》2015,(4):57-63
为解决传统木材纹理分类的准确率低且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BP-DEELM(局部二值-差分演化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的木材纹理分类算法。在阐述局部二值算子(LBP)和差分演化优化极限学习机(DEELM)算法的基础上,使用均匀旋转不变的LBP模式提取纹理的特征值,结合差分演化算法进行极限学习机优化,通过训练得到每类纹理所对应的分类器模型参数,构造分类器,实现了对木材纹理准确高效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BP神经网络,SVM支持向量机等分类算法,该模型的实验误差率为2%左右,准确率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不少物种之间相似度高,视觉差异小,不易区分,导致林业防控人员无法快速准确识别有害生物种类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双线性转换注意力机制网络(DBTANet)的林业有害生物细粒度图像识别方法。【方法】以自然状态下拍摄的60种林业害虫和14种林业有害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平镜像、亮度调节、高斯模糊和高斯噪声等方法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增强,按6∶2∶2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每幅图像缩放至统一尺寸;改进ResNet网络中残差模块,加入深度双线性转换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建立DBTANet-101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利用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3个指标评价不同模型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识别结果。【结果】VGGNet-19、ResNet-50、ResNet-101、改进残差模块的ResNet-50和ResNet-101共5个模型对74种林业有害生物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8.6%、74.9%、76.3%、79.7%和81.1%;在改进残差模块的ResNet-101基础上,增加深度双线性转换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后,74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表覆盖的复杂性,在遥感影像中存在混合像元现象。文中对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梳理,并针对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在林业中的应用做了分类总结。目前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主要有线性、概率、几何光学、随机几何与模糊模型5种,不同模型所需参数与输出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线性混合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有土地利用分类与变化监测、森林灾害监测、稀疏植被探测、城市植被丰度估算、不均匀冠层参数估算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以双条杉天牛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识别其取食声,并对模型的抗噪性能进行测试,以期实现蛀干害虫的早期预警。【方法】使用SP-1 L探头连接NI 9215电压采集卡采集双条杉天牛咬食木段的声音和典型户外环境下的噪声并以音频格式保存。研究选取部分噪声作为加噪音频,以-3 dB至3 dB的信噪比向双条杉天牛取食声中混入环境噪声,生成训练数据和简单测试集,然后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数计算、平均池化3步操作计算音频的平均对数谱,分别设计并训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和传统高斯混合模型,提取音频特征判断音频是否为双条杉天牛取食声。为进一步测试模型的抗噪性能,利用独立划分的加噪音频以-7~3 dB的信噪比向双条杉天牛取食声中混入噪声生成抗噪测试集,对卷积神经网络和传统高斯混合模型的抗噪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在简单测试集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8.80%,较高斯混合模型有0.88%的下降。在抗噪测试集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识别双条杉天牛取食声的整体准确率为97.37%,较高斯混合模型提高6.76%,其中,信噪比为-3 dB时,识别准确率为98.13%,较高斯混合模型提高9.80%,信噪比为-6 dB时,识别准确率为92.13%,较高斯混合模型提高5.67%。【结论】卷积神经网络能有效综合频谱特征,准确判断音频中有无双条杉天牛的取食声,同时,相比高斯混合模型,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在低信噪比下仍能保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取食声识别模型能够适应林木蛀干害虫的野外监测环境,可为隐蔽蛀干害虫的自动化监测和早期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应用阿尔及利亚森林火灾数据,通过Spark MLlib中的决策树算法,提出过滤相关性高的特征参数提升模型性能,对森林火灾进行预测研究。对温度、风速、雨及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FWI)系统中主要指标等特征参数,结合森林火灾的分类情况,使用信息增益标准为Gini的二叉决策树,建立基于决策树的火灾预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预测;提出分析不同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剔除相关性高的特征参数,利用大数据计算框架Spark建立机器学习工作流,将计算相关性的皮尔森系数与决策树分类算法结合了起来,从而优化模型,提高预测分类精度。预测模型改进前,即未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森林火灾预测分类总精度为94.94%;预测模型改进后,即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了相关性较高的特征参数数据,森林火灾预测分类总精度为97.17%,准确率提高了近3%。使用Spark MLlib中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森林火灾预测分类方面准确率总体较高,尤其在将多种数据挖掘算法结合后,模型性能得到提高,预测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通流流量,占有率和速度3个基本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道路交通状态特征辨识方法.利用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算法实现对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结合Bayes方法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进行混合模型的选择.应用北京市实际道路交通流参数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取得一些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特征指标,并就此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搭载普通相机林火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搭载普通相机的林火识别技术,其是一种低成本无人机林火监测方法。本研究以旋翼无人机为载体,通过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院内的两块实验场地(林地、无林土丘)进行点火试验,以机载摄像机拍摄的森林视频图像建立了基于混合高斯背景模型和颜色模型的多级火灾隐患特征验证算法。在同一区域,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无人机搭载普通相机林火识别技术精度进行检验。数据表明,在混合高斯模型得到候选火焰像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设置最优阈值,采用归一化互相关方法设定相似度阈值为0.08,可实现对火焰特征的检测与识别。通过低成本的机载普通相机能较快地识别火灾隐患,降低误检率,可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钟凤英 《森林工程》2004,20(4):28-30
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林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林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和功能模型 ,同时设计了林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林业遥感的树种分类应用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种分类是林业遥感中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林业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都有广发的应用场景。结合2000年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近些年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对多源数据在树种分类的应用加以汇总。从工作流程及相应算法两个角度,基于图像分类与数理统计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解析与比较。面对林业遥感在树种分类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语义分割及实例分割的不同工作思路,对未来多源遥感数据融合获取及硬件处理设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减除(background subtraction,BS)是森林火灾火焰图像中运动像素检测的主要手段,已有文献多采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运动像素检测,然而GMM算法对于背景包含大量运动像素的视频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野外环境的森林火灾视频风吹树枝叶会导致大量的运动像素。为更好地提取森林火焰的运动像素,对36种BS检测算法应用于光照强度变化、树枝叶摆动、相机抖动等多种森林火灾视频进行实验,并选择4种效果好的BS检测算法(高斯平均值背景减除法(DPWren GA)、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DPZivkovic AGMM)、混合高斯背景模型(Mixture Of Gaussian V2)、局部二进制相似度分割背景减除法(LOBSTER))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PWren GA法检测到的前景完整性不够理想,但其噪声点最少,精确率最高。LOBSTER法能最完整地分割出前景。4种算法对阳光强烈的场景和存在树枝遮挡的火灾视频的检测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但对相机抖动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判断随机森林算法在该地区林火预测中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974—2008年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塔河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减少训练样本分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60%的训练样本和40%的测试样本,并且进行5次重复,建立5个中间模型(样本组)。选择在5个中间模型中的3个及以上的显著变量(因子)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2种模型算法在5个中间模型和全样本模型中的预测准确率。此外,还设计了变量交互试验进一步验证相同变量下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日最小相对湿度、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和干旱码3个因子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中均与林火发生呈显著相关。模型拟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在对5个中间模型的预测中,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样本(60%)和测试样本(40%)的预测准确率分别高于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8%和10%左右;在全样本模型的预测中,随机森林算法拟合的准确率为85.0%,而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拟合的准确率为76.2%,二者相差10%左右,与之前5个中间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在变量交互试验中,随机森林算法拟合的准确率为86.0%,而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拟合的准确率为72.8%,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提高了18.1%左右。[结论]日最小相对湿度、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和干旱码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基于气象因子的塔河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研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高于传统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10%左右,具有一定的预测优势和应用价值,可为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预测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处理后的木材端面细胞特征,寻找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提高木材识别准确率,以实现木材高效利用,为珍稀木材种类判别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5种木材(臭冷杉、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鹅掌楸和凹叶厚朴)端面细胞为研究对象,提取多种差异性图像作为数据集,通过图像处理提取特征信息,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AlexNet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根据木材端面细胞区分的差异性,在AlexNet神经网络架构中加入BN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板材识别方法提高木材识别准确率。【结果】将增强后的29 680张图像按7∶3划分,分别保存在训练集和测试集文件夹中,测试样本确定标签后均放入同一文件夹,分别对3种分类算法进行整体批量测试,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测试集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为84.67%, AlexNet神经网络测试集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为88.76%,基于BN算法优化的AlexNet神经网络测试集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为91.15%,识别效果更好。【结论】当样本量充足时,AlexNet神经网络对木材端面细胞图像的分类效果明显优于SVM分类器。基于BN算法优化的AlexNet神经网络对图像线性特征更敏感,保留...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木质材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原料,对其进行正确分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防止在交易时欺诈行为的发生。鉴于常用木质材料分类方法的不足和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困难导致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以超声无损检测手段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ReliefF特征选择和PSO-SVM分类器的木质材料分类新方法。该方法根据接收到的木材超声信号,通过ReliefF算法选取出最有代表的特征,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木质材料的分类效率和准确率。实验表明,基于ReliefF和PSO-SVM的方法能有效解决木质材料的在线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中首先介绍了昆虫数字化分类常用的2种方法:数学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其中数学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22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昆虫的数字化分类,而几何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标记点坐标信息进行分类研究;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推动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方法被广大学者所了解。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林业昆虫的数字化分类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激光波形数据高斯函数分解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利用广义高斯模型函数拟合脉冲波形,并提取脉冲波形重要参数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广义高斯模型能较好地分解脉冲波形,该参数提取方法在分解振幅较高的脉冲波形时鲁棒性较好.该波形分解方法不但能增加点云的数量,而且能增加点云的层次感,同时能提取出激光点云的振幅、距离、脉冲宽度以及背向散射截面等重要的参数,这些特征对后续的地物分类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青梅的缺陷识别检测仍然依靠人工挑选方式来完成,但人工挑选方式受工作经验、劳动强度等因素制约,已经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提高青梅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本试验应用机器视觉技术针对青梅表面的缺陷检测展开研究。通过搭建青梅表面图像静态采集系统,采用图像处理软件HALCON对青梅表面进行了单通道灰度图像提取、图像滤波、灰度二值化及特征提取等预处理操作,实现了对青梅表面图像的去背景化,并利用去边缘法在青梅H通道分量图像中成功提取到青梅表面缺陷。最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青梅表面缺陷检测分类器,并创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青梅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具体选取了348张青梅缺陷图像作为训练测试样本,其中78%的图像作为训练集,22%的图像作为测试集,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对青梅溃烂、伤疤、雨斑缺陷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22%,92.31%,对完好青梅检测准确率为94.44%,验证了将高斯混合模型应用在青梅缺陷检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卷积自编码机的油茶果图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油茶果识别的速度与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卷积自编码机神经网络的油茶果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非对称分解卷积核提高训练速度,以输出端重构输入端的直连训练方式减少信息损失;利用改进的自编码机训练不同颜色通道的图像,随后在共享层中利用金字塔池化算法融合高阶特征,利用softmax算法构建分类器。结合selective-search算法生成候选区域,并对其进行筛选,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设计油茶果果实图像检测器验证算法的实用性。改进算法100次迭代所需时间为166 s,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0.4%;改进模型收敛性能较好,学习能力强,经过10次迭代之后即可达到85%的识别准确率,在样本数目为200的小数据集上可达到82%的识别准确率;同时,检测器的搭建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2 s内即可实现对单张实际图像上目标区域的检测,总体识别精度为87%,使得算法具有一定的实时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与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实用性,可为油茶果图像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业遥感数据集是林草行业开展深度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更是林草资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动态化精准监测的重要保障。文中分析了自然图像和遥感图像数据集建设现状与方法,通过对深度学习算法在林业专题信息识别和分类中最新研究成果的阐述,表明建立林业遥感专用数据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发展经验,提出林草业遥感影像数据集的建设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鸟类影像数据,探讨全域与局域特征融合手段,结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理论,建构鸟类种群识别模型,以期为森林与湿地的监控与治理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首先,依据人类识别物体从整体到局部的生理过程,采用跳跃结构实现物体整体信息与局部信息的交互,该模型主要采用2个模型框架提取鸟类的全域和局域部件特征,并采用跳跃结构,提出融合模块(Fusion block)结构进行特征融合,将全局特征信息传递至局部特征抽取模块。该模型训练阶段需提供鸟类局部的部位标注信息,而测试阶段采用Faster R-CNN模型自动提取其鸟类局部标注信息。其次,探讨不同鸟类局部影像信息对模型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网络分类模型和鸟类数据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该鸟类种群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达90%以上;对于不同的鸟类局部影像信息,其分类精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基于鸟类头部局部影像的网络分类模型总体分类精度最高; Faster R-CNN模型对鸟类局部影像定位精度较高,测试阶段采用人工标注的局部影像标签和Faster R-CNN模型预测的局部影像标签对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差异小;对比Inception-V1、Res Net-101、Dense Net-121以及Bilinear CNN等网络分类模型总体分类精度,该模型总体分类精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对比使用NABirds鸟类数据集的分类效果,该模型总体分类表现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论】该鸟类种群分类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以及有效性,可为森林与湿地的监控和治理提供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