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景观斑块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边缘效应,不同森林景观类型斑块的耦合作用强度不同。为了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需要在景观尺度上开展森林经营研究。以西洞庭湖区为例,运用图论的方法 ,把森林景观斑块作为节点、斑块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作为节点间边权,从而构建该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毁性。  相似文献   

2.
森林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自然、生态、经济价值。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对景观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一些有较高价值的景观正濒于退化、消失,保护景观多样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文章以西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在对森林景观及景观类型多样性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土地类型为依据,对西洞庭湖区的森林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这3个景观异质性参数,对西洞庭湖的森林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获取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基本信息。建立景观类型属性数据库,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景观空间格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综合水平较高的为桃源县、澧县、鼎城区、临澧县、汉寿县,其中最高的为桃源县;综合水平居中的有和洑林场、常德林场、津市市、安乡县、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洞庭农场、武陵区、涔澹林场、贺家山原种场、西湖农场综合水平较低,其中西湖农场综合水平最低。该方法为西洞庭湖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钦廉林场2013、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结合GIS软件,对两期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再利用excel计算所选取的景观指数,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钦廉分场森林景观面积从2013~2019年减少了1 119.35 hm2,景观斑块数增加了7 133个,平均斑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2)钦廉林场2013年、2019年森林景观中有林地为主导景观类型,占比面积分别为73.81%、78.84%,无立木林地次之,占比面积为14.66%,10.13%,其他景观类型占比面积较小。2时期面积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宜林地,斑块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未成林地,斑块破碎度最大的是宜林地。(3)钦廉林场从2013~2019年森林景观类型的比重差异性减小,各景观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01-105
以冀北山区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景观分类的基础上,计算了森林景观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为8类,共235个斑块,斑块总面积为1 634.12hm2,景观斑块分形维数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990 3),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小(1.115 9);景观多样性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8.662 8),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2.143 2);景观优势度指数天然油松林最大,为0.646 7,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小,为0.108 3;景观均匀度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为0.961 7,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为0.531 2;斑块密度天然阔叶混交林景观类型最大(0.312 5),天然柞树林最小(0.118 3)。研究结果可以为景观尺度的森林健康近自然经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慈溪市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对慈溪市山地森林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林、竹林、其它经济林等破碎化程度较高,而松林、阔叶林和具有规模经营的杨梅斑块密度较大,分离度也最小。若进一步加强低效林改造以及无立木林地的生态恢复,森林景观多样性将进一步增加,也有利于该区域森林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运用ArcGIS建立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18个粒度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研究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结果表明:除多样性指数外所研究的指数均对粒度变化具有不同的粒度效应;面积指数体现出无规律性的粒度变化效应,但变化幅度较小;形状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斑块指数、分散指数、分离度、分割度对粒度变化响应相对复杂,其余指数的粒度效应响应曲线比较平滑,呈现出规律性,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本文以林场1∶5万的地形林相图及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森林景观二级分类体系;利用GIS技术,选取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类斑近圆指数、分维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斑块边缘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指数(联系度、聚集度),系统地分析了林场的森林景观格局,以期在此基础上实现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洪田村森林景观结构,以2011年和2016年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洪田村的森林景观格局。【方法】以永安市洪田村2011年实地调查小班数据及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将选取的19个景观指数从内部细化为三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2个最能表征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洪田村的森林景观结构及功能。【结果】1)主成分分析筛选的12种景观指数在其所属类别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在90%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作为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2)洪田村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杉木和硬阔叶树种为主的景观格局占主导优势。3)斑块形状简单抗干扰能力差,景观整体异质性较高。4)灌木林和软阔类树种较低的边缘密度(ED)表明这两种森林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之间的能流、物流交换低。【结论】未来对洪田村进行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着重调整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引进树种(桉树)、灌木林及其他树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发展规律,本研究构建了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杂网络和综合指数法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以广州市大岭山林场216个小班为例,把优势树种和龄组相同的相邻小班合并成景观斑块,构建了小班网络、景观斑块网络,并计算出不同尺度的健康指数。结果表明:小班尺度,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小班分别是139个、44个、20个、11个、2个;景观斑块尺度,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景观斑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5.57%、10.68%、10.13%、2.86%、0.76%;区域尺度,整个区域的森林健康指数为78.62,森林健康等级为健康。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的筛选及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景观尺度上提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从耦合体的构建条件、构建方法和筛选方法上进行论述,并对耦合体内的斑块类型进行统计,结合景观指数对不同类型耦合体进行特征分析:1)结合所需的耦合体数,设定耦合体中受人为干扰较强的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比例为阈值X,设定耦合体中斑块类型数占研究区总斑块类型数的比例为阈值Y。当X等于30%且Y等于50%时,可选耦合体53个,其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耦合体的信息,方法较为合理。2)巨型耦合体主要位于大型山脉或偏远山区,其耦合体内部斑块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弱;微型耦合体则主要集中在村庄或住宅区附近,其耦合体内部斑块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强。3)巨型耦合体各项景观指数均为最优,为最理想耦合体;微型耦合体则较差;大型、中型耦合体处于中间水平,且由于数量较多,应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耦合体的筛选和分析,可为下一步研究耦合体内部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年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类+森林类型+森林龄组"的三级景观分类对保护区分类,使用patch Analyst软件计算15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的森林景观进行了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分析。结果表明:在以阔叶混交林中为基质的保护区内,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区森林林龄景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森林龄组总体是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但均匀度较低;斑块的聚集度指数较大,空间分布接近于团聚分布,说明斑块之间的邻接程度较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管理。今后经营管理中要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尽量减少道路建设和农业耕作等人为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IO.0空间分析模块划分该地区集水区的森林,并通过Frag+stats3.3对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从斑块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其中,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斑块面积、面积比、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软阔混交林是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主要的森林景观类型,是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是硬阔混交林,柞树林,白桦林等,景观资源丰富。该地区景观特征的研究为帽儿山集水区森林景观规划、森林景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改善帽儿山集水区地区森林结构、更好地实现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在景观尺度上提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本文从斑块耦合体的构建条件、构建方法和结果检验进行分析。以常德市河洑林场为例,构建了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耦合体内部斑块间边缘效应强于边缘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强调系统整体性功能,强调景观斑块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土地类型和植被特征划分景观类型,然后运用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并计算斑块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南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共有松林、杉林、栎林、竹林、板栗林和茶园等6种类型。各类型的面积、周长及斑块数都不均衡;松、杉林景观处于主导地位;茶园形状最复杂,而松、杉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梁晖 《福建林业》2023,(4):21-25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2)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3)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一起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高山灌丛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量最少,异质性最低,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优势度大、破碎度低的总体植被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新罗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森林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因子作为主要依据建立分类系统,将研究区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生成了森林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新罗区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研究区景观要素空间格局和斑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多样,丰富度较高。针叶林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组分,是研究区景观的基质。针叶林、非林地和阔叶林景观空间结构复杂,空间拓展能力较强,而灌木林、食用油料林斑块形状更规则,空间结构简单。阔叶林和针叶林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景观连接性较其他类型好。非林地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该类型受人类活动影响频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选取优势树种(组)、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利用ArcGIS,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56 672个空间基本单元,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种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中、小和巨大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91.91%。栎类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景观异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