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分区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省湿地进行全面分析,以流域为单位,以湿地分布特点为基础,结合其自然特征,以及水文和地质特性、湿地功能、湿地保护和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鄱阳湖在全省、全国及国际上的重要性,将江西省湿地分为三个保护区,分别为鄱阳湖淡水湖泊湿地保护区、"五河"下游河湖湿地保护区、"五河"中上游河库湿地保护区。按照各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及现有条件,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辛勇  郭恢财  刘颖  万松贤 《吉林农业》2011,(12):199-200
南矶湿地保护区是鄱阳湖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孕育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保护区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章分析了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威胁,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谈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的湿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茅尾海的自然资源、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研究、履行《国际公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树立中国良好形象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的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需求,加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野生动物的生 存发展和管理需求,为发展物种多样性打下基础。本文将黄河三角洲作为本次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对象,主 要研究的野生动物种群以天鹅为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长期以来该保护区主要栖息的天鹅以大天鹅为主,比较常见 的是秋冬季节,在10 月中旬会陆续迎来南迁大天鹅。2014 年以来,南迁大天鹅数量也逐渐增多,2018 年山东黄河三角 洲南迁大天鹅数量为6559 只,这些天鹅主要在该湿地保护区栖息,且近年来保护区逐渐推出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 工程,先后投资金额达2.35 亿元,进而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和越冬环境,满足野生湿地动物的繁殖 和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5.
甘肃盐池湾湿地种子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查清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种子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特征.【方法】采用实地踏查结合样方调查的方法,选择典型的湿地群落设置样方,对样方内和踏查路线中出现的所有植物个体均采集标本并鉴定,统计保护区内湿地种子植物种类和生活型多样性,确定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结果】该保护区湿地中共有种子植物36科158属366种,分别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80.0%、86.8%和87.4%;菊科和禾本科两个科为优势科,共计48属、116种,分别占湿地种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0.4%和31.7%;单种属和少种属共148属,占总属数的93.7%;保护区湿地种子植物中有地面芽植物197种,占保护区湿地种子植物总数的53.8%;世界分布型23科,占保护区湿地种子植物总科数的63.9%,温带分布型共10科,占总科数的27.8%;温带性质的属有126属,占保护区湿地种子植物总属数的79.7%;中国特有成分匮乏,仅有2属2种.【结论】湿地是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保护区内湿地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该湿地具有典型的高寒草原湿地性质;保护区内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年轻,温带性质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调节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内陆干旱区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北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其调温增湿的气候调节功能是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根据保护区湿地周围3个气象观测点的数据,分析了其调温效应,并通过计算保护区湿地年水汽蒸发和植被蒸腾量,得出每年气候调节功能的价值为3.29亿元;表明保护区湿地在该区域的气候调节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直观的货币价值为正确评价湿地改善小气候的能力、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对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适合保护区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而不适合的管理模式将阻碍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湿地保护区的各种类型管理模式的利弊,根据不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区提出了适合各保护区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2000、2005、2010年为时间点,分析云南省5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格局、构成变化和景观斑块变化,结果表明:哀牢山保护区森林、草地、湿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面积有所减小;无量山、哈巴雪山保护区森林、草地、湿地类生态系统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后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类面积有所增加;澜沧江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有小幅度的减小,草地、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有小幅度的增加,耕地、城镇类的地块面积略有增加;小黑山保护区森林、草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未变。哀牢山保护区有0.6 km~2的耕地转变为森林、0.1 km~2的耕地转变为湿地;哈巴雪山保护区有0.2 km~2的耕地转化为城镇;小黑山保护区有1.8 km~2耕地转变为森林,0.7 km~2耕地转变为草地,森林有0.2 km~2转变为草地、0.1 km~2转变为耕地;临沧澜沧江保护区有0.4 km~2的森林变为城镇,0.1 km~2变为草地,0.8 km~2变为湿地,有0.1 km~2湿地变为森林、0.1 km~2湿地变为城镇。各保护区斑块变化幅度小,破碎化现象不明显。总体来看,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但需加强对耕地、城镇类人为干扰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龙感湖自然湿地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性、确保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挥、促进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湿地保护区工程生态效益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实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为了保护遗鸥的重要栖息繁殖地,我们从“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保护“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水源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进琼  邓茂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4-20245,20255
在正确识别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区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的基础上,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把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与修复对策,提出若尔盖湿地保护区保护工作重点,尽快实施湿地分区对于巨大的碳储存库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乃至对全球环境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舒永培  柳建良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20-222,229
简述了湿地恢复发展概况,分析了广州市海珠果树保护区湿地,并提出其恢复的路径与策略,为海珠区果树保护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向海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是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向海保护区居民和外来人员的生产和生活的不合理性,对向海湿地环境造成很大威胁,耕地开垦规模大导致湿地缩小的同时也造成湿地水资源污染,这对水鸟栖息、繁殖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向海保护区自2016年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向海湿地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向海湿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2000、2005、2010和2016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法对保护区湿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到94.45%,Kappa系数为0.931 2,表明该方法在湿地分类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保护区湿地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6年,养殖池分布面积最大,大部分分布在漳江的南北两侧;护花米草主要分布在漳江南部,少量生长在漳江北部;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漳江南侧,互花米草的东部,漳江北部的养殖池边缘也有少量分布;滩涂与养殖池、互花米草、红树林接壤,分布在漳江两侧。2000—2005年,保护区内的大量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主要是滩涂湿地及其他类型转换为养殖池,变化发生在保护区南部以及中部,另有部分互花米草转换为养殖池,发生在保护区北部; 2005—2016年,互花米草面积迅速增加,主要发生在漳江南部。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气候因素及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面向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湿地生态监测系统,包含监测设备和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可实现湿地生态环境实时连续监测、数据加密上传、在线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发布等功能。同时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研究,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气象环境、水文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环境等进行监测,科研管理人员通过数据管理平台远程访问,可支撑长期监测数据比对分析、湿地环境变化趋势研究,对于保护区湿地科学研究、生态监管、科普宣教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该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本文结合该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盱眙县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根据自然保护区调整准则,于2014年对盱眙县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分区进行了调整:保护区总面积调整为33.41 km2,比始建的少7.59 km2;划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分别为3.52、12.47、11.89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分别为12.63%、44.73% 、42.64%.调整后湿地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并有效减弱了人为活动的干扰,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区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保护区进行了规划,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明确了各功能分区的主要任务,并对保护区如何开发利用提出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