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景观斑块及斑块对的构建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的分类及相同优势树种、相同龄组的相邻小班的融合,构成了森林景观斑块,利用不同类型斑块间的相邻构成了森林景观斑块对。从研究区域中提取10个由闭合廊道形成的封闭区域得知,在西洞庭湖区的森林景观中,灌木林小班融合度最高,松木幼龄林融合度最低,融合比最低的区域,其斑块对最多,更有利于边缘地带物种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景观类型丰富度的提高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森林斑块间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态过程,斑块间通过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耦合维持总体可持续形态,形成“斑块耦合体”。将一定范围内的林分集合(斑块耦合体)作为空间整体,把它看作由处于不同空间的流动镶嵌体,从林分上升到景观层次。把斑块作为空间功能单元,抽象成网络中的节点,斑块间相邻的公共边抽象成网络中的边,构造由若干节点和边组成的“斑块耦合网络”作为“斑块耦合体”的骨架,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具有结构特性。为揭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的复杂特性,本文从常德市桃源县提取了134个不同规模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抽象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从中筛选出23个,通过分别比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与对应随机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的大小来探求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及其与网络规模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度在对数坐标和半对数坐标下的分布特征,无标度特性和网络规模的关系;采用模块度来分析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的社团特性。所研究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小世界特性与网络规模有关;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度分布更趋向于幂律分布,而且无标度特性随着网络节点规模的增大而增强;而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社团特性明显,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普适性的结构特性,且随网络规模增大而增强。而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社团特性常常使得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在面对蓄意攻击时表现出鲁棒性。结合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所代表的斑块信息,为揭示森林景观复杂性、分析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毁性、提出景观尺度下森林经营措施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森林景观斑块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边缘效应,不同森林景观类型斑块的耦合作用强度不同。为了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需要在景观尺度上开展森林经营研究。以西洞庭湖区为例,运用图论的方法 ,把森林景观斑块作为节点、斑块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作为节点间边权,从而构建该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在景观尺度上提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本文从斑块耦合体的构建条件、构建方法和结果检验进行分析。以常德市河洑林场为例,构建了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耦合体内部斑块间边缘效应强于边缘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强调系统整体性功能,强调景观斑块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森林景观内部生物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同的森林景观类型存在生态功能流的传递与交换,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会因为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根据这种森林景观类型在环境适宜性测度上的相互作用的程度,借鉴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提出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研究表明:(1)森林景观在环境资源利用上互相补充、互相干扰,从而衍发耦合.耦合可能会带来系统的进化,产生新的结构与功能.(2)耦合度大小反映了森林景观类型两两之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共生稳定的状态,但只反映整体稳定性效应.其稳定性从森林景观对环境适宜的两个方面来体现,即生态相似性与生态互补性.(3)当某一景观跨越一个渐变的环境梯度时,对耦合度模型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复杂性.(4)由于不同的环境资源使同一森林景观体现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环境资源利用会呈现阶段性的变异,森林景观环境稳定的耦合状态的确切认定存在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的筛选及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景观尺度上提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从耦合体的构建条件、构建方法和筛选方法上进行论述,并对耦合体内的斑块类型进行统计,结合景观指数对不同类型耦合体进行特征分析:1)结合所需的耦合体数,设定耦合体中受人为干扰较强的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比例为阈值X,设定耦合体中斑块类型数占研究区总斑块类型数的比例为阈值Y。当X等于30%且Y等于50%时,可选耦合体53个,其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耦合体的信息,方法较为合理。2)巨型耦合体主要位于大型山脉或偏远山区,其耦合体内部斑块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弱;微型耦合体则主要集中在村庄或住宅区附近,其耦合体内部斑块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强。3)巨型耦合体各项景观指数均为最优,为最理想耦合体;微型耦合体则较差;大型、中型耦合体处于中间水平,且由于数量较多,应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耦合体的筛选和分析,可为下一步研究耦合体内部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慈溪市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对慈溪市山地森林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林、竹林、其它经济林等破碎化程度较高,而松林、阔叶林和具有规模经营的杨梅斑块密度较大,分离度也最小。若进一步加强低效林改造以及无立木林地的生态恢复,森林景观多样性将进一步增加,也有利于该区域森林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景观生态原理阐明了构建森林公园景观斑块、边缘、走廊、本底及其功能,地貌、气候、水、生物、土壤、干扰影响着森林公园的景观多样性;森林公园景观功能是镶嵌斑块物流、能流的源和汇的关系消长结果;同时,文中对森林公园的景观动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斑块边缘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它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显著,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研究的相关领域、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及其意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随着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加深,边缘效应影响范围和深度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将不断促进边缘效应生物机制的研究和发展。对边缘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森林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钦廉林场2013、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结合GIS软件,对两期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再利用excel计算所选取的景观指数,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钦廉分场森林景观面积从2013~2019年减少了1 119.35 hm2,景观斑块数增加了7 133个,平均斑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2)钦廉林场2013年、2019年森林景观中有林地为主导景观类型,占比面积分别为73.81%、78.84%,无立木林地次之,占比面积为14.66%,10.13%,其他景观类型占比面积较小。2时期面积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宜林地,斑块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未成林地,斑块破碎度最大的是宜林地。(3)钦廉林场从2013~2019年森林景观类型的比重差异性减小,各景观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01-105
以冀北山区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景观分类的基础上,计算了森林景观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为8类,共235个斑块,斑块总面积为1 634.12hm2,景观斑块分形维数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990 3),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小(1.115 9);景观多样性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8.662 8),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2.143 2);景观优势度指数天然油松林最大,为0.646 7,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小,为0.108 3;景观均匀度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为0.961 7,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为0.531 2;斑块密度天然阔叶混交林景观类型最大(0.312 5),天然柞树林最小(0.118 3)。研究结果可以为景观尺度的森林健康近自然经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IO.0空间分析模块划分该地区集水区的森林,并通过Frag+stats3.3对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从斑块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其中,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斑块面积、面积比、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软阔混交林是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主要的森林景观类型,是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是硬阔混交林,柞树林,白桦林等,景观资源丰富。该地区景观特征的研究为帽儿山集水区森林景观规划、森林景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改善帽儿山集水区地区森林结构、更好地实现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景观要素分类方法。选取优势树种 (组 )、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强度作为分类因子 ,在GIS技术支持下 ,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 975 7个空间基本单元 ,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 7种景观要素类型 ,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 ,中、小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 90 %。针阔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 ,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 ,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太行山低山麻岩区山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片麻岩山区景观中的本底要素是山场坡面;次生林是唯一的残余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有农田种植斑块、村庄建筑斑块和道路斑块;引入斑块主要有人工水土保持林、一般经济林和高效经济林。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的走廊是沟谷和河道。通过系统聚类,将该区的景观划分为荒山型景观、疏林型景观、经济林型景观、生态经济林型景观4大类。生态经济林型景观的主要斑块是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0%-85%以上,生态协调功能较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斑块优化建设技术主要有高效益无公害苹果园综合建设技术、板栗集约栽培技术、油松营养袋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林优化结构与利用技术、沟谷河道蓄水防洪体系建设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建成了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的生态林景观、经济林型景观和生态经济林景观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景观及其动态研究的4个领域:森林景观管理与景观质量控制、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相互关系、森林景观生态过程模拟模型和决策模型、河岸景观生态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景观的研究基础不足,研究手段、方法相对落后,研究案例和成果有限等。同时,提出了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连接度方法是一种进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定量化评价的较好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中,景观连接度适宜距离阈值是一个关键因素,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景观组分数(NC)、整体连接度指数(ⅡC)以及可能连接度指数(PC)来表征景观连接度以及计算斑块重要性值(dI);预设9个距离阈值,探讨不同距离阈值下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性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的距离阈值以400~600 m为宜。在此距离阈值的约束下分析表明,小型生态斑块对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选取优势树种(组)、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利用ArcGIS,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56 672个空间基本单元,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种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中、小和巨大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91.91%。栎类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景观异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董文君  任鹏  胡丽香 《绿色科技》2019,(16):109-111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中的景观格局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根据河流的流经区域的自然条件、景观空间格局特质等,分析得出了河流的景观格局。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黑河治理河段CAD地形图、谷歌卫星图等,结合现有资料进行了景观分类与制图。基于Fragstats对大黑河的斑块指数和现状廊道格局指数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大黑河的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建立其生态格局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段的景观生态结构与规划布局,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大黑河生态修复规划。  相似文献   

20.
森林景观界面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森林景观界面的概念、由来、分类、结构与功能等进行了介绍与论述,对森林景观界面与边缘效应的关系进行了阐明,特别对森林景观界面的生态过程研究进展作了概括。森林景观界面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研究、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光照辐射与温度、风及其他领域。文章还对森林景观界面的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作了展望:未来的森林景观界面研究将主要聚焦于界面的结构、功能及形成维持机制的研究,景观界面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景观界面的生态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