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2月才被上级部门责令检讨,7月又组织现场鉴定会力捧T优5537"根据今年早稻田间生长表现,明年将把杂交稻T优5537和宜香3003作为当家品种,在全县推广。"近日,在广东省东源县农业局组织的水稻新品种现场鉴定会上,副局长陈振鹏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2.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T优5537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5537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该院育成的T55A与四川省引进的强恢复系R537配制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表现农艺性状优良,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和较抗稻瘟病等特性.2001年晚季,T优5537将进入福建省生产示范.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农场于1999年开始试种T优5537,并与作物科学学院协作进行栽培研究.现将T优553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晚造,揭东县种子站对新引进的T优5537、T优551等杂交稻新组合进行表种试验,比较各组合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T优5537、天优3550较适合在揭东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T优5537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该院选育的T55A,与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恢复系蜀恢537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于2001年早季开始引进试种示范,连续两年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等特点。 一、特征特性 1.产量表现:T优5537于2001年早季,在我县山城、龙山等乡镇多点试种示范,平均单产8.24吨/公顷,比对照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在怀集梁村平原应用一次性施肥技术的生长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怀集梁村平原不同水稻应用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技术的长势良好,产量中等偏上。而不同品种间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各有差异,其中天优998和天优116产量最高,在怀集梁村平原适宜用于"优质高产良种+缓释肥一次施肥技术"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建议重点推广应用。天优368、天优528及T优5537产量也较高,建议选择应用。培杂泰丰、泰丰优368、天优3618品种无效分蘖较多,后期结实率较低,产量较低。华优香占、泰丰优128虽然分蘖数足够,但灌浆期间籽粒灌浆度低,建议在施用缓释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间再增施少量的氮、钾肥。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近年来主栽水稻品种抗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5~2003年采自全省稻田被划分为21个毒性类型的57个菌株,对28个供试材料的苗期进行了抗瘟鉴定,其抗性频率在12.28%~92.98%。其中,中晚稻品种D702优多系、绵5优151和T优5537抗性最强,为高抗品种;优166等6个品种的抗性次之,为中抗品种;汕优70等8个品种的抗性较弱,为中感品种;两优2186等11个品种的抗性很差,为高感品种。进一步对不同系列品种的抗性分析表明,汕优系列品种已几乎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省种子总站合作,用T55A与蜀恢537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中、晚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广,后期转色好,抗稻瘟病,增产潜力大,深得农户青睐。  相似文献   

9.
<正>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4期超级稻先锋组合"隆两优97"再创新高!组织专家实地测产,取得667平方米产量714公斤的骄人成绩。2014年9月20日,隆回县农业局组织了相关专家组,对位于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隆两优97"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专家组全面考察了3.5公顷的"隆两优97"示范现场。试验田成功闯过了前期的46天无降雨干旱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10月16日发布《关于停止推广部分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公示》,拟停止推广国家审定的129个稻、玉米、棉花、大豆品种。其中:水稻品种56个,分别为新优赣22、华优桂99、协优1429、汕优448、博优938、博Ⅱ优213、旱稻277、郑旱2号、T优5537、常优1号、皖稻54、辽旱109、金优18、D优363、协优5968、丰优416、湘早143、Ⅱ优363、协优9019、绿优1号、玉香88、津原85、沈稻5号、郑旱6号、京福1优527、丰富占1号、振优998、先农1号、益农1号、G优802、三香优410、K优52(皖稻  相似文献   

11.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育成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在邵武市肖家坊等地制种18.9hm^2,平均制种单产3.05吨/hm^2,最高制种单产3.65吨/hm^2,通过两年在烟后制种实践,现将该组合的烟后制种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日,重庆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市种子站和酉阳县农业局承担的水稻T优300示范片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该县铜鼓乡清泉村的8hm^2T优300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了706.6kg。  相似文献   

13.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针对龙特甫育性不稳定性进行遗传改良育成的新不育系T55A与蜀恢537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和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1999年平均单产(指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3.59.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4.05%;2000年平均单产458.7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  相似文献   

14.
<正>本报讯今年10月10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900"高产攻关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宣告我国超级稻"吨粮田"诞生。今年,新洋丰肥业推出超级稻专用肥,在超级稻试种区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推广,用于超级稻种植。从收获测产情况来看,普遍高于农业部设定的超级稻预期产量。表明洋丰超级稻专用肥与超级稻"吨粮田"同步通关。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1026.70公斤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10日在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对102.6亩杂交稻"Y两优900"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最终确定百亩片平均亩产为1026.70公斤,这意味着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09,(7):48-49
<正>虽然,去冬今春安徽省天长市张铺镇油菜种植遭受特大干旱和冻害,但该镇万亩杂交油菜示范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皖油25、核优56却获得了大丰收。近日,安徽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示范区油菜进行现场测产,结果表明,"皖油25"667米2产208千克,"核优56"667米2产227千克,较非示范区平均增产20%~30%。仅核优56一个品种,每667米2可为农民增产增收259.6元。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去冬今春安徽省天长市张铺镇油菜种植遭受特大干旱和冻害,但该镇万亩杂交油菜示范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皖油25、核优56却获得了大丰收。近日,安徽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示范区油菜进行现场测产,结果表明,"皖油25"667米2产208千克,"核优56"667米2产227千克,较非示范区平均增产20%~30%。仅核优56一个品种,每667米2可为农民增产增收259.6元。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10月10日在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试验田对杂交稻"Y两优900"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最终确定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为1026.7千克,这意味着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从2000年第一期目  相似文献   

19.
事件     
<正>超级稻亩产破900公斤9月18日,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农业部专家组对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2号"公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按照科学、严谨的程序,随机抽取的三块地收获的毛谷经烘干除杂,按标准含水量折算后,分别折合亩产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经过认真、细致地收打、测算,19日,农业部专家组正式宣布,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2号"百亩方平均亩产926.6公斤。亩产破九百大关标志着原计划2015年实现的超级稻第三期攻关目标在今年首次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为加快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尽快改变"川米不优"的局面,2014年四川省农科院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川米优化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旨在充分利用四川省农科院近年育成的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扩建优势基地,创新机制模式,创建和培育优米品牌。近日,农业部及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在汉源、米易、金堂、叙永、射洪、崇州、南江等核心示范片进行了现场实测验收,展现院良种、良法、良态、良制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