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北方地区刺参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户对大规格苗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刺参控温育苗应运而生,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亲参的培育技术.在此,笔者将利用海带育苗池进行刺参亲参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是指从亲参的选择、运输、蓄养、诱导排放精卵、授精、幼体培育至成为种苗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亲参的选择、亲参的运输、亲参的蓄养、产卵与孵化及刺参的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介绍,此技术方法仅供刺参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一、亲参的选择1.抓捕时间的选择辽宁地区刺参的自然成熟时间是每年的5月中下旬,具体情况要看水温的回升状  相似文献   

3.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功突破,从亲参选择、性腺发育规律,产卵、受精的技术处理到刺参幼体各发育阶段及稚参培育的技术措施及饵料种类的最佳选择,培育水环境的理化因子对幼体、稚参的影响,幼体及稚参病害防治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刺参的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稚参、幼参度夏期间,因培育水温过高而导致成活率大大降低;成体参养殖也因水温高而进入夏眠,夏眠期间减重率高达30%-40%。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利用海带育苗废水及深井水进行刺参工厂化养成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刺参养殖技术之二 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的池塘养殖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而给苗种生产带来巨大商机。许多育苗厂家利用对虾育苗池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影响,产量一直不是很稳定,给刺参的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刺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亲参的采捕及蓄养l.夏至前后,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个体较大、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运输时应注意避免参体挤压,并防止高温,可选择在早晨或晚上运输。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蓄养的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掌握在16℃~18℃。亲参…  相似文献   

6.
刺参养殖被业内人士称为海水养殖的第五次浪潮,据统计,山东省的养殖面积达36万亩,年产值70亿元人民币。如何使这个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刺参原种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保证亲本质量山东省威海刺参原种场每年向各地提供育苗亲参1.5万尾~2万尾,基本满足了胶东半岛刺参人工育苗的需求。为了保证亲参的种质纯正,原种场专门建立了亲参暂养育肥区,每年有计划地从刺参自然保护区捕捞体重300g以上的个体做预备亲参,然后将其投放在暂养育肥区进行育肥促熟。亲参暂养育肥区建在近海内湾,面积30公顷,水深3m~8m,底质为沙泥和砾石底,大叶藻、马尾…  相似文献   

7.
刺参升温育苗技术就是利用冬季参苗越冬的机会,同时升温培育刺参种参,让种参提前成熟产卵,比正常自然产卵早2个月左右。这样做有多种好处:出苗早,参苗“小白点”的销售价格高,市场销售快;自留参苗养到秋季,参苗的规格大,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搞好刺参的升温育苗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对刺参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所需的参苗大多是从育苗室培育出来的,育苗室培育出的参苗多数经过室内越冬,其具有成本高、培育时间长的缺点。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中培育刺参苗能充分利用养殖池水域的有效空间,实现立体利用水面(上有参苗、下有成参),达到了刺参养殖池增产、增收与资源节约的目的。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天然饵料充足,节省饵料、节省能源、不使用药物,培育的参苗健壮、抗病能力强,用于养殖成活率高,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且参苗出售价格高(比室内培育的参苗价格高10%~15%)。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刺参入工育苗生产应把握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亲参的来捕与暂养1.亲参的采捕:山东沿海刺参的繁殖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1:句.水温在16-17C范围内。亲参的来捕应在上卵前7一叫0天进行。选择体长20厘米,体兼250‘E以l:,性腺饱满.树技状生殖腺直径在1.5毫米个有成熟未排放的个体做亲参。采捕的亲参应避免接触油污与机械碰撞。2.亲参暂养:来参采捕后,应尽量减少干露时间。移入提前准备好的1入池水中,亲参暂养密度一般为20-30头/m’c为保持水质清新,暂养期间应微里充气,不需投饵,每日早晚各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刺参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户对大规格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刺参控温育苗应运而生。控温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种参的培育促熟技术,目前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一直不太景气,我们利用公司鱼场空闲的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及养殖废水进行刺参种参的培育促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刺参育苗近几年发展很快.但稚参阶段成活率普遍不高.更有不少场家疏于管理,导致稚参患病甚至全军覆没.现总结出稚参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刺参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解决近海增养殖刺参苗种需求,笔者于1999年利用养鱼用的塑料大棚,进行了刺参入工育苗的研究。在600m3水体中共育出幼参500万头,平均每立方水体出幼参8000多头,最大体长达scm。下面将试验步骤及效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l.材料大棚概况:大棚总面积2000m’,棚身由钢筋架构成。棚北面与地面平行,南面和拥项最内层是白塑料,中间是黑塑料,最外层由草帘遮盖,然后用绳索固定。大棚顶部上方开0‘5m2见方透风口20个,可随时关闭。育苗设施:植物饵料保种室20m‘,三级藻种培育他100m’水体,高位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幼参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稚参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利用育苗场闲置的扇贝育苗车间,进行稚参培育,通过控温经6个月左右的时间,稚参体长达到3cm以上,成活率可达90%。一、设施与设备条件1.扇贝育苗车间背风向阳,采光效果较好,车间顶部用无色透明的无滴塑料薄膜封顶,再加盖草帘,用以调光、控温。2.车间内共计2排水泥池,每排26个,每个池子面积为20m2,池深1.5m,有效水深1.3m~1.4m。池底铺设旧扇贝笼作附着基,扇贝笼直径0.3m,长1.5m,10层/笼,层间距15cm,扇贝笼排列成行,行间…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生产中,因稚参成活率低而导致育苗失败的现象屡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人工育苗的实践,分析了影响稚参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12日,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刺参中国与韩国种群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了威海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研究确立了不同种群亲参同步促熟、正反杂交以及杂交稚参培育等技术。与中国刺参种群自交相比,杂交参苗平均重量增加了23.4%~27.6%,成活率提高了23.4%。同时杂交参苗的体壁厚、生长快、抗病力强,显示了杂交苗的优势。该课题的研究成功,可为广大养参户提供优良杂交海参品种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9日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为省级海参良种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虾育苗室进行刺参人工育苗近几年开展得很好,既解决了近海增殖放流和虾池养殖刺参的苗种需求,又提高了对虾育苗室的利用率。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现将利用对虾育苗室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归纳如下:一、设备条件育苗设备:10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一座件地水体20-50m’,水深1.5一回.8刘;植物饵料保种室、100Ill’水体植物饵料培育室;沉淀油厂亩左右);高位水池(500m〕;沙滤罐及进排水系统等。上述设备都是一般对虾育苗室所具备的。需折叠式塑料附着基8000-ic000串,规格为25X25cmZxlo片O二、理化因子水温:15-26…  相似文献   

18.
1亲参的选择 1.1亲参的选择 池塘养殖的刺参与自然野生刺参质量并不相同,最好选择池塘养刺参,因为它发育较同步,比较肥满。首先皮肤无损伤,未排脏,其次个体大小在250~350g2.间。性腺指数是刺参性腺发育程度的主要指标,占体重15%以上;体壁指数是亲参肥度的主要指标,占体重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刺参优质苗种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刺参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试验.从不同地理群体的亲参中选择健壮个体进行群体间杂交,再对杂交后代进行严格挑选和强化培育,获得的参苗品质优良,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采用刺参的高强度选择培育技术可以实现刺参的提前繁殖提早出苗,延长刺参在一年内的有效生长期,从而缩短养殖时间,增加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