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乌桕流蜜期,有蜂30群,116框,取蜜6次,总产蜜1,358斤,全场蜂群平均每群产蜜45.3斤,每框产蜜11.7斤。在流蜜期划分两组采蜜:一组处女王群,二组老王群或双王群。采蜜结果,处女王群比老王群的产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崇庆县五江人民公社养蜂员丁治高,在1958年饲养8群(越冬蜂10框群)中蜂,到10月底为止,繁殖发展到16群,增加了一倍,比当地繁殖高出半倍。采蜜2,495斤,平均每群采蜜312斤,比当地一般采蜜量高出262斤,与一般意蜂平均产蜜100斤相比,高出212斤。另外;还产蜡15.5斤,平均每群产蜡近二斤。这8群蜂,产  相似文献   

3.
我场试验组紫云英蜜期期初的生产基本情况是蜂47群,计265脾平均群势为5.5框蜂,蜂王75匹(内包括28个双王群)。(一)生产成果①本期共产蜜3,339斤,以基本群计算平均每群产蜜71.1斤,完成规划(2,000斤)的167%。②造脾850张以基本群计算平均每群造脾18张,完成规划(600张)的141%。  相似文献   

4.
崇庆县位于川西平原都江流域,是个平壩多,山区少,兼有丘陵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养蜂的好地方。 1959年蜂群从1,630群(8151框)发展到4,051群(20,258框),共取蜜214,992斤(不包括饲料蜜15,000斤),平均每框取蜜26.4斤,增殖1.48倍。如安阜公社养蜂埸,本国蜂从121框发展到750框,取蜜7,693斤,产蜡133斤,创造了每框取蜜64斤,产蜡1.1斤,繁殖4.5倍的高产事迹。廖家公社意大利蜂从207框发展到840框,取蜜11,178斤平均每框取蜜54斤,繁殖3倍。特别是大划公社五四蜂埸,在  相似文献   

5.
一、丰产情况1958年购入蜂种15群,当年繁殖到42群,采商品蜜1,000斤,储备饲料蜜500斤,造脾550张,产蜡30斤。1959年出窖时42群蜂,每群平均5.5框,繁殖到168群,峰群增加3  相似文献   

6.
春桂花     
春桂花(野桂花、细叶茶),丰令木,贵州省锦屏全县均有分布。株高0.7——5米,一般2米左右;花期为元月下旬至三月中旬,约50天;产蜜量,每群中蜂以8脾计算,每次取蜜12斤,每个花期平均取蜜三次,每群产蜜量为30斤左右。蜜呈白色,具芳香味,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养蜂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远远赶不上国民經济迅速增长的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蜜、蜡的产量,是养蜂工作者的艰巨任务。一、养蜂生产的潜力很大。一般外来种蜂每群年可产蜜四、五十斤,蜡一斤左右(包括造脾);改良后的本国蜂,群产蜜三、四十斤,蜡一斤左右。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各地創造了  相似文献   

8.
喀意×意杂交的蜂王个体大,腹部呈黄色,有较宽的黑环,行动稳重,产卵率高。早春比意蜂繁殖快,又能维持大群,产浆量、产蜜量比意蜂高。去年八月在内蒙通辽地区采葵花蜜源时,原意群5—6天蜜成熟;而喀×意和喀意×意群仅4—5天蜜就成熟而且贮蜜量、成熟度都高。平均每群取蜜120斤,比意蜂群高30%左右。但喀×意杂交群产浆量低。本地有两户饲养退化、混杂的蜜蜂,平均每群仅取蜜20—30斤。要想蜂产品获高产,必须进行蜜蜂换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在1967年开始养蜂的,当时只有12群蜂,目前已发展到110群。七年来共向国家交售商品蜜38,100斤,蜂王浆261.9斤,生产蜂蜡306斤,总收入达八万余元(包括蜂群增值)每年每群平均向国家交售商品蜜120.5斤,等于全县同期平均每群交售商品  相似文献   

10.
大划公社五四养蜂场,1959年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养蜂生产取得了丰收。全场由年初的265框(53群)发展到936框(187群),取蜜13,550,平均每框取蜜51斤。其中75框本国蜂取蜜8,180斤,平均每框取蜜109斤,产蜡1.36斤,繁殖7.2倍,与本场意大利蜂比较,产蜜量高3.5倍,繁殖高9.7倍。加强党的领导勤学苦钻在以粮为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公社把养蜂作为多种经营中重要的门路之一。在1958年11月间,由社员自动把私养的71箱本国蜂折价入社,成立了养蜂场。为了把养蜂生产搞好,公社党委派了五个青年小伙子来管理这些蜂群。论心情,都很乐意,  相似文献   

11.
(一) 湖南沅陵县是一个山区,蜜源丰富、群众有养蜂习惯,但是过去都是饲养在圆桶仓内、柜内,繁殖慢,产量低。如双桥徐明德是一个有旧法养蜂经验的人,1954年用圆木桶养蜂4群,到1957年在三年对间只增加4群峰,每群产蜜还不到20斤。全县在1949年约有3,000群蜂(本国蜂),到1957年止由于沿用旧法饲养,8年多时间只发展到13,000群,每年平均增长4.2%,每群产蜜不到10斤。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蜜蜂折价入社,变私养为公养,改变了生产关系,养蜂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解放,进行养蜂技术革  相似文献   

12.
一、中蜂新法饲养的好处1957年全国养蜂座谈会肯定了中蜂应有的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种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部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下,相继召开了广东省从化县和四川省崇庆县的新法饲养的现场会议。几年来通过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中蜂采用新法饲养,蜂群和采蜜量都有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千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量2万斤左右,平均每群不到10斤,1957年采用新法饲养以后,蜂群和采蜜量逐渐上升,到1963年蜂群发展到6千多群,蜂蜜产量已达到60万斤,平均每群接近100斤。  相似文献   

13.
遵义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蜜源植物丰富,群众有养蜂习惯,但因过去多系木桶、竹笼饲养,产蜜量低,一般每群平均在10~15斤。1964年初,地区曾在正安县举办了中蜂新法饲养训练班,为社、队培养了第一批集体养蜂员。当年收到良好效果,队办蜂场18个,新法饲养中蜂761群,群产蜜量平均50~70斤,比旧法饲养提高产蜜量5~7倍。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几年来,地区先后举办新法饲养训练班和现场会8次,为社、队培训养蜂员450多人。通过以点带  相似文献   

14.
把土法饲养的中蜂,改为活框蜂箱饲养,不仅可以提高蜂蜜的产量,又能有效的提高蜂蜜的质量。湖北省的通山、崇阳两县,采用新法饲养的中蜂,一般产蜜量都在百斤以上。通山夏铺公社水秀大队一生产队胡红日,用新法饲养的两群中蜂,在1979年产蜜250斤,交售200斤收入180多元。社员严庆武养蜂4群,收蜜450斤,交售350斤收入300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桐庐县窄溪养蜂场,由于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战胜了各种的自然灾害,使1963年的养蜂生产获得了丰收。1963年早春核定意大利蜂196群(362.6框、229只蜂王)到荞麦期结束,蜂群发展到547群(1920框、551只蜂王)蜂群增殖5.4倍。全年采蜜58,256.6斤,平均每框蜂产蜜160.66斤。产蜡162.4斤,平均每框0.44斤。造脾3,636张,平均每框10张。生产王浆31.4斤,蜂毒75斤,蜂胶300克。全年产值达70,507.97元(包括蜂群增加价值23,364元),除了开支,纯收入达到36,849.29元。平均每个养蜂员生产达3,525.4元,比1962年增加56%。该场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高产指标高产群为5群(50框蜂,10只蜂王)每群产蜜(包括饲料)1,000市斤。每群增殖20倍(以10框定群,为20群)每群修巢脾200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县国营双芫林场养蜂场,由于大搞抗病育种工作,已全面控制了中蜂幼虫病的为害,出现了蜂群大发展,产量大提高的新气象。该场蜂群由1975年冬的27群(45框蜂),到1976年秋季发展到66群(280框蜂),产蜜量由240斤,提高到1948斤(仅1976年夏蜜产量)。蜂群数和产蜜量分别比1975年  相似文献   

18.
广东河源县锡场公社的养蜂生产,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颁导下,发展得很快,1962年全公社只有1.301群中蜂,1963年就发展到2,566群,蜂群增长近一倍,产蜜810担,比1962年的210担增长3.8倍,到1964年上半年,全社蜂群发展到3,049群。养蜂人员由1963年的35人扩大到168人。1964年乌柏流蜜期,虽因连天大雨,只摇了两次蜜,共收蜂蜜260担,平均每群产蜜量仍达8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春蜜大丰收     
江苏吴县各养蜂场在1959年分蜂、取蜜、产蜡三高产的基础上,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0后春季养蜂生产取得了特大的丰收,全县16个养蜂单位2,180群蜂,到5月5日为止,已生产蜂蜜130,800斤,平均群产60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接近1959年全年的总产蜜量,并且分蜂500多群。其中以县  相似文献   

20.
一、回顾与展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蜂群每年平均递增5%,蜂蜜产量每年平均递增3.9%。根据这一平均递增比例,每群蜂平均按年产蜜24公斤计算,预测“七五”后三年蜂群和产蜜的发展趋势:1988年蜂群将达到716万群,产蜜17.27万吨;1989年蜂群将达到752万群,产蜜17.95万吨;1990年蜂群将达到790万群,产蜜18.65万吨。我国的蜂蜜销售市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国际市场。随着世界天然保健食品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蜂蜜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世界各国各地区蜂蜜进口量目前每年共有25万吨,价值2.5亿美元。我国近几年出口蜂蜜每年在五万吨左右,每年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