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长瓣短柱茶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瓣短柱茶施肥研究初报*洪顺山翁月霞杨婉琴庄珍珍关键词长瓣短柱茶施肥肥料配方长瓣短柱茶(CameliagrijsiHance),俗名攸县油茶或薄壳香油茶,是个珍稀油茶物种。原野生,现只在湖南攸县有较多的分布和栽培,浙江有少量引种。由于其具有抗病、早实...  相似文献   

2.
高保健油料新树种——长瓣短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特有的渐危物种长瓣短柱茶Camellia grijsii Hance(前称攸县油茶C.vuhsienensis Hu,俗名野茶籽、薄壳香油茶),是山茶属Camellia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湖南群众首次发现的野生木本食油新树种。它异花授粉,春花秋实,花大洁白,株型紧凑,耐寒耐瘠薄,特别是对引起普通油茶C.oleifera Abel.  相似文献   

3.
油茶12个物种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个油茶物种进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诱导率较高,在40%~70%之间,其中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70%。红皮糙果油茶、广西糙果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攸县油茶花药褐化较严重。继代培养中6-BA和KT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的愈伤组织均增殖较好。油茶花药培养应以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作为进一步试验的基本材料,开展下一步的愈伤组织增殖和脱分化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遗传距离较远,各自聚类显著,因此香花油茶不属于参试的5个山茶物种;其中与窄叶短柱茶的亲缘关系为近,遗传距离偏小,但遗传距离也远大于种内差异,且形态特征与窄叶短柱茶最为接近,推测香花油茶可能是山茶属短柱茶组1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5.
野生油茶物种,是指处于野生状态的山茶亚属(Subgen.Camellia)各组的植物种类。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在贺县初步鉴定有6个种。它们分别为短柱茶、红紫花短柱茶、窄叶短柱茶。小果短柱茶、南山茶和糙果茶。现将其形态特征分别简单描述于后,供参考应用。显然,各地野生油茶物种的发现,这对研究我区油茶物种的分布和起源,和进一步培育良种与栽培,扩大木本油料植  相似文献   

6.
短柱茶属山茶科条属,经中山大学生物系张宏达教授鉴定,学名Cameliiabrevistyla,群众习称米茶籽。作为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地县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在本地重点产区,享有比普通油茶、江西小果油茶更高的声誉。米茶籽分布于我县幕阜山下,  相似文献   

7.
对长瓣短柱茶的选种、播种、苗期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详尽的阐述,为长瓣短柱茶良种壮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长瓣短柱茶种子油及其它木本食油经酶解处理后,以适当比例加入MEM2培养液和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测定各油组细胞膜过氧化脂质水平,细胞培养传代数,细胞生长速度变化,细胞贴壁能力和细胞外观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长瓣短柱茶种子油具与橄榄油相当的延缓细胞衰老效果,其第46代细胞的细胞膜过氧化脂质的积累显著低于普通油茶油,长瓣短柱茶油非皂化成分,三油酸甘油脂组。  相似文献   

9.
<正>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的物质基础。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为植物品种的进一步改良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比如有着近千年栽培历史的山茶花,培育了许多花色品种,但唯独还没有开黄花具香味的品种。开黄花的野生金花茶和具香味的长瓣短柱茶(攸县油茶)的发  相似文献   

10.
威宁是贵州的高寒山区,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我们在该县的新华公社青山梁子(海拔2400米)和白磨公社的马垞子(海拔2500米)两地采到一种野生油茶,经李永康付教授定名为威宁短柱油茶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又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确认,并归入他的短柱茶组SecT.brevistyla chang SecT.n。根据我们初步野外调查和定株(15株)观察以及室内鉴定分析,咸宁短柱油茶具有垂直  相似文献   

11.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油茶组(Camellia Sect.Oleifer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全国14个省(区),种植面积达300万hm2.茶油为油茶组多个树种种仁油的统称,其中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最为常见,其次是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和短柱茶(C.brevistyla)等.  相似文献   

13.
1977年11月,我们在贵州省高寒山区威宁县(新华公社青山梁子海拔2400米,白磨公社马坨子海拔2500米)发现一种野生油茶,经李永康副教授定名为威宁短柱油茶(CareelliaWeiningensis.Y.K.Li.sp.nov),又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确认,并将其归入他的新组一短柱茶组(Sect brhvistyla chang sect.n). 根据野外调查、定株(15株)观察及室内鉴定分析,我们认为威宁短柱油茶具有垂直分布高、抗逆性强、早熟、质好的特点,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对 7 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林内的害虫进行诱捕,掌握试验林内 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油茶林内诱捕到了茶黄蓟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八点广翅 蜡蝉 Ricania speculum、东方丽沫蝉 Cosmoscarta heros 和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4 种油茶害虫。而 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 2 种黄板在诱捕茶黄蓟马、八点广翅蜡蝉、东方丽沫蝉和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上没 有显著差异(P>0.05)。岑软 2 号油茶 Cengruan 2 林内诱捕的茶黄蓟马数量较陆川油茶 C. vietnamensis、 博白大果油茶 C. gigantocarpa、岑软 3 号油茶 Cenruan 3、越南抱茎油茶 C.amplexicaulis、南荣油茶 C.nanyongensis 多,达到了 1 502.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而普通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黄蓟马数量 较陆川油茶多,为 1 141.6 头 / 板。诱捕数量最少的为陆川油茶,为 173.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八点广翅蜡蝉较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岑软 3 号油茶和越南抱茎油茶多,为 6.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东方丽沫蝉的数量较越南抱茎油茶和南荣油 茶多,为 10.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的数量较博白大果油 茶和南荣油茶多,为 9.2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彭水县红花油茶品种资源状况。对多变西南红山茶和西南红山茶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多变西南红山茶果径和单果重均较西南红山茶大,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在0.09~0.80 kg/m~2,较西南红山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1.8~2.9 kg/m~2)低。西南红山茶平均鲜出籽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高26.7%,平均种仁含油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约低10%。多变西南红山茶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平均为129.8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为170.0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61.1%和110.9%;多变西南红山茶β-谷甾醇平均值为150.0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值为314.6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18.9%和149.3%;多变西南红山茶和普通油茶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不大,西南红山茶维生素E含量较普通油茶偏低。  相似文献   

16.
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在果实、叶和花性状上的变异极为丰富,每500 g鲜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76.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31%);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叶和花性状;果纵径和果横径与叶长、叶周长和花冠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农家品种宜春白皮中籽表型性状的总变异程度高于龙眼茶、羊屎茶和珍珠茶。利用25对AFLP引物组合在4个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中共扩增出9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75.7%;羊屎茶与宜春白皮中籽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98 2),龙眼茶与普通油茶的相似系数最小(0.558 1)。AFLP标记和表型性状的聚类都可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分开,但对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归类并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薛海兵,李玉善(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不仅含油率比普通油茶高出5%~10%,同时,其花大红艳,初春开花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们于1978年3月从浙江、云南引...  相似文献   

18.
<正> 为培育生育期短、抗性强、经济性状良好的油茶品种和了解油茶物种的遗传性和变异关系,我们于1972-1978年进行了油茶有性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亚林所油茶原始材料圃。选10年生普通油茶(C. oleifere abel)、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浙江红花油茶(C. cheki-angolosa)、茶梨(C.octopetala Hu)、小果油茶(C. meiocarpa Hu)、越南油茶(C. Vieta-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雪峰山区分布着山茶属物种较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皱果油茶、小瘤果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西南红山茶、西南白山茶等。开发乡土资源,选择性状优良的种或类型,对增加油茶种质资源,发展油茶生产,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73年,据辰溪县同志介绍,苏木溪公社林场有一种春天开红花的油茶。1975年8月我们到现场调查并挂勾收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