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产生深远影响,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增加了农地流转的意愿,非农就业收入越高农地流转期限越长,非农就业时间越长促进大规模农地流转,有利于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建立高效农地流转纠纷处理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市场的规范。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调研结果论证非农就业有利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在另一方面也对农地质量产生了一些负外部性。通过走访调研和信息数据采集,探寻农地流转过程中影响农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承包期的长短和相关的政策是影响农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农户自身农地保护意识、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农地流转的规模也会对农地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农业经济外部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地流转的必要性更为突出,如何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创新农地流转模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从农地政策沿革、法律法规规范化、土地收入功能、土地预期功能、中介服务市场和农户微观主体差异六个方面论述了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农地流转因素进行归纳,以期对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是衡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用于考察经济发展中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我国31个省区1999-2008年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我国农地流转的综合效率波动不大,基本保持在0.7~0.8左右的评价效率水平.从综合效率的构成来看,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地流转效率的波动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变化引起的.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区数量明显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的省区数量,但达到纯技术效率最优的省区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同省区在不同年份中均存在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过度,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可以通过投入数量、投入结构和产出数量等方面的适度调整来提升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农地产权制度模糊不清的情境下,农地流转和契约稳定性对土地质量改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该文利用OLS模型及762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与土地质量改善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摊薄保护性投资成本,促进农家肥投资;2)与自有地相比,租赁地抑制农家肥投资;3)流转租金越高,越有助于及时收回保护性投资成本,促进农家肥投资;4)农地流转获得村集体批准或备案,促进农家肥投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质量改善收益大小取决于经营规模,而收益可得性取决于地权稳定性。因此,应完善农地确权改革配套措施,强化农地确权政策执行监管;规范农地租赁契约及其条款,积极培育农地租赁市场;充分发挥村集体及其领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评价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选取重庆市荣昌县农地流转典型区域,结合实地调查和能值分析方法,分别以普通农户和经营大户的投入和产出表征农地流转前后的农业生态系统投入和产出,对研究区农地流转前后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后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购买能值投入较流转前减少70.48%,能值产出增加2.15%。这使得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由农地流转前的0.01增加到流转后的0.04,提高了300%。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是单位投入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可更新系数小于系统可更新系数的单项投入来讲,减少其投入量能够使系统的环境负载率降低;对于可更新系数大于系统可更新系数的单项投入来讲,增加其投入量能够使系统的环境负载率降低。但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单项投入的变化均使得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其中,人力投入大幅度减少,电力柴油等投入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因此,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由农地流转前的0.12增加到流转后的0.65,提高441.67%;可持续性指标由流转前的0.08降低到流转后的0.06,生态可持续性降低25.00%。研究发现,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过,种植结构调整高附加值化和高产量追求,导致农药化肥等购买资源大幅度地增加,加剧了农业生态系统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农业集约化发展方式的选择。为此,国家在引导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体系中需对此给予指导并施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Engine的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土壤资源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为例,采用Geodatabase模型和Access数据库分别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结合ADO.NET技术,基于ArcEngine 9.2组件在VS 2005.NET环境框架中设计和构建了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图层管理、数据管理、输出管理、空间分析、专题评价等功能模块,对陕西省土壤信息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对农用地流转提出的迫切需求,而现阶段我国农用地流转率普遍偏低。因此,研究制约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是促使农用地流转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从农用地流转中的农地产权问题、农民意愿、劳动力转移情况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农地流转中农户的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解放剩余劳动力,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模型对河西走廊农地流转中农户的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河西走廊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具有普遍的农地流转意愿,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流转方式对农户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差异;(2)农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3)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均有差异,家庭状况与资源禀赋对转入及转出影响较大,且两者呈相反趋势;(4)农户个人特征中仅文化程度因子有显著影响,农地的重要性对农户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贯穿我国几千年发展史,虽然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但是仍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得农地流转市场无法正常运转。邳州市是江苏省的文明起源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该地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流转现状及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涉农问题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地整理土方工程量计算及调配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GIS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文探讨了GIS技术支持下格网法在农地整理土方工程量计算和GIS技术在土方调配中的应用研究,并运用ArcGIS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安徽省郎溪县农地整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调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最后讨论了GIS在土方工程量计算及调配中应用前景、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所进行的耕地分等工作过程较为繁复,并且至今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无一个好的的指导操作规程。针对此情况,根据现有的结论性的资料,在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县级水平上建立起了一个在理论上更符合土地实际情况和更能反映农业生产实际的三级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也为县级耕地分等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能切实将其分类结果应用于耕地分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以陕西省洋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很合理,未利用土地面积过多;(2)从坡度和海拔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耕地、园地、建筑用地均集中在坡度小于8°、海拔小于800 m的区域,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大,土地利用类型逐渐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农村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以西南山区丘陵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SPSS聚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影响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对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分区优化。(1)通过单因素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综合适宜度0~45.52,其中高度适宜性区域面积占兴义镇土地总面积的25.16%,中度适宜区面积占29.49%,低度适宜区面积占29.09%,不适宜区面积占16.26%。(2)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了4个类型区域:即适度挖潜区、重点发展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各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113.30,188.59,104.01和41.72 hm2。(3)针对各类型区的具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所进行的耕地分等工作过程较为繁复,并且至今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无一个好的的指导操作规程。针对此情况,根据现有的结论性的资料,在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县级水平上建立起了一个在理论上更符合土地实际情况和更能反映农业生产实际的三级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也为县级耕地分等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能切实将其分类结果应用于耕地分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的空间分布,解决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并为相关农业土地政策制定提供动态的空间信息,开展了1∶1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空间调查研究。调查以高分辨率影像分割、合同界址点人为指认判读、GIS勾绘、移动GIS采集为合同地块获取的主要关键技术,最终构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属信息数据库和土地流转数据库。与GPS-RTK测量法、单一的移动GIS测量法和航空影像图解勾绘法获取地块相比,该研究方法更适合于大区域尺度的调查,既能保证精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调查费用。通过研究区的试验示范研究,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空间调查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域的土地经营权属与流转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流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中面积精度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虎  裴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8):241-246
面积精度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为确保农村承包土地调查的面积精度,该文以界址点精度和面积精度的关系为基础,结合测量误差传播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承包土地调查面积精度的影响因素,从实践角度分析了不同调查方式界址点精度对面积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1)地块面积精度主要受界址点精度、地块面积和地块形状(长宽比)的影响;2)仅从满足面积精度的角度考虑,实测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地区,南方大部分区域可采用不低于1∶1000的比例尺,北方大部分区域可采用不低于1∶2000的比例尺;3)采用比例尺为1∶10000的国土“二调”影像开展承包经营权调查时,平地区域南方和北方的地块面积不应小于1.25和4.56 hm2,山地区域不应小于2.81和10.25 hm2。该研究为不同方式调查农村承包土地的面积精度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整治的内涵重构与系统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提出的长远战略部署,目标导向十分明确,关键在于选择可行路径。农村土地整治是地方主体对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能动响应,其本质在于协调乡村人地关系,核心内容是调整土地权属和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聚焦土地利用问题,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注重激活与整合乡村人口、土地、产业、政策等关键要素,形成\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江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江都市为研究区域,从居民点景观布局,整理居民点能力和对居民点整理需求3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结果和人均居民点面积为依据划定整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江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划分成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A区、重点整理B区、适度整理区与优化调整区.优先整理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重点整理A区应以经济基础为依据,注重农村空间重构;重点整理B区应加强闲置土地整治,且结合小规模迁村并点整理;适度整理区不宜开展大规模整治,应有步骤地对空闲和闲置土地进行整理;优化调整区主要是对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作优化,同时控制居民点外延扩张.该研究根据综合评价分值和人均居民点面积两层指标划定居民点整理分区,对制定居民点整理时序和居民点整理内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省农用地的实际特点,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探索农用地分等因素因子作用分值图的编制及其应用、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划分方法,以及土地质量综合分值的测算,紧密结合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提出气候生产潜力-总分值的复合分等指数。依据修正后的分等指数,将浙江省农用地划分为20个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