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驱动因素影响下长时间序列的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以1984-2015年7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人工湿地的相关数据信息,在GIS、RS、ENVI等技术手段下,对人工湿地的变化率、空间质心、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定性分析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总面积增加85 762.13 hm2,其中坑塘水面、人工沟渠、养殖塘、水田、盐田、水库分别增加14 620.29、1 128.18、22 648.13、30 648.51、11 220.69、5 246.61 hm2,年均变化率分别为55.52%、24.93%、10.25%、22.84%、174.32%、13.09%;质心分析结果显示,坑塘水面、养殖塘整体上呈"先东南后西北"的偏移趋势,水库有先向东南偏移后整体上呈向南部偏移的趋势,盐田有向东部近海偏移的趋势,水田由沿黄河故道到黄河现道大致呈"之"字偏移的趋势,人工沟渠大致呈"Z"形偏移的趋势;在黄河水情、风暴潮、经济、人口、政策以及自然湿地等多因素影响下,研究区人工湿地斑块个数逐年增加,景观破碎程度加大,景观形状由不规则化趋于规则化,且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降低。研究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因素驱动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5.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种植美人蕉、香蒲、芦苇和旱伞草4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在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在15~25 cm深度,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6S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群落相似性高于70%;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大,类型复杂,变化不稳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指出该湿地目前面临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湿地污染、海平面上升和海岸蚀退等问题,提出加强对黄河和本地区统筹管理、做好湿地规划和监测、湿地开发与恢复相协调、重视污染防治与自然湿地保护区建设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科研与交流等措施是保护本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群落的土壤和植被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的土壤和植被特征,用时空替代法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湿地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湿地土壤含盐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间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建群种的重要值分别为65.47%,36.23%和34.50%,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分别为65.47%,30.43%和15.41%,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分别19.90%,33.33%和79.67%。随着演替的进展,建群种和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升高。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都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盐地碱蓬群落。因此,演替不同序列湿地的土壤和植被存在明显分异。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典型区域滩涂湿地海水养殖陆海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影响,本研究结合遥感和海域使用确权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并分析1985—2020年间黄河三角洲区域池塘养殖、开放式养殖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对滩涂湿地资源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之前区域陆域池塘养殖规模持续增加,面积最高达到1 480.1 km2,形成1985—1990年和2000—2005年两个增长高峰;2010年后池塘养殖面积减少,海域开放式养殖快速发展,2019年已达到1 601.8 km2,2007—2019年增速为84.9 km2·a-1;空间增长格局表现为由沿海滩涂湿地不断向离岸海域纵深拓展,陆域养殖池塘质心在1990年后持续向区域西北方向迁移;海水养殖空间增长累计导致1 011.7 km2滩涂资源消失,使得滩涂湿地和沼泽湿地的面积比例从期初的53.5%降低为15.2%,区域湿地景观复杂性和异质性增加。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海水养殖空间增长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2010年前后黄河三角洲区...  相似文献   

9.
以东营气象站1967 ~2011年气温与降水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倾向率为0.491℃/10a,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倾向率为-2.362 mm/10a;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的湿润系数有比较显著的降低趋势;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循环诸要素中,人工补给量和渗漏量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降水量和上游来水量均处于减少状态,水分支出中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且年均降水量少于蒸散发量,上游来水量少于入海量,湿地水循环整体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湿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广阔,生物资源丰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维持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湿地生态环境评价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特点,确定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三大系统,选取20项对湿地环境有影响的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处理并确定其权重,获得各个系统的最终评分,结合评价标准,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的土地现状和植被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总结了以土壤改良为重点的上农下渔、条台田整地改良、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与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植被恢复技术的要点与使用范围,提出了在重盐碱荒地、光板地上通过白刺、柽柳造林进行植被恢复的技术,以及在稀疏柽柳地上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45-1746,1787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全面调查了湿地中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类型和众多的生物资源构成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常军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5,(8):216-217,222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在国际湿地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些年来,该地区湿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以1985 ~2014年中的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布状况;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各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东营市2005年5月到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酸雨观测资料及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黄河三角洲酸雨的气候特征和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御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酸雨日数占黄河三角洲有效降水日数的53.7%,主要集中在6~9月与本地降水集中时段相对应.8~9月份酸雨出现的频率最高,3月最低.酸性降水最强出现在秋冬季,最弱出现在春季.酸雨的形成与当地的空气污染和上游地区的污染输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依其生态类群和群落特征划分为4个生活型26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莹  许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42-1644
在参照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生态类群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含3种以上的9个较大科构成了区系的主体,共24属44种,占总属数的60%和总种数的68.75%,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要生态类群,共有32种,占总种数的50%;区系中单种属多,属的分化程度较高;从分布区类型来看,世界分布属最多,温带分布属次之,热带分布属亦较多,区系总体表现出明显的温带特征,并具有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段代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06-4607
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冲击平原湿地土壤中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关于土壤化学性质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81.65%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和86.2%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剩余通径系数为0.428 4和0.371 5。土壤有机质成为影响冲积平原湿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尿酶活性与养分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中尿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尿酶活性关于土壤养分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99.7%酶活性变化,剩余通径系数为0.059。有机质对尿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值均最大,成为影响尿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