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牡丹,国色天香,堪称花中之王。从江苏省盐城市区沿204国道向南50华里处,有一座千年古镇--便仓,这里的枯枝牡丹,奇甲天下,饮誉古今。每年谷雨前后,枯枝牡丹独放异彩,此时,小镇游客如云,盛况空前,大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枯枝牡丹园,在便仓镇卞氏支祠内。园区占地50.6亩,园内有山有水,有亭有阁,有花有树,山水相连,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亭阁掩映,观赏景点多达32处。其中有探芳、暗香、叠采、揽秀、倚霞、听芳、仙葩、毓秀、齐芳、临芳、沉香、凝脂12亭;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8 a生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芳樟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规律均呈现出前期缓慢、后期快速的特性,造林第4年后胸径生长进入速生期,第5年后树高快速生长,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则出现在第6年;估算芳樟单位面积纤维材产量达24.32 t/hm2,芳樟油95.67 kg/hm2,单位面积产值达18080元/hm2;枯落物蓄积量为5.57 t/hm2,有效拦蓄量达6.36 t/hm2,高于相同立地的任豆(Zenia insignis)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相似文献   

3.
以芳樟195#1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肥处理能够降低最小初始荧光(F_o)和提高芳樟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传递给PSⅡ的电子数量(F_m/F_o)。微生物菌剂提高了芳樟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反应还原能力、光合速率、光能转换率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以6年生芳樟油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N、P、K组合施肥对芳樟油料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组合处理能够降低最小初始荧光(F_o),提高芳樟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传递给PSⅡ的电子数量(F_m/F_o)。N、P、K组合施肥作用提高了芳樟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反应还原能力、光合速率、光能转换率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菊说     
<正>秋日之菊香不及百花,却卓尔不群。"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诗圣杜甫一语道出了它的独到和不俗,其淡雅之美,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倾赞。菊的历史长河里,菊的佳话更是品说不尽。人们对菊自有偏爱,古诗词中,以菊咏怀的佳作名句详说不尽。汉武帝《秋风辞》中有"兰有秀兮菊有芳"之句。晋王淑之《兰菊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熟是芳质,在幽俞馨。"诗句赞颂了菊花的清香和秀美。唐朝诗坛咏菊百花齐  相似文献   

6.
以6年生芳樟油料林(牡丹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对芳樟油料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处理对芳樟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影响(P=0.0001)。不同微量元素和有机肥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芳樟的PSⅡ反应中心的酶的活性、还原能力、光合速率、光能转换率、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了芳樟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威宁乌木     
乌木,是一种珍稀树。产于亚洲热带分布在我国南方,广州栽培作观赏树;北方在温室里培育作盆景。我省黔西北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生长乌木,真乃古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乌木,材质坚硬,环纹美观高雅,耐火。乡人把它做成“乌木烟杆”,云南人常寻来做  相似文献   

8.
以3a生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幼苗为材料,用LI-6400型光合仪测定全光照、40%遮光和70%遮光处理下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日动态特征,分析比较不同遮光处理对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光处理下,三叶地锦叶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小叶扶芳藤叶片Pn日变化在全光照和40%遮光处理下呈单峰曲线,70%遮光处理下呈双峰曲线。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Pn日均值、日最大值均在全光照处理下达到最大,小叶扶芳藤在40%、70%遮光处理下Pn峰值分别比全光照下降57.80%、80.24%,三叶地锦叶片Pn峰值下降55.1%、76.86%。随着遮光处理的加重,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叶片Tr均呈下降趋势,40%、70%遮光处理下小叶扶芳藤叶片最大Tr分别比全光照显著下降46.68%、55.60%,三叶地锦叶片最大Tr比全光照处理下降41.48%、74.00%;不同遮光处理下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均表现为全光照70%遮光40%遮光。小叶扶芳藤和三叶地锦较喜光,但对弱光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能有效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9.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千古犹存玉簪香张万佛畏寒众芳歌,仙葩此夷犹。冰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昨梦今见之,风鬟玉搔头。谁言闺房秀,高情渺林丘。碧筵古铜壶,一室香四周。怀人成独咏,远思徒悠悠。(金)·元好问《同自兄赋瓶中玉簪》玉簪花名称的由来,因花葩在含蕾未放之际,花苞的形状犹...  相似文献   

11.
染得山青水也秀众人植树乐悠悠,春歌展翅飞出喉;歌声落处绿打滚,染得山青水也秀。绣山绣水绣春光栽了松树栽白杨,千家万户造林忙;锄镐当针汗当线,绣山纷水纷春光。植树短歌(二首)@张文英!湖南~~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靖安县太阳山林场利用松(杉)木屑栽培香菇获得成功。他们是先将松(杉)木屑进行蒸馏、水煮、自然堆积等处理。以除去油脂酸和酸芳味;晾干后,按松(杉)木屑78%。麸20%、糖1%、石膏1%的比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小叶扶芳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园林上的应用价值、开发利用和展望及组织培养现状等。对小叶扶芳藤组织培养进行了试验,采用的培养基为MS+6BA(1mg/L,2mg/L,4mg/L)+NAA(0.05mg/L,0.1mg/L,0.5mg/L),9组处理对外植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1/2MS和MS培养基的试验中,MS培养基的效果更好些;组织培养分化过程中的植物激素浓度配比为MS+6BA(2mg/L)+NAA(0.1mg/L)的培养效果更好些。通过对小叶扶芳藤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为小叶扶芳藤的引种驯化及在园林中的苗木上的培育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0日,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第十一届中国(浏阳)大围山国际杜鹃花节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拉开帷幕。据介绍,本届杜鹃花节是中国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节会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围山杜鹃别样红"为主题,以杜鹃花为媒介,将举行空中赏花、"杜鹃花海"万人抖音活动、"杜鹃花海"旗袍秀表演、美食文化节、客家文化山歌表演、摄  相似文献   

15.
以6年生芳樟油料林(牡丹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NPK对芳樟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N、P、K的作用下,芳樟的MDA、POD、CAT和SOD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P、K提高了芳樟的SOD、POD和CAT,更加有效的消除了自由基,降低MDA,保护细胞膜的活性。在NPK的作用下,增强植株体内的保护酶活性,提高芳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王佳 《绿化与生活》2022,(12):44-45
<正>双秀公园位于西城区北三环中路,占地面积6.2公顷,建于1984年,是北京市政府向国庆35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之一。园内由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两部分组成,是北京市唯一一座有日本风格的园林建筑,以水秀山清著称,包括日式“翠石园”和中式“荟芳园”,中式园林典雅俊秀,日式园林山清水秀,故取名“双秀”。园中多以绿色植物为主,青翠靓丽,植被茂密,亭、廊、桥建设娇小玲珑,主体突出一个“秀”字。  相似文献   

17.
花叶扶芳藤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扶芳藤枝条为试材,研究不同配比的泥炭、珍珠岩、蛭石和河砂混合基质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NAA、IAA和IBA速浸插条基部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珍珠岩-蛭石(4∶3∶3)为基质扦插花叶扶芳藤的成苗率和平均根数最高;扦插前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快速浸蘸插条基部,均能显著地提高花叶扶芳藤扦插成苗率、根长和生根数。但以NAA 200~400 mg/L浸蘸插条基部,成苗率最高,达91.05%;以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6年生芳樟油料林(牡丹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对芳樟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了芳樟的SOD、PODCAT,更加有效的消除了自由基,降低MDA,保护细胞膜的活性。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下,增强植株体内的保护酶活性,提高芳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芳樟195#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试验研究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栽植的成活率和抗逆性影响极显著(P=0.001)。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芳樟的栽植成活率比对照组高出12.69个百分点,在积水、高温高湿逆境条件下,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降低了0~2.3个百分点,未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用4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可提高芳樟栽植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