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设施番茄主栽品种芽期和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同番茄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特性及苗期的冷害指数,综合评估其耐冷性,以期为生产上筛选抗寒性强的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嘉粉8346”和“爱吉168”均表现为耐低温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施磷量与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磷量和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磷量0~108kg/hm2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两种磷肥基追比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相应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各项指标有所下降;磷肥基追比以基肥:拔节肥=0.5:0.5处理各项指标都高于基肥:拔节肥=1;0处理。在适宜的施磷量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继续增加施磷量,又有所回升,籽粒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2015年、2016年,以不同滴灌量为试验因子,研究了春小麦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较多的2015年适度提高滴灌量水平有利于前期干物质积累,但在灌浆期后,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在相对降水量较少的2016年,随着滴水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均随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申青岭 《种子科技》2007,25(5):51-51
为更进一步地了解春小麦不同贮藏年限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确保种子的安全贮藏,确定适宜的贮藏年限,提高播种品质和种用价值,减少损失,避免浪费,现根据室内和田间试验测定结果,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小丽 《作物杂志》2016,32(1):125-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对西藏地区豌豆新品种藏豌1号生育进程、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磷有助于缩短豌豆生育日期,增加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主茎分枝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可增加经济产量0.4%~6.5%,增加生物产量10.4%~15.3%,当施磷水平为375kg/hm 2时,豌豆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6 467kg/hm 2,生物产量达12 095kg/hm 2。  相似文献   

6.
氮 、磷肥互作对春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是新疆主要的粮食作物,土壤中肥料施入量、施入比例不宜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影响小麦种子的活力,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为明确施氮、磷肥与春小麦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以北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31号为材料,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氮、磷肥互作对春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互作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各项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氮、磷肥的逐渐增加,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根长和干重等指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磷肥150 kg/hm2,氮肥300 kg/hm2处理下种子活力达到最大值,施氮、磷量超出一定范围,其各项指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掌握适宜的氮、磷肥配比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临河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春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1975—2009年的气候资料和春小麦单产资料,分析临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河地区年平均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70℃/10 a,气温突变时间点为1993年,并且大于0℃积温平均以188.4(℃·d)/10 a的速度增加;平均年降水量为150.6 mm;日照时数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的倾向率为-38.4 h/10 a;春小麦气候产量呈"M"型,1993年以前气象产量相对较低,最低的年份为1987年,1996—2000年前后气象产量相对较高,2000年以后,气象产量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包衣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辽西半干旱区褐土农田,应用几种保水剂,对春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处理能够促进小麦出苗,出苗提前1-2d,出苗率提高6.5%-11.1%,能够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产幅度达到7.46%-12.66%,产投比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年限[连续5年(5a)和1年(1a)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及不同施磷水平[P2O50(P0)、45(P45)、90(P90)、135(P135)和180 kg/hm2(P180)]对玉米根系构型、菌根侵染状况、植株干重、磷素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a较1a明显优化了玉米根系形态,促进了根系生长、菌根侵染以及植株干物质和磷素积累,使产量提高1.94%~7.15%;磷肥水平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影响菌根侵染密度(m%)、丛枝丰富度(a%)和根系丛枝丰富度(A%),并在P90处理后开始明显降低,表明当施磷水平较高时,会严重抑制AM真菌的侵染。拔节期玉米根系、茎秆、叶片的干重分别在P90、P90和P135时达到最大值,与其他施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1.31%~15.07%、0.05%~25.07%和7.61%~22.42%;磷素积累量分别在P135、P90和P135时达到峰值,与其他施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11.09%~95.51%、10.77%~77.39%和3.9...  相似文献   

10.
有限供水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岁歧  山仑 《华北农学报》1990,5(A12):69-7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减量施磷15%(102 kg/hm2)配施生物炭22.5 t/hm2(P3B2)处理下各指标综合效果最好,在该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最高,为4.07 g/株,较对照增加8.24%,该处理下植株磷含量增加,且主要分配在穗部,较对照增加6.21%;茎部磷素转移在磷肥配施低炭时增幅最高,磷肥配施高量生物炭时增幅最低;叶部磷素转移在磷肥与生物炭配施时对植株叶部磷素的影响大于单施磷肥。本试验条件下,施磷102 kg/hm2同时施加生物炭22.5 t/hm2对提高茎、叶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升了磷素利用效率与磷素生理效率,并且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为北疆灌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发掘利用高活力小麦种质材料,揭示不同小麦品种间(系)的种子活力差异及其内在生理原因,本研究以置于常温种子库老化6年的180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活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5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完全失活、不能发芽,种子活力最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豫麦18(92%),西农3517(76%)和浏虎98(72%);测定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种子含水量和籽粒品质性状并与发芽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发芽率与电导率和籽粒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籽粒总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对种子活力高低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系)进行了种子萌发关键激素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测定,发现3个高活力小麦品种(系)(豫麦18、西农3517、浏虎98)种子中GA3/AB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3个低活力品种(系)(西农2003、洛麦21和陕麦107)。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性状在小麦种质资源中存在广泛变异,植物内源激素GA3和ABA的相对含量是影响种子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种子活力与醇溶蛋白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和杂交小麦(BNS/05525)为材料,高温(43±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0,4,6,9,12,15d和20 d,对老化处理种子的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20 d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为0,种子活力丧失.在同一老化程度下,杂交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说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较强;电导率在种子老化的0~12 d内变化较小,种子老化到15d时电导率迅速升高;5个小麦品种种子老化20 d后,发芽率从100%下降到0,醇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了带型的变化,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谱带的丢失、新蛋白的增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和下降.种子活力丧失与蛋白的丢失、新谱带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种子老化20 d),说明种子活力的丧失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消失和新增加的蛋白质有关;种子老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存活能力差的基因型消失,消失的基因可能与种子活力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黄芪生长发育、药材产量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以甘肃省漳县种植的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比较了2 种不同比例(N:P:K=1.25:3:1、N:P:K=2:3:1)下的6 种施肥处理(A1、A2、A3、B1、B2、B3)对黄芪生长状况(株高、分枝数、根长、根直径、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药材产量、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施肥处理对黄芪的影响不同,其中以生育中期影响最大;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A2 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根鲜重、根干重产量最高;A3 处理种子产量最高;N:P:K=1.25:3:1 处理较N:P:K=2:3:1 处理黄芪种子产量高,并且种子的相对质量也有提高。A2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A3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人工老化对种子超弱发光(UWL)的影响及UWL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探索一种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新方法,以小麦种子‘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人工老化过程中超弱发光的变化及其与种子活力、ATP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UWL强度和ATP含量均逐渐下降;人工老化48 h后,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9.19%、34.34%、38.78%、27.77%和13.84%。相关分析表明,UWL强度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ATP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UWL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灵敏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从特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出发,以贵紫4号优质小麦为材料,在全生育期N、P、K比例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的肥料用量处理,比较分析肥料运筹对紫色小麦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施肥范围内,肥料能显著提高小麦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硝酸还原活性和籽粒产量;在相同的底追肥比例条件下,将施肥量从225 kg/hm~2增加至270 kg/hm~2,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但处理间植株氮素积累量及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本实验条件下,施肥量为225 kg/hm~2且于拔节期和穗期深施追肥是协调贵紫4号小麦植株养分总量供应与时段分配、调控小麦产量与肥料供应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种子活力下降,生理特性发生改变.本实验采用高温高湿(T=52.3℃,RH=80%)人工老化方法处理小麦种子,并以500 mg/L抗坏血酸(AsA)、20%聚乙二醇(PEG) 6000、500 mg/L赤霉素(GA3)3种溶液进行老化种子的修复,人工老化及修复后的种子经室内发芽试验,分别测定种子发芽指标、种子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人工老化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下降2.27%,发芽率下降2.67%,种子活力(TTC还原强度)下降7.29%,这三者虽都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老化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下降显著,分别较未老化处理种子下降35.86%和51.51%.PEG修复处理能显著提高老化种子的发芽指数;GA3修复处理对老化种子活力指数的修复效果最好;AsA和GA3修复处理使老化种子的MDA含量显著降低,但未达到未经处理种子的MDA含量水平;PEG、GA3和AsA修复处理对POD酶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春小麦合适的滴灌灌水定额和滴灌带间距组合,2015年3—7月进行了春小麦大田试验,研究3种滴灌带间距(D1:60 cm、D2:90 cm、D3:120 cm)和3种灌水定额(I1:35 mm、I2:45 mm、 I3:55 mm)对西北旱区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为D1I2达到8964 kg/hm2。当滴灌带间距为60 cm和90 cm时,灌水定额从35 mm增加至45 mm时产量显著增加,灌水定额达到55 mm时产量分别下降9.5%和2.2%。灌水定额为35 mm和45 mm时,滴灌带间距60 cm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滴灌带间距120 cm的处理;灌水定额增加到55 mm时,3个滴灌带间距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在1.57~2.11 kg/m3间变化,最高的为D2I2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灌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滴灌带投入,D2I2处理是该地区最优的滴灌带间距和灌水定额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