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白鹤芋盆栽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鹤芋别名白掌、一帆风顺苞叶芋,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尤其是针对臭氧的净化率特别高。其叶片具有很高的蒸发速度,可提高空气的湿度,是一种非常好的室内观叶和观花植物。白鹤芋比一般的室内植物更为耐阴,在  相似文献   

2.
农业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晋 《种业导刊》2009,(9):35-35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能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长要素和生活环境,而土壤又是各种污染物的载体,虽然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土壤自身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这种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土壤质量的恶化,造成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3.
室内植物对甲醛净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净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甲醛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的头号杀手,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笔者简述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净化甲醛的重要性。与物理吸附、化学吸收、光催化和生物降解等技术相比,植物净化甲醛技术具有自然、环保、操作简单的特点,已经成为室内甲醛净化和室内植物景观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科学之一。综述植物净化甲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从吸附净化、代谢净化及根际微生物的降解净化等3方面阐述植物净化甲醛的机理,介绍植物净化甲醛的毒理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植物谷胱甘肽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抗氧化剂,在维持组织抗氧化防御和调节氧化还原敏感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作用。深入研究GSH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对从分子水平揭示植物GSH积累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植物GSH代谢途径及其相关酶、GSH在植物应激反应中的调节、GSH参与植物激素代谢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谷胱甘肽在植物生长发育、与其它信号通路间交互作用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谷胱甘肽代谢以及其在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室内装饰材料受热潮解会放出甲醛气体,而甲醛也成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植物吸收可以对室内甲醛进行消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POD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防御酶,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甲醛耐受性相关。通过对不同园艺植物经甲醛处理后POD活性的测定,找到有效降低甲醛污染的植物,为室内甲醛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人们放弃高肥生产的观念,转向低肥绿色环保生产的理念。本文主要从低氮胁迫下氮代谢相关的酶、氮素同化途径、初级代谢、次级代谢以及氮代谢相关基因五方面综述了植物体内不同的代谢水平、形态、生理和分子响应,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耐低氮策略,阐述了氮利用效率(NUE)相关的酶及其调控过程抵御氮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今后可针对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期的低氮耐受差异,以及关键基因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从多学科、多角度系统全面的研究植物在低氮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氮代谢参与植物低氮胁迫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植物成花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花的发育是科学家们长期以来所探索的迷题,也是当今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成花过程是在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成花分子机理的研究则是揭示这一过程的最直接的途径.根据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及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将植物成花类型分成光周期成花、春化作用成花和基因控制的植物成花三个类型.而有关这三个成花过程分子机理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就这几个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开花是高等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决定植物个体能否顺利繁衍后代,同时也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高等植物的开花调控包括3个方面:成花诱导、花发育和开花。其中,成花诱导是植物开花的基础,决定植物的开花时间,进而决定其生殖能力和地理分布。近二十多年来,对植物成花诱导的分子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多条开花调控途径的分子机制,如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温度途径、自主途径、年龄途径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化学物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和植物外界营养诱导开花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高等植物成花诱导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植物花期调控的理论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448-3455
叶色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不仅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及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对叶色变异突变体基因进行定位还有助于深入阐明叶色基因的调控机理,对作物遗传改良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叶绿素代谢、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基因、核质转运途径、类胡萝卜代谢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等方面阐述了植物叶色变异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叶色突变体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和植物吸收对室内空气甲醛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住宅的室内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甲醛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室内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本实验以绿萝、常春藤与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法进行了净化甲醛能力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萝、常春藤与活性炭均对室内甲醛有良好的净化作用,24 h后的甲醛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常春藤+活性炭(甲醛去除率38.27%)>常春藤(34.31%)>绿萝+活性炭(32.20%)>绿萝(5.61%)>活性炭(3.73%);10天后的净化效果排序为:常春藤+活性炭(69.91%)>绿萝+活性炭(64.28%)>常春藤(60.44%)>活性炭(57.50%)>绿萝(24.99%)。植物与活性炭联合作用对甲醛净化效果比单一用植物或活性炭效果好,而且长期作用比短期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in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SFW),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FW) and combination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CFW) treating sewage plant effluent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s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reaction kinetics model. It is shown that COD, TN, TP are more effectively removed in SSFW than in other two types of wetland, and the kinetic constants are 0.29, 0.20, 0.28 m/d respectively. The SFW has higher removal rate on ammonia and the kinetic constant is 0.12 m/d. Temperature change greatly affects the kinetic constants of ammonia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eaction, whilst the influence on COD and TP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ies decrease grea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ydraulic loading and areal loading. The increment of areal removal mass i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real loading in three types of wetland.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be operated on low pollutants loading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7种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桂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66-269
为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筛选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以7种常见室内观赏植物为试材,采用气体密封舱熏气法,进行甲醛熏气处理,以净吸收率及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的大小,同时测定了熏气前后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POD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被测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有效吸收甲醛,单位面积吸收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椒草、吉祥草、一叶兰、燕子掌、紫背竹芋、锦巢凤梨、一品红。不同植物在甲醛熏气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反应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椒草、吉祥草、一叶兰、燕子掌、紫背竹芋、锦巢凤梨等对甲醛的综合净化能力和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国外室内植物的起源和历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追溯了国外室内植物的起源,盆栽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温室的出现为植物进入室内提供了条件,为室内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其中培育暖房和橙屋都是早期温室的一种形式。阐述了它的历史,在室内植物的产生过程中,植物收集者们的功劳是最大的,19世纪后半期是引进全世界各地室内植物到欧洲的鼎盛时期,植物收集者的贡献不可忽视。在所有收集者们中最有名的两个姓氏是Joseph和Veitch。室内植物令人惊奇的是,各种不同气候带的植物都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生长,使得室内的植物物种极为丰富。随着室内环境的改善,可以在室内生长的植物种类将会更多。  相似文献   

14.
大气污染影响下凯里植物、土壤氟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土壤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的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的氟含量在135.62~1420.97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513.99 μg/g;土壤氟含量在240.50~340.36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9.60 μg/g。植物、土壤的氟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该区植物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氟污染。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茶的氟含量最高,马尾松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植物的氟含量不同,灌木>藤本>草本>乔木;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不同研究点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存在差异,但有些植物差异较大,有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Wastewater from ABS condensation drying section is treated by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BAC-SBR), and degradation process of the toxic and hazardous pollutants in ABS wastewater is studied significantly by using UV-visible spectru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BS wastewater by BAC-SBR contained three phases of adsorption, bioregeneration and completion. The COD and TOC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ABS wastewater are both more than 85% after 180 min treatment in BAC-SBR reactor,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UV-vis and FTIR suggest that the toxic and hazardous pollutants i.e., aromat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nitriles in ABS wastewater can be decomposed and transformed efficiently by BAC-SBR reactor.  相似文献   

16.
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目的】给人们生活提供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污染的方法;【方法】选用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实验,测得熏蒸前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叶面积,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间吸纳甲醛能力的大小并排序。【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合果芋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强,而芦荟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The importance of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 effec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on human health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VOC as a measurement for evaluation of VOC and the VOC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technology for indoor air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植物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内通过公共苯丙烷途径而进入木质素特异途径来合成木质素,这条代谢途径涉及到许多酶的参与,其中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CoAreductase,CCR)是木质素特异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可催化3种羟基肉桂酸的CoA酯的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肉桂醛。因此人们认为此酶可能对木质素合成途径的碳流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对木质素单体的生物合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CCR在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地位、CCR的分布、酶的提取和基本特性、CCR基因的克隆进展、CCR基因的转录特点、CCR启动子研究情况、转基因植物中表达抑制CCR基因的生物学效应等,并展望了CCR基因研究对于植物木质素研究、植物抗病和抗逆性研究、作物品质改良以及植被保护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