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线控转向(Steer—By—wire)是一种先进的转向技术。由于取消了方向盘和车轮的机械连接,可以任意设计传动比,对转向轮进行主动控制,并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实现理想的转向特性,提高操纵稳定性。综述了国内外线控转向的研究发展,介绍了线控转向的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线控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某型飞机起落架上刹车拉杆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拉杆的强度,得出应力最大值,然后与材料强度进行比较,在盈余量和安全裕度较大的情况下把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以减少材料为目标进行优化,得出优化结果,减轻了拉杆重量,在实际生产改进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转向系是通过对左、右转向车轮不同转角之间的合理匹配来保证汽车能沿着设想的轨迹运动的机构。在设计低速汽车的转向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2)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匹配应保证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各车轮只有滚动而无滑动;(3)操纵轻便,转向时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一般不大于245N;(4)转向后转向盘应能自动回正,并能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工况;(5)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导向装置的运动干涉应最小;(6)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7)当转向轮受到地面冲击时,转向系传递到转向盘上反冲击要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当前国内汽车转向外拉杆总成试验台存在机械传动结构复杂、试验参数通用性差以及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汽车转向外拉杆总成环境疲劳试验台,取消了机械传动的四连杆运动机构,同时设计了全新的测控系统,采用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定制温控箱为试件提供高低温及湿度环境,三菱PLC作为下位机,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旋转实现试件的转动与摆动,利用研华数据采集卡采集转动与摆动信息并反馈给上位机,最后对外拉杆进行测试,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测试数据。【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测控系统满足试验要求。【结论】该系统机械传动结构简单、试验参数通用性强、自动化水平高,可以为国内相关同类产品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轴重型全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五轴重型汽车低速机动性差、高速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建立了五轴汽车全轮转向的二自由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采用零质心侧偏角的控制策略,推导了各轴的转角比例系数及相关的状态空间矩阵及传递函数,对全轮转向、前两轴转向、第一轴转向3种转向模式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五轴重型汽车采用全轮转向有利于提高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前轮前束的调整:将左右横拉杆接头的四个螺钉松开,然后转动横拉杆,使两前轮的前边距离小于后边距离2~8mm。一般载重车取小值,轻便车取大值,最后拧紧接头螺钉即可。  相似文献   

8.
根据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情况,用Pro/E建立简化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球头、球头座、橡胶在施加位移情况下应力分布和变形状态,将分析结果和实际变形球头进行比较,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危险区域,为转向系统提供改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汽车等速行驶时,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其稳态响应。根据稳定性因数的数值不同,可将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本文通过几何学、车辆运动方程式,分别推导出汽车转向半径公式,在各相应的条件下,分别基于转向半径公式对汽车三种稳态转向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汽车液压转向试验台的系统设计、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系统中采用油缸双向加载的调试回路,不仅能够在测试助力器(包括伺服阀和动力缸两部分)时进行双向加载,同时还可以模拟助力器伺服传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后轮主动脉冲转向控制策略,并对此做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试验Lexus车辆分析脉冲转向系统对车辆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主动转向脉冲参数。设计了控制策略结构与算法,基于Car 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试验Lexus车辆,安装液压脉冲转向系统并进行整车试验研究,验证后轮脉冲转向的实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质心侧偏角和侧向加速度在峰值处分别减小了46.8%、23.5%,提高了汽车的横向稳定性;侧倾因子能控制在设定的阈值范围[-0.8,0.8],车辆侧倾角减小了25.4%,能有效改善车辆防侧翻能力,且展现出比后轮主动转向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轴车辆全轮转向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分析了某三轴车辆全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整车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下的转向中心位置以及2、3轴转角比例系数与车速的关系,分析了整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建立了三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控制策略对比仿真了2WS车和6WS车在不同车速下的瞬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有利于提高三轴车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某多轴转向特种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虚拟样车进行了转向盘角阶跃输入性能、蛇行性能等操纵稳定性能试验仿真研究,从中分析普通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对该三轴特种车辆评价的局限性,对影响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参数值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轴转向的三轴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轴重型汽车低速机动性差,高速稳定性不好的特点,对三轴汽车多轴转向技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三轴汽车全轮转向的二自由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实用的基于零质心侧偏角前后轮转角成比例的控制策略,推导了各轴的转角比例系数及相关的状态空间矩阵及传递函数,对不同转向模式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轴汽车采用多轴转向技术,具有低速灵活性高、高速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某车型经过减速带时,经常会出现方向盘打手现象。为分析原因,在ADAMS中对该车进行了建模,通过更改制动钳的布置位置、减小轮心到主销的距离,分析车辆经过冲击路面时方向盘处所受冲击力矩的大小。通过分析知,制动钳向后布置后,方向盘处力矩减小了211N.mm,轮心到主销的距离每减小1mm,方向盘处力矩可减小229N.mm。因此提出,可通过更改制动钳的布置位置和减小轮心到主销距离解决该车方向盘打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UG的三轮汽车转向联板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UG NX8.5的"高级仿真"模块,建立某三轮汽车转向联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解算器NX NASTRAN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三轮汽车转向联板在三轮汽车满载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再根据分析结果,应用UG NX8.5的优化分析工具Altair HyperOpt对零件进行优化设计,使三轮汽车转向联板的结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达到质量轻、成本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三轴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轴汽车四轮转向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其线性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和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通过稳态计算和优化,结果表明,只要将各轴间距合理布置、前后轮转向角比例控制合理设计,也能达到较优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丘陵山区精细农作时农田信息数据采集困难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丘陵山区农田信息采集车,为了提高其坡道上的横向运动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液压差高装置。运用矢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坡地转向稳定性分析,并做了相应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调平装置能够很好地增加信息采集车在斜坡转向时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两轴四轮汽车四轮转向机构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四轮转向汽车四轮机构的基本运动关系.系统地分析了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的运动方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质心侧偏角与前轮转角之间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四轮转向汽车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四轮转向汽车与传统两轮转向汽车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稳定性是影响其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四轮转向汽车(4ws)的仿真研究.在建立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后,用simulink等仿真模块对前后轮转角成正比关系的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性能测试中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前轮转向汽车和不同线性比例的前后轮转向角的四轮转向汽车的车轮转角和汽车的侧偏角,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