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根系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是与地上部进行物质交流的代谢器官,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地上部性状和产量。关于水稻根系的研究,国内外已作了很多的探索研究,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 水稻根系形态发育、活力研究1-1 水稻根系形态建成研究日本的川田(1982)、森田(1987)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冠根及其分枝根的原基分化、形态、特征和伸长动态,得出:水稻从基部密集的节间萌发大量不定根,每一节位萌发上位和下位两列冠根,每条冠根可萌发众多分枝根,大的分枝根可长小的分枝根,多达5~6次分枝…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3月 8日 ,由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专家对福建省农科院自选项目《水稻根系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进行评审。该项目由李义珍研究员主持 ,先后有 2 0多人参加研究 ,历时 2 0年 ,发表论文 2 3篇 ,其中 3篇论文于 1 997年在东京举办的《Rootsystemmanagementthatleadstomaxi mizericeyields》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该项目主要研究稻根形态发生、各节位节根及其各级分枝根的萌发时期及萌发数 ;研究根系在田间条件下的发育形态及分布模式 ;研究稻谷产量与根系形成量及机能的相关性 ,探明超高产水稻 (每公顷产量 1 2~ 1 8t)和再生稻根…  相似文献   

3.
水稻根系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调控稻根发育,观察了稻根的发育和不同生态条件的稻根形态。 (一)稻根发育动态供试品种为汕优63,采用沙培。拔节前每1-2天取样一次,拔节后每3-4天取样一次,洗去根际沙粒,剥离分蘖,保存主茎的完整根系。用刀片切取不同节间单元的稻根,置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各级分枝根的数量,结果明确: 1.稻根分枝十分发达。从芽鞘单元到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13/0单元的节间上,各长出数条不定根,称为冠根或一次根。一次根伸长到一定程度,可分枝长出侧根,称为二次根。其中粗  相似文献   

4.
水稻根系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养分的器官也是合成氨基酸和多种激素的场所,与地上部有密切的物质交流,相互依存。为了调控地上部生长,必须重视根系的研究。但是福根长在土中,密集成网,研究上存在很大困难。据计算,一株稻苗有几百条不定根,每条不定根又不断分枝,从而形成几万条各级分枝根,总长可达几千米(平均每克干重300m)要研究根系就要解决研究方法。一、发根节位,分枝根级位的界定从芽鞘节间至第一伸长节间,每一节间都长5~30条一次根(或称冠根、不定根)。地下节间密集,根数又多,区分节位颇为不易。有四种方法:1.解剖法:纵剖地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物激素ELISA方法,研究了杂交水稻各器官内源细胞分裂素(iPA)的变化及其与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后5-19d稻株叶和叶鞘中内源激素iPA的含量较低,再生芽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齐穗19d以后,内源激素iPA含量增加,再生芽萌发、伸长的速度也相应加快。前期(齐穗后19d)下部节位茎中iPA含量高于上部节位,低位芽长于高位芽;后期(齐穗后33d)上部节位茎、芽的iPA含量高于下部节位,上位芽生长速度则快于下位芽,可见,再生芽萌发生长与内源激素iPA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种野生稻胚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中国普通野稻(O. rufipogon),药用野稻(O. officinalis),瘤粒野稻(O. meyeriana subsp. tuberculata)(即中国疣粒野稻)在实体解剖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结果表明:1)普通野稻,药用野稻胚的形形态结构与栽培稻的相同,而瘤粒野稻胚的腹面缺腹鳞和侧鳞,从而亦不存在胚芽鞘轴出孔;2)瘤粒野稻与栽培稻胚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在器官分化早期是一致的,稍后,栽培稻胚产生腹鳞和侧鳞,形成胚芽鞘抽出孔,而瘤粒野生稻胚则缺。  相似文献   

7.
中国普通野生稻资源中一年生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中国8个省(区)的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简称普野)18,国外9个国家(地区)的O.nivara与O.rufipogonGriff17份共计202份,通过对其13个形态性状。温室越冬,茎节扦植再生及其繁殖方式以及收获当年和贮藏2~3年的普野种子的发芽率等研究表明:中国普野群体中存在有一年生类型,可能为多年生普野和栽培稻天然杂交衍生的后代即杂草稻。  相似文献   

8.
对20个苎麻(BoehmerianiveaL.Gaud)基因型材料自然授粉群体进行了研究,其形态特征,单株节数,节间长度、株高、茎粗(上、中、下),根及嫩枝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无一形态特征与种子大小又嫩枝长呈现正相关。根长与节数和株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而节数和株高与纤维产量之间有显著相关。节数、株高和茎粗(上、中、下)等性状三者之间以及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三个基因型材料,R_(1414)、R_(1440)、R_(067-34)形态特征变异较高,可以用于配制苎麻杂交组合。选择刚发芽具较长根的幼苗有助于提高纤维产量和改善纤维产量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9.
C1001B双胚苗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学兴  邱时学 《杂交水稻》1991,(5):42-44,11
从水稻双胚苗中寻找不定胚,是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水稻双压苗和双生苗(中胚轴等低节位分蘖)的外观形态相似。本文应用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了C1001B双胚苗的形态结构。发现其主苗和次苗之间没有维管束联系,是源于两个独立的胚。主苗发芽早于次苗4一5天,都各自具有独立的种根、节根、胚芽鞘、不完全叶。  相似文献   

10.
四个丹东杂草稻的形态与微卫星标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对籼粳特异性水稻微卫星标记,分析比较了4份丹东杂草稻(WS、WL、BS和BL)与标准籼粳对照品种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程式指数法根据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谷粒长宽比等6项指标对杂草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分子标记分析及形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WL属粳型,另外三份杂草稻属于偏粳型.另外,发现丹东杂草稻和粳稻测验种的亲缘关系比东乡野生稻更近,表明杂草稻属于粳偏栽培型.由此推测丹东杂草稻可能是由古老栽培稻演变而来.试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杂草稻特性并在育种中利用其有利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总结了麦套稻田“杂稻”的形态特征,指出麦套稻田“杂稻”发生具有多年套稻重于1-2年套稻,沙壤土田重于粘土田,免耕田重于移栽田,重病田重于轻病田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以期减少“杂稻”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秸秆还田和药剂拌种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淮麦4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稻秸全量旋耕还田(R1)、稻秸不还田(R0)2种模式为主区,2.5%咯菌腈(F)、6%戊唑醇(T)、45%烯肟·苯·噻虫(FDT)、4.8%苯醚·咯菌腈(DF)和清水对照(CK)5个拌种处理为副区,分析了稻秸还田与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素质、群体结构、纹枯病防效、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还田降低了小麦出苗率,平均下降了8.4%,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麦苗素质,导致穗数显著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略有下降,但与秸秆不还田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药剂拌种可促进小麦生根,根系生长量平均增加了6.45%,药剂拌种对根系生长量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利于改善幼苗素质和群体性状;可控制小麦纹枯病前期发生程度;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与药剂拌种均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且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品质改善更为明显。综上表明,在稻-麦轮作地区,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用4.8%苯醚·咯菌腈播前拌种可减轻小麦纹枯病害、提高群体抗性和产量,并可改善籽粒品质,为该地区稻茬小麦绿色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节间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并结合2013-2014年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参数和器官生物量等数据,通过分析不同节位节间同化物分配和节间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构建了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分蘖节间长模型模拟精度略低外,主茎节间长、主茎节间粗和分蘖节间粗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下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 586元/hm2,产投比2.062,远高于冷浸田单种稻模式(效益1 969元/hm2,产投比1.138),也高于普通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64 860元/hm2,产投比1.761)。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要点:冷浸田厢沟凼式立体结构改造、耕作与施肥技术改良、“稻+鳖+鲤”综合种养。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对提高冷浸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苗期抗旱相关形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苗期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有效的抗旱性指标,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8份小麦品种苗期干旱胁迫下的苗高、最长根长、根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数、根冠比等9个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程度,并以所得加权抗旱系数对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度依次为:叶片数(0.817)>苗高(0.766)>地上部干重(0.746)>地上部鲜重(0.729)>根数(0.699)>根干重(0.688)>根鲜重(0.681)>根冠比(0.645)>最长根长(0.399).研究还表明,9个形态指标可分为叶片相关因子、地上部生物量因子和根部生物量因子三大类,地上部生物量因子的关联度大于根部生物量因子;不能只通过差异显著度检验来判断某一指标是否可以用作抗旱性鉴定;聚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小麦品种的地域分布.因此,进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时,应加强对地上部形态指标的选择和鉴定,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观察了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结果表明,N节叶片、N-1节叶鞘、N-3节节根同步伸长;1叶1心期,第一层节根—胚芽鞘节节根萌发伸长,至4叶1心期,共有4节节根及其分枝根萌发,在秧盘底部缠结成网,确保秧苗连片不散,便于带土机插。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水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调控途径,设置施量、施肥法和还原性土壤等因素的试验,结果明确:(1)适量的NPK肥料(1m^2施N18g、P4g、K18g)于前期、中期分施,显著促进了根系形态发育,增强根系机能;(2)强还原性土壤环境严重抑制了根系,特别是抑制下层根系的生长,显著削弱极系机能;(3)稻谷产量与根系干重和根系机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调节NPK养分供应,改善土壤通气性,是培育形态发达、机能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2类稻田上发生危害的均为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2类稻田的发生时间动态一致;在水稻穗上部分布比例约为80%,全株蚜量(y)与穗上部蚜量(x)之间的关系,常规田:y=1.25x+2.55,稻蟹田:y=1.19x+1.41;常规田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当地近7日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 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轴的伸长顶土发芽;当覆土较深时(5 cm),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更加明显,伸长长度加大,同时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明显伸长,中胚轴和芽鞘节间的共同伸长为深覆土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了活性氧对ABA和水分胁迫抑制的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内α-淀粉酶表达的影响,以揭示活性氧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时,水分胁迫和ABA处理均可抑制胚内α-淀粉酶的表达和胚根的形态建成;活性氧可以抵消水分胁迫对胚内α-淀粉酶表达和胚根形态建成的抑制,但不能抵消ABA的抑制作用。因而,在水分胁迫情况下,适量的活性氧对种子萌发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