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粒粒饱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二元植物生长调节剂,我市1999年在早晚稻上共示范应用1.64万亩,其中旱稻0.75万亩,晚稻0.89万亩,累计增产稻谷52.11万kg,增产增收56.1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我课题组针对当前大穗型高秆丰产玉米存在抗倒性差的问题,结合玉米生长发育特点,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丰尔安。该剂主要通过叶片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抑制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合成,从而达到延缓植物生长、缩短植株节间、降低植株高度、增粗茎秆、防止倒伏的效果,并且有利于透光,叶片加厚,叶面积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粒粒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而成的高效、多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是农业部"九五"重点和浙江省"九五"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探明粒粒饱在各种类型水稻上的应用效果,1998年我省萧山市、桐乡市和庆元县分别在早籼稻、晚粳稻和水稻再生利用上进行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5.
6.
为解决高产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倒伏减产的问题,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选用龙粳31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壮秆抗倒伏化控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前10d用安泰生0.70g/m2+调环酸钙0.20g/m2+芸苔素0.20mL/m2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粒粒饱可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的生理障碍。在水稻初穗期叶面喷施粒粒饱 ,结合施用穗粒肥 ,可提高结实率 6%左右 ,增加千粒重 0 .5 6~ 2 .2 1g ,主要是增加弱势粒千粒重 ,可增产 5 .3 4 %。  相似文献   

8.
9.
甘世勤 《农技服务》2013,30(5):447-448
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准备、旱育秧播种技术及出苗前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化控旱育壮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湛江春季花生喷施不同浓度的壮饱安和多效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株高30~35 cm,喷施浓度30 g/667m2壮饱安可以明显抑制主茎和侧枝的生长,防止花生后期倒伏,提高了花生的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出仁率,增加了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程智培 《农技服务》2007,24(7):10-11
介绍了水稻化控旱育壮秧的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壮秧的标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进行蔬菜种植不仅要做到绿色无公害更要做到高产优质和健康。就要应用化控技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瓜类蔬菜采用化控栽培技术不仅能增加蔬菜的产量而且可以调节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化控技术在黄瓜、番茄和茄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矮壮·烯效唑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赤霉素合成,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试验采取小区对比法,研究化控制剂矮壮·烯效唑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烯效唑能降低水稻的株高,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农大4号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喷施5%烯效唑粉剂、57%2,4-D丁酯乳油、56%2甲4氯粉剂、6%调环酸钙粉剂,比较各处理对水稻抗倒伏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57%2,4-D丁酯乳油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控技术是解决玉米高密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的有效途径.玉米小穗分化前应用乙烯利、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株高、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应注意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密度及喷洒时间等.  相似文献   

17.
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玉米高密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化控技术。玉米小穗分化前应用乙烯利、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株高、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应注意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密度及喷洒时间等。  相似文献   

18.
化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曹涤环一、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在田间条件下,辣椒从座果开始,每隔一周用180ppm的古十烷醇喷一次,连续4次,可大大增加前期产量,或用40ppm的萘乙酸喷花或用25~100ppm的助壮素喷花,都能提高产量20...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控技术促进玉米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化控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化玉米株高、根系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应用技术,希望对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能给出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