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经济带”模式是哲盟沙区人民长达40年治沙经验的结晶。本文重点针对“生物经济带”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营造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提出了生物经济带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物经济”带模式是哲盟沙区人民长达40年治沙经验的结晶。本文重点针对“生物经济带”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营造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提出了生物经济带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20多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通辽市始终坚持“治沙”与“治穷”的建设方针,探索出多种生态建设治理模式,沙地生物经济圈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走出了一条为致富栽树、靠栽树致富的共赢之路。目前,全市仅发展“水、草、林、机、粮”五配套的生物经济圈就近3万处,有11.3万hm2沙地被改造为“平原”,年增产粮食近5000万kg。在库伦旗、奈曼旗、科左中旗等地,生物经济圈圈圈相连,形成了一条绵延200多km的生物经济带。文章就生物经济圈模式营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火林带是阻隔森林大火、减缓林火蔓延的保护带;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缓冲带;是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绿色屏障;是明确和稳定山林权属,减少、避免山林纠纷的和谐带;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带。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系统已具规模,初步奠定了“绿色防火”格局。本文以广东省东江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例,就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小生物经济圈”的建立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本地区沙地类型及生态环境特点的实际出发,在全面调查和认真总结近10年来全盟“小生物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小生物圈”经济效益和建立协调稳定的“生态系统”,并试图建立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圈模式,发挥农牧林现代技术措施作为最佳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渝商和渝商文化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借助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连接点的区位优势,渝商文化在提升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能力中将发挥显著作用,提出了应重视渝商文化“开放包容、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激励精神,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强重庆全面建设及加强长江经济带地区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优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配合浙江省“万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通过调研并结合国内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依据树种类型、防火能力等级、适应性强弱为浙江省不同区域和不同防火林带类型推选出32个生物防火树种,同时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栽培特性,提出相应的树种配置模式和防火林带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14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电视动员大会,全面启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广西的具体体现,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双核驱动”的重要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事关湖南高质量发展全局。林业部门应当把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作为中心工作,围绕洞庭湖流域大力推进湿地提质、森林调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作出贡献。洞庭湖湿地深远影响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洞庭湖湿地因其较大的面积体量、独特的生态价值、丰富的物种资源,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对全球生态环境都发挥着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总结阐述了研究子专题的来源,取得的成果与成果特色。子专题来源于“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该报告介绍了攻关期间完成的硬件与软件任务:取得“衡阳县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与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英南试验示范区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优化布局”;“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防蚀保土技术”;“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农林复合模式施肥配方与施肥技术”;“生物保土地埂营造技术”;“香椿地埂栽培技术”等技术成果,以及“林分有利于作物生长最适闭度”;“无植被恢复时坡耕梯土的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比例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量”;“生物地埂类型及其保土功能”;“植覆盖率、生物量与输沙率、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树冠大 作物产量关系”;“不同郁闭条件下作物气象资源利用的新颖”、“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经济圈模式”起源于生产实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且在科尔沁沙地及其同类型区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潜力。文章着重就生物经济圈建设的效益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为其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效益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为长江经济带金沙江流域地段的元谋县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范围,实施该项工程的意义重大,在项目实施前应进行分析,以利工程实施。为此,对元谋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SWTO分析,简要介绍了分析结果,并对元谋县生态修复提出了主要对策: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状,在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坚持“两个重新”、建立“四个机制”入手,提出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护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设绿色通道”的理念指导下,生物防护作为1种有效地绿化美化边坡、稳定石质边坡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其中的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上坟祭祀成了引发淳安县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建设墓地和村庄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对墓地和村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区域、类型和模式等进行探讨,研究设计了杨梅+枇杷防火林带、油茶+桂花防火林带等5种生态经济型营造模式,并就林带的营造技术和建设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模式成效以及适宜推广区域5个方面叙述了哈尔滨市“一街一品”村屯绿化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实体。  相似文献   

17.
系统介绍了湖南省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背景.在充分调研我省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省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历程,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模式,指出“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模式是我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体.生态工程造林是改善我省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是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政策是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参与式林业规划”和“报帐制”是对我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值得推广的举措。同时这一研究为我省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林业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该文介绍了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经验,对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必须的基础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该文认为,因“专业”制宜,选择适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验、实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化,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组织和鼓励师生参与生产、科研、社会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工湖的水质净化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蔚 《广东园林》2006,28(1):43-45
建设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使人工湖长期保持水体的清洁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简略地叙述了人工湖水体的“生物——生态水体自净系统”的概念以及所采用的建设方式,同时对如何建立“生物——生态水体自净系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建立和保持“生物——生态水体自净系统”过程中需避免和解决的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经济是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个划时代且影响深远的力量。生物质复合材料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5月中国发布首个国家层面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生物材料被列入规划,该规划指出:“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推动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此举对竹缠绕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阐述了竹缠绕复合材料诞生的背景,作为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的优势、作用以及应用范畴,指出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是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并为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