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根据大麦生育期长短和灾害年份受害程度的不同,将广西大麦划分为四个生态区。分析了影响大麦发展的主要因素,桂南,桂中是大麦光温敏感期遇长期阴雨寡照天气;桂西是秋、冬、春三季干旱;桂北虽抽穗前后光温较宜,但收晒期雨水过多。同时提出各生态区发展大麦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系统的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干旱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的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建立旱灾预警机制,需要深入理解旱灾发生的机理,评价干旱可能造成的损失,以便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代表干旱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的14个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生成了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干旱脆弱性指数。应用ArcGIS9.3软件绘制了研究区的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对干旱以中度脆弱性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规律,北部县市农业系统的干旱脆弱性总体上比南部县市的高。结合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的空间分布深入分析了干旱脆弱性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该区域的干旱防治与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6.
广西水土流失面积有2.81km2,占土地总面积23.67万km2的11.8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广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介绍广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民勤湖区不同年代退耕地植被调查为依据,确定自然恢复目标,提出了10种盐碱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并通过各种盐碱退耕地3 a后植被恢复相关指标评价选出6种良好的生态恢复模式:黄毛头封育模式(SEFM)和黑果枸杞封育模式(LEFM)为接近自然植被的恢复模式,但该模式需在灌水抚育一定年限后才能去掉灌水措施进行自然封育;“柽柳+乌拉尔甘草”(TGPM)和“柽柳+苜蓿模式”(TMPM)属纯粹人工恢复模式,需造林初期加大造林密度,在后期抚育中通过间伐措施来降低生态压力而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态恢复模式;“柽柳+花花柴”(TKPM)和“柽柳+黑果枸杞”模式(TLPM)以较低的生态成本达到了较高的生态效益,是生态恢复模式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干旱风沙带移民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新理念在生态移民工程区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生态型新农村.以位于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移民点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为对象,对生态移民区生态型新农村的建设成效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退化土地综合治理为方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沼气池,发展畜牧业,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形成了该村资源互相利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与当地资源相适应的产业类型和结构,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初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广西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广西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区和西南岩溶区。总体来说,广西的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分布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及危害严重;岩溶区生态系统退化引起的土地资源丧失,已成为广西的头号生态问题。广西全区可分为桂西(缺水少土区)、桂中(坡耕地多、土壤贫瘠区)、桂北(水源涵养区)、桂东南(崩岗侵蚀区)4个区域。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应按照预防为主、分区施治的思路进行,并强化水土保持宣传、加强科研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区域、局地、小流域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21年4-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大型水分控制试验场进行马铃薯的控水实验,选取马铃薯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设置轻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5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60%)、中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4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50%)和重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3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40%)以及对照(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7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80%)处理,在每一个生育阶段各级干旱处理5d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控制到对照处理水平,研究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块茎膨大期遭遇干旱胁迫会使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叶片光系统II的光化学淬灭系数、光能转换率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升高。开花期轻度干旱持续5d后复水,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干旱处理提高20%,但块茎膨大期中、重度干旱恢复的程度很小。各级干旱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对照下降17.6%~50.3%,干物质重降低23.4%~51.4%;开花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减少1.0%~19.6%,而块茎膨大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1.
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依据。运用TOPSIS模型测算2010—2019年广西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两者的协调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集聚效应。结果显示:(1)广西生态保护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生态保护高水平城市主要分布在桂东北部,低水平集中于中部与南部沿海城市,桂西部城市主要为“中间区”,生态保护模式已由粗放式向全域型转变;(2)广西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加速增长—稳步优化—提质增效”的演变进程,指数由0.256升至0.622,在空间上大致呈“十”型带状发展格局;(3)广西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持续提升,逐步转入初级与中级协调阶段,各市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梯度提升阶段,形成了“一核三副三带”高低发展态势;(4)广西市际间的协调度Moran′s I指数均为负值且表现为下降趋势,呈负相关分布特征,市域差异持续增大,玉林、南宁、柳州、桂林市成为区域高值极化主区域。将“五位一体”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是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性的时空特征,旨在促进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和提高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法]以广西地区14个市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测度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随着研究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2)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3)协调度呈“升降不一”式的变化,协调水平呈东、西部向中部,内陆向沿海,中部向北部协调水平逐渐升高的趋势分布,刻画出“东西低,南北高”的发展格局;(4)根据14市划分所属的区域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与发展重心。[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协调水平发展不稳定,后续应加强低水平协调区的土地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并与惠政策、惠民生、促发展等举措相结合,提高二者协调水平,同时要稳定成熟区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以防出现滑落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度及以上石漠化地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因素为人口密度、单位GDP综合耗能、土地垦殖率、耕地粮食单产、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共同决定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从时间上看,2005—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经历了从临界安全等级向较安全等级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主要因响应状态系统的提升,而使得综合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有所上升。从空间上看,2005年贵港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不安全级,2015年南宁、贵港、来宾等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不安全级。[结论]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略有上升,但受压力和状态子系统承载力水平的限制,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仍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近10 a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生态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为该区或同类区域的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生态容量指标分析2008-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生态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采用LMDI模型分析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各地级市在关键驱动因素上的贡献比例。[结果]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0.017 4 hm2/(人·a),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容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0.324 6 hm2/(人·a),0.342 1 hm2/(人·a),三者在空间上均呈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②经济效应、人口效应是拉动该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第一、第二因素,贡献效率分别为191.8%,25.38%,技术效应、结构效应是抑制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第一、第二因素,贡献效率分别为-238.0%,-79.18%;③南宁市、桂林市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上对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空间贡献比例最大。[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生态容量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该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资源开发局势整体向好。但城市发展与规划存在较大差异,需因地制宜地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α-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 iener指数、S im 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生态优势度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 j),通过对比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对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撂荒地植物群落趋于稳定、均匀,但更新速度较慢。(2)采用人工封育措施的样地,SW和JSW多样性指数由外围(对照)、边缘、核心依次增大,经过两年封育后多样性指数排序变为边缘>核心>外围(对照),草场破坏相对严重的边缘区植被得到了很快的恢复。(3)退耕还林样地,2001年实施了退耕还林后植物恢复很快,群落向趋于复杂稳定的方向发展。群落发生了明显的演替。2002年退耕还林样地群落稳定性变差,更新速度缓慢。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层逐级分类指标划分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类型,运用权重指数和法对矿区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预测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无污染的4:1厚层顶板土十地表土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Ⅲ等旱地;(2)无污染的3:1厚层底板土+粉煤灰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Ⅱ等早地;(3)无污染的4:1薄层顶板土+地表土斜坡的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Ⅰ等园地;(4)无污染的3:1薄层底板土十粉煤灰斜坡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3等林地.该预测结果可为矿山企业制定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矿山企业节约复垦成本及平果铝土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科学评价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与兴边富民进程成效,揭示其耦合协调机理,为促进边境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广西边境地区8个县域为研究区域,借助熵权TOPISIS综合评价方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0—2020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与兴边富民进程的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特征。[结果] ①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稳健上涨,全局生态安全指数由0.213增长至0.728,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都呈现不同的增长幅度;区域差异逐渐减小,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空间格局。②兴边富民进程整体协调水平友好上升,由0.176攀升至0.631,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性演变过程;各县域兴边富民进程等级差异不明显,整体格局变化不大,而国家重要口岸凭祥市与东兴市发展优势越发明显。③土地生态安全系统与兴边富民进程系统耦合协调度日益上升,由0.440攀升至0.823,两者的耦合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空间上呈现由“整体分散”逐渐演变为“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凭祥市与东兴市“双核”辐射带动,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为主导逐渐向初级协调演变。[结论] 在兴边富民和生态保护国家战略支撑下,需强化边境政策创新,协同发挥多要素叠加效应,不断提高边境生态安全和边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近10a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典型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以SPOT-VEGETATION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MVC方法和像元二分模型,结合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反演了1998,2003,2007年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分布,在FRAGSTATS平台下,选取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蔓延度指数(CONTAG)等景观格局指标,运用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喀斯特石漠化近10a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石漠化景观水平整体异质性低,内部混合度大。石漠化治理效果明显,各类石漠化面积共减小177 283hm2,其中轻度石漠化变化最大,是治理的首要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福建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掌握土壤养分肥力,是制定施肥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185个,福建省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25个,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N、P、K、Ca、Mg、S、Cu、Zn、B、Mo含量,评价荔枝果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结果显示:广西和福建两省荔枝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均为低水平,广西荔枝果园有效磷和有效锌为中下,福建为中上,有效铜中等,有效硫含量较高。整体上两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较低且不平衡。不同荔枝主产区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差别很大,硼是广西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镁、钼次之。而镁是福建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硼、钙次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