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避免油罐车卸油过程中的静电风险,国家标准规定油罐车卸油前的静置时间为15 min。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现有条件下,从静电安全角度出发,油罐车卸油前的静置时间。油罐车从油库驶出前,在汽车油罐内安装一个油面电位测量浮子,将油面电位测量装置置于油罐车驾驶室内,在油罐车行驶中及在加油站停车后,实时检测油罐内油品的油面电位,同时检测的参数还包括油品电导率和油罐车的对地电阻。检测结果表明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及在加油站的静置阶段,油罐车内油品不能产生较高的油面电位,检测最高值是260 V;油罐车的对地电阻皆小于106Ω。现场试验选择了我国南北方的多个城市,其测试季节皆为秋冬季,很具有代表性。根据试验结果及油罐车的现有特点,认为当油罐车的对地电阻小于106Ω,且油罐车罐体安装了金属隔板、隔板间油品的体积小于18 925 L时,油罐车在加油站停稳卸油前的静置时间可以缩短至5 min。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管输油流因静电带电可能引发的静电安全问题,提出了管输油流电荷密度监测与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研究了测量输油管道内中心电位得到油流静电电荷密度的检测原理,基于杆球传感器设计开发了油品电荷密度表;利用该油品电荷密度表,结合溢油静电保护控制器,组成管输油流静电监测与联锁控制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油库装车过程油流静电电荷密度监测与联锁控制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测试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油罐车装油时的静电起电情况,该技术有效提高了油流静电监测能力,可基于此技术控制输油过程,确保油品输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油料流动会产生静电,静电超过一定极限将产生静电放电,直接影响着油库安全。领油单位从油库领取油料时大多数使用汽车油罐车,为了及时导走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通常使用专用接地线。目前,油库大多数使用“接地夹”将汽车油罐车与大地连为一体以防静电积聚。去年用万用表抽查了500多辆汽车油罐车的接地电阻,从中发现80%的接地电阻为无穷大,20%的接地电阻小于100Ω。造成接触不良的王要原因是,接地夹与油罐车接触部分被漆皮隔开,表面看有接地而实际并没有真正接地,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着油库、加油站的安全。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内装式分层卸油鹤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气阻校核公式的分析,提出了消除气阻的两个有效途径:①通过改变卸油顺序,使卸油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大的油品在鹤管最高点与油罐车油面的标高差小的时候通过鹤管最高点。②通过改变鹤管,使鹤管距罐底的距离减小。以这两点为依据,设计出了内装式是分层卸油鹤管。该鹤管与油罐车焊接在一起,且部分操作可在地面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运用修正后的气阻校核公式,以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地区为典型示例,对内装式分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罐车装油、运输和卸油过程中油气蒸发损失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分析了油气蒸发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优选油罐车装油和卸油方式、研制油气回收装置及探求降低油气蒸发损失手段等方面,有效控制油罐车储运油品过程中的油气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6.
基于加油站装卸油安全与油品含水量要求,目前国内加油站相关规定在卸油时及卸油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加油作业,这必然影响加油站的工作效率。本文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加油过程的油品含水变化量,为实现加油站加卸油的同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汽车加油站及山区小型油库最常用的是一种自流卸油作业方式。自流卸油能否畅流,一方面取决于油罐车与油罐的高差,另外要看储罐进油管是否能顺利排气,否则将产生气阻,影响卸油速度,甚至卸不下油来。据此在这里介绍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读本刊1986年4期刊登蔺子军同志所写的“解决轻油罐车下部卸油问题的设想”一文,感到这个设想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仅仅解决了下部卸油问题不够完善,在实际使用中,下装油品也应考虑。 轻油罐车采用下部卸油,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克服轻油罐车上部卸油造成的“汽阻”,二是避免卸油作业使用栈桥、鹤管等设施。解决前一个问题将显著提高工效,减少作业强度。而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将意味着全国所有的油库卸油不再设置栈桥、鹤管。这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备需要上,其  相似文献   

9.
对石油库装卸油过程中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分布以及产生静电危害的环节进行了研究,认为装卸油过程中的静电是由油品的流动、喷射、冲击和沉降等四种形式产生的,过滤器是静电的主要生产源,发生静电危害的主要环节是油罐车和储油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引起静电危害的四个条件为依据,提出了装卸油过程中防静电危害的一整套措施:①控制流速,以降低摩擦速度;②管路中应昼少安装过滤器;③管路上应尽量减少闸阀和弯头,以减少油  相似文献   

10.
油罐车卸槽时易产生气阻,气蚀和吸入能力不足等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只要吸入装置设计合理,选用合适的泵或适当的输油工艺参数,就可以避免在油罐车卸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李祥宾  魏洁  王凯濛 《油气储运》2013,(12):1376-1378
目前,铁路罐车装卸油品方式主要以上装上卸为主,采用上卸方式易产生气阻,卸车效率低,且损耗大,易产生静电。已经成熟的汽车下装下卸技术,特别是无残油留存新型阀门技术的发展为铁路轻油罐车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无残油留存新型阀门技术的工作原理,论述了铁路罐车实施下装下卸的可行性。同时,在底卸方面成熟的安全措施经验和管理规定可为铁路罐车下装下卸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铁路罐车下装下卸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气阻、静电等问题,降低损耗,节约投资,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图3,参6)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相继开发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导静电防腐涂料,用于油罐内壁防腐,但适用于浮顶油罐内壁的品种却很少。浮顶油罐浮盘以上部位的罐壁,由于受阳光直射,所采用的涂料不仅要求有优良的导静电能力和耐蚀性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介绍了丙烯酸耐候导静电防腐涂料,它以复合型导电涂料为研究方向,选用丙烯酸多元共聚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配以不同炭系材料组成复合导电体系。通过对涂有该涂料的试件进行性能试验以及与其  相似文献   

13.
卢大刚 《油气储运》2013,32(4):431-433,438
介绍了在燃料油装卸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形式及分布规律。基于人为操作因素、装卸作业环境及油品物化性质等易引起静电火灾的因素,提出了静电消除技术和防护措施:接地、增加空气湿度、加入防静电添加剂、控制液体流速、提高作业环境的通风性等,为评价燃料油储罐安全状况、制定消除静电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表2,图2,参10)  相似文献   

14.
吴龙平  明斐卿  付丽  王云  唐颖浩 《油气储运》2013,(10):1072-1075,1079
介绍了储罐标准规范GB 50341、JIS B 8501、BSEN14015及API 650的罐壁厚度计算公式;比较分析了4个标准规范在罐壁厚度计算公式、罐壁钢板许用应力、罐壁焊接接头系数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除了许用应力、焊接接头系数不同外,罐壁计算厚度的设计液位高度也不一样,对设计液位高度的不同理解是引起罐壁厚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B 50341与采用其他储罐标准规范中罐壁厚度计算公式确定的罐壁厚度是一致的.为使罐壁计算厚度与国际标准规范相同,给出了许用应力的确定原则,同时重新定义了设计液位高度.通过实例证明,许用应力的确定原则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昌吉油田所辖区块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储层中低渗的特点,采取管网远距离集输工艺,存在井口高回压甚至凝管等问题,而采取井口单罐生产收油车倒油至集中处理站的集输方式,存在收油车卸油困难、单罐电伴热能耗高、收倒油运费高、巡检管理不便、影响原油连续生产等问题。为此,采用回掺热水降黏集输工艺,使昌吉油田实现了稠油的管网集输,吨油运行成本降低46%。探讨了该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停加降黏剂、在各回掺水配水站增加燃气水浴炉、使用伴生气代替CNG作为相变加热炉燃料等解决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16.
10×10^4m^3浮顶油罐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型储油设施,为获得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安全性,对其进行现场充水应力测试并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采用电测法,将振弦式应变计与电阻应变片结合使用。测试结果表明:罐体在水深为20.2m工况下达到最大工作应力,最大环向应力出现在罐壁3^#板上部和4^#板下部,测试值与模拟计算值基本一致。按分析设计标准对油罐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该油罐设计合理,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应力水平完全满足强度要求。测试方法及结果可为今后10×10^4m^3及更大体积油罐的设计和测试提供参考。(表3,图6,参13)  相似文献   

17.
李小月  刘德俊  杨帆  马焱  王芙  高钊 《油气储运》2013,(12):1282-1284
以两站间密闭稠油掺0#柴油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对管道总运行费用中的变量进行优化计算,讨论掺入不同比例0#柴油对管道运行费用的影响。稠油添加0#柴油后,管输摩阻损失降低,所需泵扬程及耗电量减少。当设定进、出站油温时,影响稠油管输费用的因素包括添加0#柴油原料费及泵的电费,而0#柴油原料费起决定性作用。以某混合稠油掺0#柴油管道为例,计算0#柴油不同掺混比例下的运行工况和费用,经对比分析,确定了经济输油方案。(表4,图1,参7)  相似文献   

18.
20000m^3金属储罐阴极保护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斌 《油气储运》2001,20(1):23-24
为了验证区域性阴极保护对储罐底板的保护效果,对仪征泵站进行了区域性阴极保护措施,采用长效参比电极,将储罐的原角钢接地改为锌地极接地,并在6号罐两侧安装了两口深井阳极地床。通过测试数据分析表明,深井阳极对罐底板起到完全保护作用,单罐阴极保护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刘金岭  张朝晖  王金鹿  李建明  张平 《油气储运》2012,31(1):57-60,85,86
以册子岛30×104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为例,通过分析原油码头水域深度、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和大型油轮靠泊、离泊以及接卸作业等情况下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原油码头接卸作业安全预防措施。总结了大型原油码头在油轮接卸作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监控中心、引航员、码头操作员等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卸油前后船方、码头和码头操作员应执行的全方位安全管理工作。研究认为,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对策可有效降低大型油轮的作业风险,遏制重大航行和污染事故,保障原油码头接卸作业及港口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油罐区防火堤及排水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智敏 《油气储运》1998,17(4):43-45
具有隔油阻火作用的防火堤过高会影响灭火操作,而土质防火堤不易保持完整,且占地面积较大;当防火堤仅能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时,可能会受到油品冲击力的破坏;用活动金属挡板及水封井附加控制阀门封闭油罐组排水沟的方法既不可靠又会使流淌火面积扩大。针对油罐组防火堤高度、建造材料、强度和闭合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