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栽培模式、播期搭配、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水稻育秧、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南粳9108机插-宁麦14机条播秸秆全量还田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稻麦周年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适宜施氮量,阐明机插稻产量和高质量群体形成对氮肥响应的特点,在大田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0、135.0、202.5、270.0、337.5、405.0 kg/hm2等6种施氮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机插稻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为270 kg/hm2产量最高。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在施氮量为270 kg/hm2 条件下,机插稻群体颖花量达最大值。机插稻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每穗粒数先增后减,而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递减趋势。随着氮肥用量增加,机插稻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递增趋势,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秸秆还田后适当增加施氮量利于提高机插稻产量,优化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食味性好的特性。东台市2015年用南粳9108建立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千亩高产片,平均产量838.5 kg/667 m~2。其主要配套技术是把握品种特性,实行因种栽培;麦秸全量还田,培肥高产基础;合理栽培管理,培植高产群体,特别重视中期搁田、后期灌溉和穗稻瘟病防治。  相似文献   

4.
2014~2015年开展了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百亩连片高产示范,并结合专题试验结果总结出麦茬钵苗机插稻甬优2640产量12 750 kg/hm~2的群体生育指标及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金湖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钵苗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时土壤中秸秆总量和腐解强度显著提高,机插稻返青活棵时间普遍延长,甚至僵苗死苗严重、穗数难足、穗型较小等共性技术难题,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了苏北地区稻麦秸秆持续全量还田下机插秧苗大田促早发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控减底施化肥;适度减小耕整深度;足丛小株浅栽;无水层活棵、化除、施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肥;全程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6.
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扬粳4227高产栽培百亩方产量达到12 000 kg/hm2。介绍了高产田块的基本情况及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栽培技术,通过对田块的群体指标研究,挖掘扬粳4227机插稻生产潜力,为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麦秸全量还田塑盘摆秧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麦秸旋耕全量还田塑盘摆秧稻作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表明,该技术如果采用多种配套措施强化栽培,可实现麦秸全量还田的同时获得水稻高产。该技术在秸秆旋耕全量还田、麦秸野外禁烧、土壤持续培肥、节水灌溉、挖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6,(2):32-34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探讨了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秸秆还田时,随秸秆埋深的增加,产量下降,以秸秆埋深6 cm的产量最高。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以总施氮量为225kg/hm2的处理最高。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当水稻全生育期总施纯氮225 kg/hm2时,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2∶3的氮肥运筹模式的处理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麦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麦秆还田下不同水氮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干湿交替灌溉、淹水灌溉)、氮肥运筹 [总氮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3∶3∶4(N1)、7∶3∶0(N2)、不施氮(N0)]和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秸秆不还田),测定还田秸秆氮素腐解率、水稻籽粒产量及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干湿交替灌溉促进了秸秆氮素释放,使水稻在拔节期后的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提高4.85%~33.92%,提高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能力,穗部氮素吸收量提高了10.73%~16.42%,最终提高有效穗数并增产2.51%~3.77%。秸秆还田释放氮素营养,提高拔节期后的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5.15%~53.21%和成熟期叶片氮素转运能力,提高穗部氮素吸收量4.93%~ 43.91%,最终增产9.62%~18.33%。施氮促进了秸秆养分释放,提高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与转运能力,增加了有效穗数并显著增产16.21%~28.31%。对比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优化施氮(N1)模式与淹水灌溉耦合传统施氮(N2)模式,前者促进了各时期的秸秆养分释放,提高了地上部氮素积累能力和茎鞘及叶片的氮素转运能力,并显著提高了氮肥回收利用率7.27%~26.06%。【结论】麦秆全量翻埋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优化施氮的水氮耦合模式可促进秸秆氮素释放,有效提高水稻氮素积累及利用能力,提高氮肥回收利用率与水分利用率,为本研究中最适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太湖稻区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插育秧专用肥、播种量、播栽期、栽插密度、氮肥等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插稻获得大面积产量650 kg∕667 m^2,采用育秧基质和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常规粳稻播种量干谷100~120 g/盘、湿谷120~150 g/盘,正常育秧肥用量适宜播栽季节,秧龄在18~20 d,可培育适于机插的壮秧;在每667 m^2插足1.8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同时要适期栽插,一般在6月10~20日栽插;适施氮肥,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较适宜,有利于足穗、大穗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品种选用、播植期确定、选地、整地、育秧、移植、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集成海南早、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香稻新品种内优航14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杂交籼稻新品种内优航148在各地示范种植的表现,并从播种育秧、大田移栽以及田间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稻内优航148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稻组合京福1优673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杂交水稻京福1优67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京福1优673推广应用,实现杂交水稻良种良法配套.京福1优673参加福建省三明市区试2 a平均产量48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7%,达极显著水平,2 a均为第2名.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稀植;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7.
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个播种时间(5月14、21、28日)和3种插秧方式(硬盘机插25 cm行距、硬盘机插30 cm行距、钵苗摆栽),研究其对优良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14日)条件下,水稻钵苗摆栽产量高,品质好;晚播(5月28日)条件下,硬盘机插25 cm行距处理产量高。播期、栽插方式对南粳9108糙米率、精米率影响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方水稻生产的现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北方水稻栽培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呈增长趋势。稻米品质同市场需求比有差距,高产优质品种较少,稻米食味值需要提高。应该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并采用营养土保温旱育苗、合理稀植、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组成的配套栽培技术,来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9.
Y两优2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11年创造了世界较大面积产量最高纪录13.9 t/hm2。该组合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1~201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实际产量为11.74 t/ hm2,达到了该生态条件下产量的超高产水平。本文基于水稻叶龄模式和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从精确定量施肥、科学湿润灌溉等方面对高产栽培技术作了阐述。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Y两优2号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提出Y两优2号超高产栽培应在协调穗、粒、重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品种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的优势,采取前期尽早攻穗,中后期增粒、保重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