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锌沉积率、组织中锌浓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锌化合物(硫酸锌(标准)、氧化锌、氯化锌、硝酸锌、乙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对雏鸡的生物学效价和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生物学效价不仅与锌的化合态有关,而且受饲粮纤维水平影响很大。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不同的组织之间所得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锌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锌源的生物学效价,有多种评定方法,其结果因试验对象、参照物和评定指标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近十几年的研究方法已渐趋于一致,研究方向更加具体化。研究结果大部分显示有机锌的效价高于或等于无机锌的效价。影响锌生物学效价的因素主要有植酸、金属离子、蛋白和纤维等。  相似文献   

3.
叶面施锌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锌营养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水稻灌浆早期叶面施锌对稻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叶片气孔特征的关系,旨在为稻作生产上生物强化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016—2017年在土培条件下,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于抽穗期、抽穗后6 d和12 d叶面喷施0.2%ZnSO_4共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抽穗灌浆期测定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糙米锌浓度、植酸浓度和植酸与锌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尽管叶面施锌对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稻米的锌含量水平。与对照相比,锌处理使两年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增加27.9%(P0.01)。锌处理对各品种糙米植酸浓度没有影响,但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下降23.4%(P0.01)。灌浆期叶面施锌对糙米锌浓度、植酸与锌摩尔比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现在锌处理与品种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3个低锌水稻品种的响应明显大于3个高锌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叶面施锌导致糙米锌浓度的增幅与灌浆早期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长度和密度相关不密切。水稻灌浆初期叶面施锌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品种不同而异;水稻本身锌水平低,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和叶面施锌对小麦产量和籽粒不同组分锌营养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的锌生物强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富锌小麦品种青紫1号为供试材料,臭氧处理设清洁空气和臭氧浓度升高(100nL·L-1,拔节至收获),锌处理设对照(喷清水)和叶面施锌(开花期及花后1周叶面喷施0.1%Zn2+),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各组分的锌浓度、锌含量、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的摩尔比。叶面施锌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影响,但臭氧浓度升高使产量平均下降66%。臭氧胁迫导致的产量损失主要与粒重明显减轻(53%)有关,其次亦与每穗粒数减少(27%)有关,而穗数没有变化。麦粒各组分锌浓度、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摩尔比均表现为麸皮次粉面粉。与清洁空气相比,臭氧浓度升高使籽粒各组分的锌浓度和植酸浓度均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5%~41%和8%~45%,各组分植酸与锌摩尔比无显著变化;臭氧浓度升高使小麦面粉锌累积量占籽粒总锌的百分比显著减少。与对照相比,叶面施锌使小麦各组分锌浓度平均增加22%~24%,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减少15%~19%,但籽粒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锌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影响。臭氧与锌处理对所有测定参数均无交互作用,但这两个处理与籽粒组分之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作效应。臭氧胁迫环境下青紫1号籽粒产量和锌累积量大幅下降,籽粒各组分锌浓度显著增加,但生物有效性没有变化;花后叶面施锌对小麦产量没有影响,但使籽粒不同组分锌的营养水平均明显增加,且增幅不受臭氧浓度升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稻花后单独叶面施锌及配施尿素对不同品种糙米和精米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原因,以11个种子锌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花后6 d和12 d叶面分别喷施0.5% ZnSO4(ZnSO4)和0.5% ZnSO4+1%尿素(ZnSO4-Urea),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成熟期糙米和精米的锌营养指标及花后剑叶气孔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与精米相比,糙米的锌含量、植酸含量和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极显著增加31%、222%和151%。ZnSO4、ZnSO4-Urea处理使糙米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28.2%和31.5%,精米锌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2.2%和27.6%。ZnSO4、ZnSO4-Urea处理对糙米、精米植酸含量均没有影响,但植酸与锌摩尔比均极显著降低,其中糙米两处理下均降低24.3%,精米则分别降低17.2%、20.3%。锌处理与品种或部位的互作对稻米锌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锌处理与部位的互作对植酸与锌摩尔比亦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糙米及精米锌含量在叶面施锌后的增幅与开花期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稻米本身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花后叶面施锌处理使稻米锌营养水平明显增加,增幅总体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糙米大于精米,叶面锌肥与尿素配施效果更好;水稻种子锌水平低及其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2011年在土培条件下,以扬麦16号、扬麦13号和扬辐麦2号为供试材料,于花后每隔一周分别喷施0.2%或0.4% ZnSO4 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成熟期收获小麦籽粒并进一步区分为麸皮、次粉和面粉,测定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的摩尔比,明确结实期叶面施锌对小麦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小麦籽粒麸皮、次粉和面粉植酸平均浓度分别为19.4、5.3、1.8 mg·g-1,最高和最低浓度相差约11倍。0.2%、0.4% ZnSO4处理对小麦麸皮、次粉和面粉中的植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小麦面粉部位植酸与锌摩尔比明显小于麸皮和次粉部位。0.2% ZnSO4处理使供试品种麸皮、次粉和面粉部位的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下降37%、44%和43%;0.4% ZnSO4处理使对应部位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减少54%、58%和54%,均达极显著水平。尽管籽粒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摩尔比多存在品种间差异,但品种与锌处理间未发现互作效应。结合该研究前报可知,小麦花后叶面施锌不仅大幅增加现代小麦品种籽粒不同组分的锌浓度,而且使锌的有效性明显增强,是一种快捷的生物强化手段。  相似文献   

7.
小麦和小黑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较大,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品种籽粒中植酸含量较高。所有供试品种籽粒中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高于20;植酸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正(或负)相关,且锌、铁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大,因此通过生物强化提高的潜力较大;目前栽种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的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高于20,这影响了锌的生物有效性,亟需降低;不同地区间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及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育品种时应考虑地区因素;另外,籽粒中锌、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含量可以同时被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锌的生物学效价变异很大。天然饲料中锌的生物学效价是豆科高于禾本科,禾本科中是麦类高于玉米。动物性饲料中锌比植物性饲料粮中的锌有效。各种化合锌的生物学效价一般高于谷物中天然来源的锌。各种化合锌态比较,醋酸锌更易被动物吸收,而硫化锌中锋的生物学效价较低。饲料成熟度、植酸含量、饲料加工方法、动物本身的营养状况,都影响锌的生物学效价。  相似文献   

9.
雏鸡日粮中植酸和钙水平对不同锌源生物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36只11日龄滨白公雏,以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半纯合日粮为基础(含锌2355/,钙,1%),外加锌源为硫酸锌、蛋氨酸锌和EDTA锌,外加锌水平均为30/,蛋氨酸等量。各锌源组又分别外加1%植酸或1%植酸+2%钙,共设9个处理,试验期14天,采用4重复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植酸和钙对不同锌源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植酸和钙水平对不同锌源试鸡增重、采食量、饲料/增重、血液和肝脏中锌浓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极显著地影响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显著地影响胫骨中锌浓度和锌表观代谢率(P<005),且各锌源组反应不一,对螯合锌组的影响较小,对硫酸锌组的影响严重。本试验认为,螯合锌在锌的利用方面优于硫酸锌,表现出明显抗植酸和高钙的不良影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论述有关磷生物学效价的研究及对磷生物学效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对研究方法所采取的标准物、测定指标以及植酸、钙磷水平与VD的添加等因素对磷效价的影响和一些近期发展起来的提高磷生物学效价减少饲料中无机磷添加量的途径与方法,以便降低畜禽粪便中磷的排放与饲料成本,降低畜禽业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绿色、环保型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本概述了植酸的抗营养作用,重点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特性、作用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主要概述了植酸在食品、医药、日化和鲜切花保鲜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展望了植酸在鲜切花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植酸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鲜剂、抗氧化剂,其对切花的保鲜机理是:植酸能增强切花的抗氧化性,降低切花的呼吸代谢,延缓其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植酸具有强的螯合性,能与切花辅酶中的金属离子螯合来抑制或减缓酶促反应的发生和进行,从而显著延长鲜切花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是降解植酸及其盐类的酶,能够提高磷的利用率,解除植酸对蛋白质及一些矿质元素如钙、铁、铜、锌等的抗营养效应.它对动物具有良好的增重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动物体中磷的排泄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来源、分布、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非淀粉多糖(NSPs)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饲料利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溶性果胶(SP)、水不溶性果胶(ISP)、水溶性木聚糖(SX)和水不溶性木聚糖(ISX)为材料,按照1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饲养初质量(1.6±0.7)g的河蟹13周。分析测定了饲料粘性及各组河蟹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营养物质和能量保留率、体成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4种饲料的粘性差异较大,SP组最高,ISP组其次,ISX组最低。各组河蟹的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P组饲料系数高于ISP组和SX组(P0.05),ISX组饲料系数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SP组的蛋白、脂肪和能量保留率低于ISP组(P0.05),而SX组的蛋白保留率高于ISX组(P0.05),且ISP和SX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NSP的溶解性不影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但ISP组低于SX组和ISX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实验NSPs影响河蟹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其影响机制可能与粘性有关而与溶解性无关,粘性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河蟹对饲料的利用;NSPs可能影响河蟹胆汁酸的重吸收但不影响河蟹对饲料脂肪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麦芽是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麦汁中的锌主要来源于麦芽.测定了5种大小麦麦芽及不同大小麦麦芽配比的麦汁中的锌离子含量.本试验在80kg大麦麦芽中加入10 kg小麦麦芽即可使麦汁中锌离子含量达到0.200mg·L~(-1)的正常范围.表明小麦麦芽中的锌离子含量比大麦麦芽高.因此在糖化时加入-定比例的小麦麦芽可提高麦汁中的锌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 4 0日龄 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90只 ,设定两种体锌状况 (缺锌和足锌 ) ,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和转运情况。结果表明 ,1缺锌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2缺锌大鼠对不同锌源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程序高于体内锌营养状况良好的大鼠。 3体内锌营养关况良好的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 4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用27只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与氟化锌比较,研究了高铜、植酸对氨基酸螯合锌(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吸收的影响。试验中观察了在高铜、植酸条件下下,向结扎十二指肠灌注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min)血液中^6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min(试验结束)时结扎肠段^65Zn的消失率、不同组织器官中^65Zn的放射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铜或植酸显著降低了氟化锌中锌的吸收,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也有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比氯化锌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