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种源的金线莲,在黄酮成分的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本试验通过对7个不同种源金线莲的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得出金线莲黄酮含量在1.8956%~2.5104%之间,其中以明溪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高,南靖金线莲的黄酮含量最低。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对金线莲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同时,也为金线莲良种选育及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闽东、三明、泉州3个地区6个县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多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闽东4个县野生金线莲的多糖、总氨基酸、总黄酮、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德化金线莲,多糖高14.0%~26.0%,总氨基酸高10.1%~20.4%,总黄酮高14.1%~28.1%,生物碱高3.7%~19.5%,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周宁、寿宁野生金线莲的黄酮、生物碱含量也高于永安金线莲,黄酮高6.9%~13.9%,生物碱高2.2%~5.4%,差异显著。结论: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开发和利用优势。本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金线莲资源,组织培养材料的选择和大量发展金线莲产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恒温鼓风干燥两种方法,开展了其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处理金线莲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冷冻干燥有利于提高金线莲黄酮含量和抑制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保留,其黄酮含量高达24.55(±0.28)mg/g;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在0.2~5.0 mg/mL浓度范围内金线莲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成正比,且真空冷冻干燥金线莲黄酮(FDAF)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恒温鼓风干燥金线莲黄酮(ADAF),在5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为60.16(±0.005)%,还原力为0.73(±0.015),总抗氧化能力为1.21(±0.006)mmol/mL(Fe2+);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DAF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高于ADAF,但对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低于ADAF,这可能与所含不同黄酮单体有关。两种干燥方式的金线莲干样黄酮提取率、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对黑色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低于鲜样。研究结果对金线莲在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金线莲多糖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且名贵珍惜的中草药金线莲,多糖是其主要功能活性成分之一。通过研究表明,8个不同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17.0755%~25.5143%之间,但不同地区的金线莲多糖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台湾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7.0755%,以广西地区金线莲的多糖含量最高为25.5143%。  相似文献   

5.
以金线莲植株为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源、栽培模式、栽培时间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多糖含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林下栽培苗繁殖瓶苗大棚栽培苗,以林下栽培3个月的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栽培时间金线莲各组织的多糖含量不同,处于蕾期、花期的金线莲,其根部的多糖含量最高,其他时期则以茎、叶的多糖含量高;栽培3个月时,多倍体金线莲的多糖含量为6.12%,水培金线莲的多糖含量达13.26%.多倍体和水培金线莲可用于多糖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98-100
该研究选择在不同海拔250m(处理1)、350m(处理2)、450m(处理3)的阔叶林林下仿野生栽培福建金线莲,经220d定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金线莲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处理2比处理1增产4.34%,处理3比处理1、2分别增产6.42%和1.99%,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海拔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在金线莲多糖、黄酮、氨基酸含量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成分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处理3的黄酮含量分别比处理1和处理2提高16.21%(P0.05)和5.95%(P0.05),处理2的黄酮含量比处理1提高9.69%,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丛生芽培养生产金线莲中的有效物质,本研究调查了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接种量和通气量对丛生芽生长和酚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线莲丛生芽在不同接种量的条件下生长状态不同,随接种量的增加丛生芽生物量增加,尽管在接种量为15.0g/L时丛生芽生物量最多,但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在接种量为12.5g/L时达到最高,分别为6.03和4.66mg/g。因此,12.5g/L为适宜接种量。金线莲丛生芽生物反应器培养中,受通气量的影响很大,总酚在通气量为500mL/min时,含量为7.26 mg/g,生产量达最大值(68.64mg/L)。通气量对黄酮积累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进行金线莲丛生芽生物反应器培养生产酚及黄酮时,可将接种量设定为12.5g/L,而通气量调节为500mL/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明不同地理种源野生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品质差异,揭示影响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夏枯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1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夏枯草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多糖和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法筛选高品质地理种源。结果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多糖质量分数为70.45~120.39 mg·g-1,黄酮质量分数为34.40~59.04 mg·g-1,其中湖北宜昌种源多糖含量最高,广西桂林种源黄酮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20.39和59.04 mg·g-1。夏枯草中的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夏枯草多糖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纬度和海拔,影响黄酮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长和年降水量。聚类分析将10个地理种源分为3类。广西桂林种源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结论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环境因子对主要药用成分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的品质较佳地理种源及不同地理种源排名可为夏枯草种质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浙江地域特色物种,通过对福建、浙江等省市金线莲生产企业走访和浙江地区金线莲资源野外调研,收集不同资源组培无菌苗16份,在温州、金华、杭州、宁波、丽水等地发现浙江金线莲野生种源12份。浙江省药用野生金线莲共有3种,主要分布海拔为200~1200m,团粒结构好,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含量高的地域。查阅相关文献,开展金线莲本草考证和生态生物学基础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保护利用浙江省中药材金线莲资源。  相似文献   

10.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金线莲茶的有效功能成分并改善其感官风味,本研究通过炒干、炒青和揉捻3种方式加工金线莲代用茶,检测不同炒青和揉捻时间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金线莲代用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总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金线莲感官品质和有效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均优于冻干和烘干方式,而冻干的感官品质略高于烘干。100℃烘干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60℃烘干茶样,但两种方式处理下,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通过比较4种干燥方式发现,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感官风味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本研究为金线莲代用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福建省6种常见的金线莲地理种源,从形态特征、组培育苗效果、大棚人工种植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地理种源金线莲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龙岩金线莲的外观光泽度好,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且较受市场青睐,可加大在福建省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3.
王弛  刘慧  刘芳  钱疆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78-3488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 d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 d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铅胁迫初期,金线莲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减少胁迫损伤,但长期高含量铅胁迫会导致黄酮、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主要组分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11个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了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检测,并选取优良金线莲种质进行了快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芦丁含量均极低,总体表现为广西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其中以广西平乐金线莲芦丁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栽培种均值高于野生种,总体表现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浙江金线莲广西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总有机酸含量表现为台湾金线莲高于广西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有机酸含量最高;选择台湾桃园金线莲含1个茎节的0.8 cm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蔗糖20 g/L+琼脂6 g/L+6-BA 1.5 mg/L+NAA 0.5 mg/L作为培养基,诱导萌发率最高,可达91.67%。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3个种源北柴胡在同地种植后收获期的根、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可溶性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和地上部分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源北柴胡不同器官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禹州种源北柴胡的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41%;建昌种源北柴胡的根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为2.1%,花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23.6%,地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中国特有的木本药用植物青钱柳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筛选和研究,分析了12个种源33个家系青钱柳的生长和黄酮积累。结果表明: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变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种源的影响更大;而总黄酮和黄酮单体(槲皮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的含量仅在种源内家系间产生了显著的变异,家系的影响平均占到总变异的86%,而且生长和黄酮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青钱柳家系可以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培养方式和培养天数对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丛生芽增殖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同时对诱导子促进酚和黄酮积累的影响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球体底部搭建"载桥"后进行培养的方式有利于金线莲丛生芽的增殖及酚和黄酮的积累,总酚和总黄酮的生产量最多。金线莲丛生芽在生物反应器培养30d时,酚和黄酮积累最大。因此,30d为最佳的培养周期。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及酵母提取物对金线莲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有提高作用,采用525μM的茉莉酸甲酯处理16d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紧实度对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金线莲生长所需的适宜紧实度,为金线莲科学种植、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珍珠岩调控,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0.7、0.8、0.9、1.0和1.1 g·cm~(-3)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土壤紧实度对金线莲生长、生理与品质的影响。【结果】(1)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生长和产量提升,土壤容重0.9 g·cm~(-3)处理时金线莲株高、地径、叶片数、根长、鲜重最大,相比其他处理平均显著增加14.97%、 8.70%、 6.80%、 21.04%、 28.87%;折干率在土壤容重0.8g·cm~(-3)时最大,相比其他处理平均增加44.84%;而土壤紧实度对叶长和叶宽影响不明显。(2)适宜的土壤紧实度(0.8~0.9 g·cm~(-3))提高了金线莲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对叶绿素b含量影响不明显。(3)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C、N、P、K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土壤容重0.9 g·cm~(-3)处理时金线莲多糖、氨基酸、总酚、黄酮、Vc含量最高,相比其他处理平均增加36.65%、41.79%、23.22%、24.10%、13.60%。【结论】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提升,当红壤与珍珠岩配比(m∶m)达到40∶1,即土壤容重为0.9 g·cm~(-3)时,金线莲生长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和组培苗4、6月栽培种进行多糖、黄酮、氨基酸、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闽南野生金线莲4种成分含量均高于闽东野生种,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组培苗栽培种均高于野生种,且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下降;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表现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上升,组培栽培6个月最高,其次是闽南野生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