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987与2005年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及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包头市达茂旗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为不合理的利用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草场日益退化,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主要表现。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生态恢复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协调适宜于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地关系;以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为核心,大力发展优势生态产业是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资源的坝上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植被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根本。本文根据坝上各县水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水资源在坝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光温资源的耦合程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植被生长与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坝上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林草植被恢复建设则应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以水定草、定林,实现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河北丰宁坝上的治沙造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河北丰宁坝上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治沙与造林措施,以及适于该地区的造林树种选择,防护林体系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北坝上康保地区天然草地、人工林、农田和退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输沙量、风速廓线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天然草地的地表硬度最大,输沙量最小,表层土壤粗颗粒含量最低;农田地表含水量和硬度最小,输沙量最大,有机质含量最低,表层土壤粗颗粒含量最高;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输沙量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退耕还灌木地表层含水量较低,地表硬度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较大,输沙量大于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林地。表明土壤风蚀受地表含水量、硬度以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共同作用影响,三者均不同程度受地表植被的影响,反映了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风蚀的潜在影响。因此,在优先保护原生植被的前提下,重视植被生态恢复建设,着重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两期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了坝上地区1987-1999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2 a间,增加的面积是居民地、林地、高覆盖度草地和耕地;减少的面积是沙盐碱地、水体和低覆盖度草地。研究区的沙盐碱地面积从1985.89 km2减少到1250.75 km2,减少了37.02%,年动态度为-3.08%。坝上东部沙漠化得到遏制,而西部张北、康保一带沙盐碱化土地有所扩展。研究成果为合理准确分析坝上地区的土地沙化成因机制及环境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改善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资源退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类型的物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条件。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由于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广大的林地、草场以及有限的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准公共物品。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认识,从人的行为选择与人口的增长角度深入剖析了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退化的机理与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资源的演化轨迹。分析表明:在资源的开发初期和中期,外在经济利益的刺激是导致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并逐步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当资源的开发程度超过其可持续承载力之后,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长时间人口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引起资源退化的动力已有外在的经济刺激演化为内在的生存压力。人口超载已经成为加速公共资源枯竭和地区贫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坝上草原退化指示种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地面积广阔,但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急需一种有效的草地退化检测的新手段。文中以坝上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运用包络线去除法和一阶微分法对坝上草原主要优势种(羊草、针茅、脚苔草、糙隐子草)和退化指示种(冷蒿、狼毒、星毛委陵菜)的光谱曲线进行了处理并提取了多种特征参数,找到了退化指示种识别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模型计算了退化指示种的覆盖度,经验证在误差范围内,证明线性混合分解模型在研究区内有效,可为大面积的草原退化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退化生态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概括、总结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概念体系基础上 ,对民勤不同水平年生态需水量采用阿维里扬诺夫方法作了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存在其他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情况。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 ,节水治污、跨流域调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是民勤今后发展的惟一出路。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民勤退化生态的重建 ,将民勤分为三个区 ,对不同分区的生态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托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在2018年和2019年裸燕麦生育期内进行田间蒸散量的测定,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田间蒸散量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田间蒸散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ZWQM2模型对裸燕麦生育期内田间蒸散量模拟结果较好,2018年和2019年绝对平均误差(MAE)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2.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河北省1995-200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为综合评价河北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十年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5年的0.4882hm2下降到2004年的0.4357hm2,生态赤字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平稳下降表明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坝上地区萝卜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地膜覆盖平作和高畦作方式下萝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积累。结果表明,无论平作还是高畦作,地膜覆盖不浇水处理在各个指标方面都高于各自对照;同时,高畦作地膜覆盖不浇水处理达到了节水、高产且萝卜肉质根品质不下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坝上地区自然环境脆弱性再叠加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本文以坝上地区沽源县为例 ,指出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冀西北坝上地区水分处理对地膜覆盖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西北坝上旱滩地田试水分处理对地膜覆盖下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浇相同量的水,会降低功能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播种后40 d,覆膜处理的萝卜功能叶片光合速率较对照高,增长幅度也大,且各处理均在播种后40 d达到了最大光合速率.水分处理后,萝卜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低→高→低的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则表现为高→低→高的趋势;地膜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浇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光合速率没有增加,但蒸腾速率在14∶00前却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气候决定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主要在雨养条件下种植,年际间产量具有很大的变异。基于2010—2017年连续8 a的马铃薯生育期数据、产量数据和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探讨了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气候决定因子,并分析了1961—2017年马铃薯生长季气候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坝上地区马铃薯生长季内总辐射平均每10 a下降66 MJ·m~(-2);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平均每10 a分别升高0.5℃和0.4℃;生长季内总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但年际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试验年份马铃薯产量在8 250~24 500 kg·hm~2之间,变异系数为27.8%。生长季内总辐射对马铃薯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P0.05);出苗~薯块形成期(R~2=0.31,P0.05)和薯块形成~薯块膨大期(R~2=0.52,P0.01)两个阶段的最高温度对马铃薯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薯块膨大~成熟期的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决定了马铃薯产量变异的68%。薯块膨大~成熟期的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和有效降水、薯块形成~薯块膨大期的最高温度和总辐射共同可以决定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82%。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总量不是坝上地区马铃薯产量变异的决定因子,有效降水及分配情况与马铃薯产量相关性更大,未来持续升温的气候情境下坝上地区雨养马铃薯产量提升应从提高降水有效性和培育耐高温品种两方面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RS和GIS集成技术支持下 ,选取位于半干旱地带的土地退化典型地区 -吉林省通榆县 ,利用不同时相的TM卫星数据 ,采用噪声白化变换提取光谱特征 ,选用植被、盐碱地、裸沙地、沼泽土、苇地作为最终光谱单元进行线性混合光谱分解 ,依据盐碱地和裸沙地加权和分量 ,将试点区的土地退化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四个等级进行动态监测 ,并对土地退化的数量、空间分布与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这一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监测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