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体外透析法研究了植物饲料中磷的透析率,并对其与磷体内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的体外透析率(x)与磷表观消化率(y1)和真消化率(y2)间分别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和线性相关,且磷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效果较真消化率要好.两模型分别为:y1=-0.092 3x2 5.671 0x-56.002 1(R2=0.7147,RSD=5.5995,P=0.000 1)和y2=1.202 1x 11.8370(r2=0.473 4,RSD=6.800 5,P=0.000 1).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研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和甘露聚糖酶5种单体酶制剂依次添加或5种单体酶制剂不同配伍比例添加对小麦基础日粮干物质和非淀粉多糖(NSP)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体酶制剂对提高干物质和NSP消化率具有协同效应,其不同配伍比例与日粮干物质或NSP消化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各回归方程如下:干物质消化率:y1 =-2.75e-2+18.5e2x1+46.5x2+11.5e2x3+47.8e2x4+2.7e2x5(R2=0.687·);可溶性NSP(SNSP)消化率:y2=-3.18e3+19.4e2x1+4.4e2x2+13.6e2x3-2.96x4+6.92e2x5(R2=0.788·);不溶性NSP(INSP)消化率:y3=2.5+7.18e3x1+14.18e2x2+11.18e2x3+4.5e2x4+58.2x5(R2=0.763·).最佳组合为:木聚糖酶500 U·kg-1、β-葡聚糖酶95 U·kg-1、纤维素酶33 U·kg-1、植酸酶540 U·kg-1、甘露聚糖酶115 U·kg-1.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幼虾时期,主要食物种类组成存在一个转化时期.以碳稳定同位素做示踪元素对幼虾食物组成中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比例变化进行研究,分析高位池对虾养殖早期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0.03(±0.51)‰、-22.54(±0.62)‰.对虾虾苗在高位池内养殖第1、10、17、24、30、37 d时,肌肉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19.23(±0.25)‰、-19.01(±0.22)‰、-19.25(±1.06)‰、-19.45(±0.92)‰、-20.12(±0.07)‰、-20.04(±0.10)‰.浮游生物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分别为67.7(±0.10)%、77.0(±0.10)%、67.0(±0.42)%、68.0(±0.24)%、51.7(±0.32)%、36.0(±0.10)%;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为32.3(±0.10)%、23.0(±0.10)%、33.0(±0.42)%、32.0(±0.24)%、48.3(±0.32)%、64.0(±0.10)%.浮游生物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与体长和体重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0.19x2+3.47x+55.05 (R2=0.94)、y=-0.0007x2-0.12x+71.88 (R2=0.94),配合饲料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与体长和体重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0.19x2-3.47x+44.95(R2=0.94)、y=0.0007x2+0.12x+28.12 (R2=0.94).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体长19.44(±3.63)~23.20(±0.10) mm和体重105.07(±5.39)~160.49(±0.10) mg范围时,食性发生转化,其主要食物组成由以浮游生物饵料为主转向以配合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组织(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喹乙醇残留量,通过对饲料中喹乙醇添加量和组织中喹乙醇残留量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饲料中喹乙醇的添加量在75~125μg/g的范围内,饲料添加量与猪组织(肌肉、肾脏、肝脏)的残留数学模型分别为:y=0.0496 x+0.544;y=2.9338 e 0.0106x;y=2.9959 e 0.0112x。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取京白Ⅲ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个日粮处理组,分别接受赖氨酸水平不同的6个日粮。为避免不同来源赖氨酸利用率的差异。6个赖氨酸水平不同的日粮是由天然饲料构成的含0.77%赖氨酸的极端日粮与含0.43%赖氨酸的基础日粮,按不同比例配合而成。日粮中有效赖氨酸含量是以I.R.Sibbald(1976)的真代谢能(TME)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赖氨酸利用率受产蛋鸡的周龄及赖氨酸的进食水平的影响。蛋鸡随周龄增长赖氨酸利用率提高;进食水平超过320毫克,其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点,然后随赖氨酸进食水平提高而降低。京白Ⅲ系蛋鸡26-50周龄阶段有效赖氨酸需要量为550-600毫克。根据平均日产蛋量和代谢体重估计在此阶段有效赖氨酸需要量的析因方程为:y=11E+3.8W~(0.75)+79.73  相似文献   

6.
回肠瘘管法是测定猪对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的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的报告中用该方法测定的生长猪对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豆饼、菜籽饼、血粉、肉骨粉等饲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几个主要氨基酸的平均表观消化率约为75%。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6、82、72、75、71和77%。单个饲料以血粉,酪蛋白、豆饼和小麦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有些可高达90%以上;肉骨粉和高粱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有些甚至低于50%。文中对影响氨基酸消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8.
蓖麻籽水提物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蓖麻籽水提物对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活性,其中24h、48h和96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9411x+3.9668、y=1.7066x+3.9478和y=1.574x+4.0908,EC50分别为3.4、3.6和4.1mg/mL。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效果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香菇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庆元香菇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投放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研究香菇对培养基中5种主要有害重金属Pb,Cd,Hg,As,Cu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香菇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Cd的吸收富集相关方程为y=541.77x2.9382(x、y分别为培养基、香菇中Cd的含量),相关系数R2=0.9135,当y=1.5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135 mg/kg;Hg为y=302.19x2-20.507x 0.2962,相关系数R2=0.9984,当y=0.2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0628 mg/kg;As为y=1.7392x2 1.3433x 0.1438,相关系数R2=0.9058,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42 mg/kg;Cu为y=0.5974x,相关系数R2=-0.8521,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16.7 mg/kg;Pb为y=0.0002x2 0.0152x 0.2347,相关系数R2=0.9494,当y=2.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63.3 mg/kg。富集系数Cd:为10.4-18.0,Hg为2.62-14.2,As为2.12-3.70,Cu为0.483-1.07,Pb为0.025-0.207。富集能力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10.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茶园红壤氮素流失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安江流域茶园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其在五种不同坡度(0°、5°、10°、15°、20°)下的产流和氮素流失的特征。结果显示,径流以壤中流为主,地表径流中的氮素在流失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初期冲刷效应,壤中流的氮素流失量随着降雨的持续而逐渐增大;在各种坡度下,氮素均以壤中流流失为主;地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氨氮的流失量y与坡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3e0.06x-0.88(R2=0.99**)、y=0.37e0.06x-0.36(R2=0.98**)、y=0.002x+0.004(R2=0.94**),壤中流中总氮、硝态氮、氨氮的流失量y与坡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65e0.06x+30.49(R2=0.91**)、y=-0.17e0.16x+14.92(R2=0.98*)、y=0.77e-0.18x+0.13(R2=0.92*)。随着坡度的增大,地表径流中氮素的流失呈增大趋势,壤中流中氮素的流失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玉米、豆粕用去盲肠鸡和正常鸡测出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差异不显著;棉仁粕用未去盲肠鸡测定的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去盲肠鸡测定的氨基酸消化率(P〈0.05);菜籽粕用正常鸡测定的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用去盲肠鸡测定的消化率。因此,当测定玉米、豆粕氨基酸消化率时,可以使用去盲肠鸡也可用未去盲肠鸡进行测定;但测定棉仁粕、菜籽粕氨基酸消化率时,为了获得可靠合理的数值,应选用去盲肠公鸡来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常用饲料蛋白质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实验动物,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饼粕,常用能量饲料和副产品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加工方法不同的饼粕,蛋白质降解率不同,热榨可以降低饼粕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所测饲料中以麸皮和棉籽饼的蛋白质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5.28%和61.29%;玉米蛋白粉和芝麻饼最低,分别为30.19%和29.04%,其它饲料的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豆饼45.9%,豆粕55  相似文献   

13.
用去盲肠鸭测定3种饲料氨基酸真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真代谢能法,以去盲肠鸭(未去盲肠鸭作对照)测定了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分别为85.3%、82.3%和80.7%;去盲肠鸭内源氨基酸排泄总量比未去盲肠鸭高27.6%;豆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本试验结果与一些研究报道中用去盲肠和未去盲肠鸡测定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热榨棉籽饼、冷榨棉籽饼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为试验材料,对其饼粉的理化特性与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榨棉籽饼粉的粗蛋白和游离棉酚质量分数分别为56.23%~60.86%和38~123mg·kg~(-1)。而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有较高质量分数的蛋白质,未检测出游离棉酚。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的颜色较浅,亮度较高,分散性好。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的吸油能力最强。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乳化性较优,溶解性较好,而乳化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多重线性回归法是否能应用于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试验选用5头平均质量为(21.6±1.43)kg的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采用5×5拉丁方设计,设5个磷水平(1.8,2.7,3.6,4.5和4.7 g/kg);日粮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日粮,菜粕和豆粕为磷惟一来源。通过测定日粮和粪中的干物质(DM)、磷和氧化钛含量,计算出日粮、豆粕和菜粕磷的表观消化率。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出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及豆粕和菜粕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以每kg干物质采食量(DMI)计,生长猪粪磷的排出量与日粮磷的摄入量呈线性关系(P<0.000 1);采食豆粕加菜粕日粮的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1.24±0.29)g/kg DMI,菜粕磷的真消化率为(46.46±11.33)%,豆粕磷的真消化率为(61.87±7.79)%;相对于表观消化率(-0.45%~35.15%),日粮磷真消化率(56.60%~59.03%)更稳定。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法可以应用于同时测定猪内源磷排泄量和饲料磷的真消化率;在配制日粮时,磷表观消化率可加性差,而真消化率具有很好的可加性。  相似文献   

16.
谢俊彪  龙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83-13084
[目的]研究棉粕浸提棉籽油来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方法]以棉粕浸取棉籽油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溶剂、浸提时间、提取温度、浸提溶剂与棉粕质量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的影响。[结果]浸提棉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甲醇(3:1)混合液为溶剂,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h,溶剂与棉粕质量比为4:1(ml:g),此时棉粕油的提取率为99.6%。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以KOH为催化剂,反应时间60min,醇油物质的量比7:1,催化剂用量1.2%,此条件下的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6.9%。[结论]为棉粕的综合利用以及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刘志勤  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53-21754,21837
[目的]优化棉籽粕微生物脱毒条件,降低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方法]利用米曲霉3042固态发酵降解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接菌量、发酵温度、料水比和发酵时间对棉籽粕脱毒的影响,确定棉籽粕微生物脱毒的最优脱毒条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发酵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水比〉发酵温度〉接菌量〉发酵时间。正交试验表明,棉籽粕微生物最优脱毒条件为:米曲霉3042接菌量5%,发酵底物添加0.5%尿素和1%蔗糖,料水比1∶0.83,5℃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游离棉酚含量降至117 mg/kg,降解率达到78.13%,发酵棉籽粕粗蛋白含量达到40.16%,较发酵前提高了12.87%。[结论]该研究为生产能够达到饲用标准的棉籽粕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棉粕水平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挑选750尾初始体质量为(49.95±0.05)g的斑点叉尾鮰,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网箱,每个网箱50尾鱼。以无棉粕替代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7%(M1组)和14%(M2组)棉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8%和51.7%的豆粕,配制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天。实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棉粕替代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和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棉粕替代豆粕对血清中补体3、补体4、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棉粕替代豆粕对斑点叉尾鮰侧面皮肤的亮度、红度、黄度值以及腹部皮肤红度、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 但高棉粕组(M2)使其腹部皮肤亮度值显著升高(P<0.05);棉粕饲料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的红度值(P<0.05),但各处理组间亮度与黄度值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棉粕饲料(M1)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P<0.05)。综上,当饲料中的棉粕替代低于51.7%豆粕时,不影响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但会影响鱼体体色和肌肉颜色。  相似文献   

19.
猪对“双低”菜粕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3个新培育的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粕测定了猪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结果表明,加工方式不当可能是造成中国双低菜粕品质低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